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抑制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痰热清注射液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抑制,采用凯基细胞周期法检测该药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细胞DNA合成减少。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与使细胞阻滞于休眠期或DNA合成前期,导致细胞DNA合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天晴甘关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凯基细胞周期检测法检测天晴甘关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天晴甘美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z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G。期,细胞DNA合成减少,但细胞无凋亡。结论:天晴甘美注射液对PBMC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使细胞阻滞于G。/G。期,导致细胞DNA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预防性容量治疗对硬膜外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合理的预防性容量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45例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A组:单纯输注复方乳酸钠;B组:按1:1比例输入复方乳酸钠和6%羟乙基淀粉;C组:单纯输注6%羟乙基淀粉.以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持续监测:心脏指数(CI)、每博输出量指数(SI)、左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加速度(ACC)、峰速度(PV)、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并观测MAP、HR、CVP.结果(1)当扩容结束时,C组CI、SI、PV较扩容开始显著提高(P<0.05),并高于A组和B组的水平,MAP无显著下降.(2)A组和B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不显著,尤其是A组不能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诱导期MAP的降低,CI和SI也无显著提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前应用6%羟乙基淀粉预防性扩容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诱导期的血液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14.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GE)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本文比较GE与单纯全麻(G)对60岁以上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肌酸激酶 (CK)和肌酸激酶 -同工酶 (CK -MB)的浓度在地氟醚预处理心肺转流 (CPB)前后的变化。 方法选择瓣膜置换术病人 2 0例 ,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芬太尼组 ,直接动脉测压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比色法测血中CK、CK -MB的浓度 ;ELISA测血浆中TGFβ1的变化。 结果二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基本一致 ;CK、CK -MB浓度于CPB后 10min即显著升高 (P <0 .0 1) ,CPB后 6 0min进一步上升(P <0 .0 1) ,但两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GFβ1的变化过程与此不同 ,CPB后地氟醚组的TGFβ1值显著降低 (P <0 .0 1) ,再灌注 6 0min时进一步下降 (P <0 .0 1) ,芬太尼组的TGFβ1于CPB后两个时间点均变化不明显。结论地氟醚预处理对心肌损伤的影响与芬太尼相似 ;鉴于TGFβ1主要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 ,地氟醚预处理可能不利于促进再灌注后受损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氟哌利多具有较强的镇静,止吐作用。临床常用于抗恶心,呕吐,全麻及术后镇痛的辅助用药。有关氟哌利多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现象时有报告。近3年我院常规将氟哌利多用于辅助术后镇痛,并发生10例锥体外系症状,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清下消补法组方对乙肝肝硬化预后因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以预后因素为评定指标观察中医药清下消补法为主辨证施治配合西医药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本研究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人。为保持组间均衡性,本研究采用匹配对照设计,匹配依据为王吉耀肝硬化8项预后因素。结果:研究组除血红蛋白(Hb)外,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等预后因素统计学差异均显著,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组间对比统计分析只有血清总胆红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提示中医药清下消补法为主辨证施治配合西医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预后因素有积极影响。2.中医药清下消补法辨证施治治疗乙肝肝硬化退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分期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其不同分期进行临床体征和症状、舌脉象及中医证候学调查,并辨证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5个中医证型。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的主要体征和症状为面目黄如桔皮、尿黄、口苦、口干、口渴喜饮、厌食油腻、面色晦暗、朱砂掌、红痣或蟹纹等;舌象为舌红、舌老、苔黄、苔厚、苔腻;脉象为弦、沉、数、实、滑。中晚期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面目黄如烟熏、面色晦暗、朱砂掌、红痣或蟹纹、肌衄、口渴少饮、鼻齿衄、乏力、腹胀、纳差、尿黄及手足心热;舌象为舌红、舌暗红、舌老、苔薄;脉象为细、数、沉、涩、弦。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和阴虚瘀黄证4个证型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主要证型,而阳虚瘀黄证型较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的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和瘀热发黄证,而中晚期的主要证型为阴虚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结论湿热发黄和瘀热发黄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未尽、瘀血内停及气阴亏虚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晚期的主要病因病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病性多实,中晚期病性多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凝血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抽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凝血功能紊乱的患者145例。研究组(70例)采用养阴生津、凉血活血法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西医综合治疗,治疗2~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Fib、PT等指标的改善、出血事件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凝血功能的改善总有效率为67.1%,对照组为5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养阴生津、凉血活血法早期介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凝血功能紊乱,能较好的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舌脉象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理病机和证候演变过程及其规律。方法分析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病程第1、3、5、8周)舌脉象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各病程舌、脉象出现频数大于50%的是:舌质红、舌下脉络增粗或迂曲、舌苔厚、舌苔腻、舌苔黄、舌苔白6种舌象;脉数、脉滑、脉弦、脉实、脉细、脉沉6种脉象。它们频率不同地出现在病程第1、3、5、8周。其中,病程第1周舌象出现频数大于50%的为:舌质红、舌苔黄、舌苔厚、舌苔腻;第3周同第1周;第5周较第1、3周增加了舌下脉络增粗或迂曲;第8周较第5周增加了舌苔白,减少了舌质红、舌苔黄、舌苔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程第1、3、5和8周出现频数大于50%的脉象分别为:第1周,脉数、脉弦、脉实;第3周在第1周基础上增加脉滑;第5周,脉弦、脉数;第8周,脉弦、脉细、脉沉。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是湿热→湿热夹毒→瘀毒→正虚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