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辨证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观察评价中医辨证用药与常规用药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3年我院中医科所有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按分层随机的原则选择同期本院传染科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A/G、TBIL、GGT、CHE)、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LN)、凝血功能(PT、PTA)、腹部B超(MPV、脾厚、脾长、SPV、胆囊壁厚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指标(CHE除外)均改善(P<0.05),其中中、重度乙肝治疗组ALB、A/G、GGT改变幅度优于对照组(ALB:1.72±0.64,1.21±0.85vs1.32±0.57,1.06±0.12;A/G:0.085±0.030,0.105±0.039vs0.036±0.007,0.069±0.034;GGT:-154.14±30.69,-151.06±31.16vs-20.90±7.17,-54.86±20.64,均P<0.05);两组CHE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835.08±241.61,-228.95±113.26vs-2488.79±356.73,-765.14±261.90,均P<0.05);治疗组慢性乙肝(中度)患者PT、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T:-1.31±0.24vs-0.38±0.18;PTA:11.96±2.04vs5.32±2.58,均P<0.05);治疗组B超胆囊壁厚度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的介入对改善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坏死,蛋白合成功能和减轻胆囊炎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蔗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HSC),在制备大黄蔗虫丸大鼠药物血清的基础上,温育HSC。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增殖周期情况。结果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SC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剂量依赖关系,但作用较弱,需在20%以上方见到显著性差异(P<0.05),对HSC凋亡及细胞增殖周期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大黄蔗虫丸对HSC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能不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途径,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3.
脾栓塞术后有不少并发症如左上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左下肺炎及左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处理不当,可影响脾栓塞疗效及患者的恢复、甚至导致死亡。中医药在改善脾栓塞术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或防止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幽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通幽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疗效和理论。方法:60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采用通幽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尊生》润肠丸治疗,观察津血不足型便秘证的疗效。结果:治疗一月治疗组显效率为70%,较对照组4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幽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比《尊生》润肠丸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5.
加减鳖甲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加减鳖甲煎与西药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以相同的西药治疗,护肝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加减鳖甲煎。结果: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肝纤四项均有下降(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有所回升。组间比较示治疗组TB、直接胆红素(DB)、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及PTA回升更优(P<0.05)。结论:加减鳖甲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退黄,减轻肝纤维化,改善凝血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观察和评价中医望诊内容-蟹纹、红痣及手掌赤痕等特殊体征程度与慢乙肝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慢性肝病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临床随机抽取180例男性慢性乙肝患者,检查其有无蟹纹等体征,同时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水平及肝脏B超检查。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存在蟹纹等体征组患者HA、PCⅢ、Ⅳ.C、LN明显高于无体征组(P<0.001);其B超异常声像图明显高于无体征组(P<0.001)。存在红痣、手掌赤痕组患者HA、PCⅢ明显高于单纯有蟹纹者(P<0.001);Ⅳ.C、LN则与单纯有蟹纹者无明显差异(P>0.05);有红痣、手掌赤痕者B超异常声像图明显高于单纯蟹纹组(P<0.001)。结论:蟹纹、红痣、手掌赤痕与慢乙肝肝纤维化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快捷、简易判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乙肝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中铁、镁、铜、锌(Fe3+、Mg2+、Cu2+、Zn2+)的含量变化。方法:用比色法检测88例CHB、LC和HCC患者血清Fe3+、Mg2+、Cu2+、Zn2+水平。结果:LC和CHB患者的Fe3+分别较HCC患者明显升高(P〈0.01),HCC组Cu2+分别高于前两者(P〈0.01或=0.069)。Logistic回归显示在CHB和LC血清铁和铜升高可能有致肝癌的风险。结论:检测血清Fe3+和Cu2+有助于预测肝癌的发病风险,应对CHB和LC阶段异常的铁和铜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医辨识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指导对慢性HBV携带者的预防治疗。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和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接诊的156例慢性HBV携带者通过量表计算标准分后确定该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体质分布中以平和质占主要,占68.6%;其次是肾虚质,占12.8%;气郁质占5.8%;气虚质占3.2%;阳虚及血瘀质均占2.6%,湿热质及特禀质均占1.9%,痰湿质只有1人,占0.6%。本临床资料中未采集到阴虚质,故仅有9个体质分布。慢性HBV携带者不同体质类型组HBV-DNA定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以平和质、肾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为阳虚、血瘀、湿热及特禀质、痰湿质;但体质分布与HBV-DNA定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 HBV)前 C区基因变异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 HBV前 C区基因变异株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80例 ,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 40例 ) ,分别给予扶正祛邪 (研究组 )和清热解毒 (对照组 )中药治疗 1~ 3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 HBV前 C区基因变异及 HBe Ag、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 40例患者中 33例 HBV前 C区基因变异者转为阴性 ,经随访 12个月无复发 ;HBV DNA定量阴转率 5 0 .0 % ;HBe Ag阴转率 5 5 .0 %。对照组 40例中 HBV前 C区基因变异者阴转 12例 ,经随访 12个月有 1例复发 ;HBV DNA定量阴转率 35 .0 % ;HBe Ag阴转率 44 .4%。两组各项转阴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中医扶正祛邪辨证治疗对清除 HBV变异株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TLR3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检测异甘草酸镁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PolyI:C和异甘草酸镁加入PBMC培养液,半定量PCR检测TLR3信号途径中的TLR3、TRIF( Toll样受体接头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β1(IFNβ1)的表达。结果异甘草酸镁对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型,800、400、200、100、50、25、12.5和6.25μg/ml八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8%,52%,40%,30%,23%,17%,8%,6%,除12.5和6.25μg/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RT-PCR结果显示IFNβ1在200μg/ml异甘草酸镁组和空白对照组表达分别为14.6±2.43,9.79±3.02,P=0.0003;TNFα在200μg/ml组、100μg/ml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59±1.67,13.3±2.07,15.7±1.5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LR3和TRIF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甘草酸镁可能促进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同时又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转录,这可能是该药的抗炎、免疫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