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依达拉奉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短期应用对心功能失代偿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心功能均为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7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和左室射血分数(TJ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LVEF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于麻醉诱导后5min静脉滴注及O.5mg/kg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rain(T1)、主动脉开放后5rain(T2)及手术结束后1h(T3)、2h(T4)、6h(T5)、24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两组S100-B蛋白在他~T5时间段高于T1(P〈0.01),实验组S100-B蛋白浓度在亿-T5时间段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血脑屏障,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依达拉奉组将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于体外循环前30 min静脉滴注;对照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用药前(T1)、CPB结束后5 min(T2)、4 h(T3)、24 h(T4)、48 h(T5)、72 h(T6)检测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组织蛋白(S-100ββ)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1时点两组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NSE水平在T2时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点则基本降至正常范围。与T1时点比较,依达拉奉组S-100ββ水平在T2和T3时点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在T4时点基本降至正常范围。两组血清S-100ββ蛋白峰值均出现在T2时点。T1时点两组S-100β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依达拉奉组S-100β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神经组织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围体外循环期的表达,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4 d、21 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4 d、21 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5.
倪妍妍 《中外医疗》2014,(33):40-41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病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严密观察,查看治疗后的效果,即疗效,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33±10.57)、(13.10±9.11),对照组为(21.20±13.20)、(18.60±10.21);研究组治疗后第2、4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为(50.20±15.22)、(66.03±16.11),对照组为(42.57±13.63)、(52.25±14.01),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够短期内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Thl/Th2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加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治疗第7、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均上升,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则下降;观察组血清IFN-γ、IL-2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Cg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高于对照组,RBC—ICR和RFIR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加载依达拉奉治疗后,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依达拉奉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在大鼠小体积供肝移植早期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体重相差20~30g的150对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其中小体重大鼠作为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移植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实验组(B组)、厄贝沙坦实验组(C组)、厄贝沙坦联合依达拉奉实验组(D组)及假手术对照组(E组).采用大鼠30%部分肝移植模型,按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情况,监测门静脉压和肝功能变化,术后6和24 h,检测移植肝组织内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肝组织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A、B、C、D及E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33 (1/12),33.3%(4/12),58.7% (7/12),83.3% (10/12)和100%(12/1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门静脉压的变化,术后6和24 h的ALT和AST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均较优,尤以D组最为显著,各组间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和抗氧化作用(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双重保护作用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损伤,且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组(10只)和EDA防治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EDA防治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714.2±28.2U/L和766.0±11.0U/L,较模型组(1110.3±45.9U/L和1640.3±26.7U/L,P〈0.05和P〈0.01)明显降低;EDA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4±0.1μg/mg和5.5±2.3nmol/gl,较模型组(0.8±0.1μg/mg和7.5±2.1nmol/gl,P均〈0.01)显著下降;EDA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29.7±2.3u/g,较模型组(933±3.9u/g,P〈0.01)明显升高;EDA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分别为2.7±1.0和3.5±0.7,差异显著(P〈0.01)。结论EDA对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很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9.
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8例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组30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术前30min静脉滴注(30mg),术后连续使用6d(30mg/次,2次/d);对照组28例,未应用依达拉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检测患者术前30min、减压后30min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及术后1d、1周、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观察术后症状反跳发生率。结果: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减压后30min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治疗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症状反跳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降低脑脊液自由基浓度,减少术后症状反跳,提高术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0.
依达拉奉抗急性脑出血自由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后自由基反应并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检测6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h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并将前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两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NO、P—LPO、E—LPO均值显著升高(P〈0.01),P—VC、P—VE、P—B—CAR、E—SOD、E—CAT、E—GSH—Px均值显著降低(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达托奉治疗组在第3灭后P-NO、P-LPO、E—LPO均值显著下降(P〈0.01),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均值显著升高(P〈0.01),治疗7天后,差异减小,但部分指标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出血时,人体内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而依达拉奉可以清除过剩自由基.对脑出血患者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