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34篇
  免费   5980篇
  国内免费   3949篇
医药卫生   193463篇
  2024年   807篇
  2023年   2646篇
  2022年   2522篇
  2021年   3542篇
  2020年   3881篇
  2019年   3976篇
  2018年   1795篇
  2017年   3538篇
  2016年   4210篇
  2015年   4869篇
  2014年   9120篇
  2013年   9322篇
  2012年   11836篇
  2011年   12754篇
  2010年   12081篇
  2009年   11307篇
  2008年   12993篇
  2007年   11761篇
  2006年   10555篇
  2005年   10956篇
  2004年   8725篇
  2003年   7882篇
  2002年   6423篇
  2001年   5675篇
  2000年   4343篇
  1999年   3131篇
  1998年   2645篇
  1997年   2323篇
  1996年   1987篇
  1995年   1607篇
  1994年   1133篇
  1993年   649篇
  1992年   509篇
  1991年   547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505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锁定螺钉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螺钉固定组(A组,41例)和解剖钢板固定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10. 7±2. 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A组均优于B组(P 0. 05)。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螺钉与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均满意,临床可结合骨折部位及骨折粉碎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8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1-33+封三
目的 对比分析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3种固定剂对氯化金染色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 选用30只SD大鼠,体重180~220 g,雌雄不拘。进行10次实验,每次实验随机选取3只,取右侧肱二头肌,分别置于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溶液中固定后,行氯化金镀金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和背景颜色。结果 3种固定剂固定的运动终板边缘整齐,中央颜色浅于周围,部分运动终板中央呈空泡状。甲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横纹清晰,呈紫红色;乙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清晰的横纹,呈紫蓝色,但染色较浅,与运动终板形成的反差较小;甲醛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杂乱,无横纹,呈紫红色、粉红色、紫黑色和蓝色等多种颜色。结论 甲酸固定的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效果优于乙酸和甲醛,甲酸固定的肌组织需要的还原时间少于乙酸和甲醛。因此,进行运动终板染色选择固定剂时,25%甲酸在3种固定试剂中可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缝线导管固定法和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患者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缝线法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使用免缝法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的固定、患者的感受、固定部位皮肤感染、渗液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导管的脱出或移位,局部皮肤感染、局部渗液,患者舒适感方面P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固定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具有优于缝线法对导管的固定作用,预防了导管感染、脱出等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缝线固定造成的皮肤损伤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益气小复方在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中的作用及对胞内磷脂酞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TAM)模型,细胞形态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B)测定细胞bax、bak、Bcl-2、PI3K、AKT、p-AKT、P-gp、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TAM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变大,触角延伸,细胞呈簇状生长,同浓度TAM处理后,MCF-7/TAM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IC_(50)值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益气小复方对MCF-7/TAM细胞增殖抑制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后,MCF-7/TAM细胞细胞抑制率、IC_(50)值无差异(P0.05);选取40mg/ml、80mg/ml、160mg/ml进行后续实验,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MCF-7细胞组相比,MCF-7/TAM细胞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降低(P0.05);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介入治疗冠脉弥漫长病变中预防支架内血栓事件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来开展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108例,68名患者是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40名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方法治疗,这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死亡率、心血管意外发生几率、心梗和心绞痛的再次发作率、出血率和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几率进行观察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动力髁螺钉内固定(DCS)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于治疗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个月后的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的优良率为96.8%;对照组患者31例经治疗后,恢复的优良率为83.8%。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9.
赵智勇  张娜 《医学综述》2015,21(1):135-136
目的探讨嵌顿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迁西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嵌顿痔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外剥内扎法的80例患者作为A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血栓剥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15.4±1.1)min比(38.7±0.5)min,(5.3±0.6)d比(12.4±1.3)d,P<0.01];B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88.8%比66.3%),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17.5%比33.8%,5%比18.8%,P<0.05)。结论 PPH结合外痔血栓剥除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逐瘀止血汤加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气虚血瘀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完成6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5例,完成6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治疗14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d。观察组内服逐瘀止血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容受性(CP)[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等,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月经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测T淋巴亚群(CD3+,CD4+,CD8+)水平;随访记录妊娠情况和流产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量、经期、周期和月经完全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FI均高于对照组(P<0.01),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妊娠率46.97%(31/66),高于对照组的27.69%(18/65)(χ2=5.197,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形态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的86.15%(56/65)(χ2=4.981,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病理组织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63/66),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χ2=4.304,P<0.05);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62/66),高于对照组的81.54%(55/65)(χ2=4.696,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CE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调经月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宫腔镜下内膜形态,调节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提高了CP,从而改善了妊娠结局,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