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9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 H H)已被作为一种减少异体输血的有效方法[1],操作简便,费用低廉,血液污染减少,较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法有更多的优越性[2]。但能否将A H H安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将A H H用于硬膜外麻醉上腹部手术病人,观察其对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临床用A H H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42例,包括胃次全切术20例、胆道手术12例、肝左叶部分切除6例、胰头癌切除4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2.3±6.7岁,体重61.5±5.8k g,ASAⅠ~Ⅱ级,术前心肺及凝血…  相似文献   
842.
目的 建立以T细胞受体p链(TCRβ)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定量检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体系.方法 应用BIOMED-2欧洲协作组设计的PCR检测体系,检测26例初发T-ALL患儿的TCRB基因重排,并进行序列分析与比对.对其中6例患儿根据基因重排后连接区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引物,结合胚系TaqMan探针与引物,建立RQ-PCR检测方法,行缓解期标本MRD定量追踪检测.结果 92.3%的T-ALL患儿可检测到克隆性TCRβ基因重排[84.6%具有Vβ-(Dβ)-Jβ完全重排,50%具有DB-Jβ不完全重排].通过序列分析,V片段使用频率最高的家族为BV5、BV6,J区使用频率最高的家族为Jβ2.7,J1.3、J2.4、J2.6未被使用.6例患儿ASO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54~-3.37,截距为19.35~20.51,相关系数>0.98.定量范围均达到10-4.对随访期标本MRD检测发现,复发患儿的MRD水平在复发前显著升高.结论 以TCRβ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对T-ALL患儿行MRD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动态追踪检测随访期标本MRD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43.
目的 探讨影响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的各种因素和死亡规律,为制定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发生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 6.12.结果 损伤和中毒是15~44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其死亡构成比占整个年龄组死亡人数的47.02%;1994~2003年前5位损伤和中毒死因顺次为:交通事故(死亡率27.35/10万),构成比44.78%);自杀(死亡率10.95/10万,构成比17.93%);中毒(死亡率4.22/10万,构成比6.84%);溺水(死亡率4.12/10万,构成比6.75%);砸死(死亡率3.82/10万,构成比6.26%);男性以交通事故为首位死因,死亡率22.55/10万;女性则以自杀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12.61/10万.交通事故和自杀占全部损伤与中毒死因的62.71%,是造成损伤与中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结论 损伤和中毒是青壮年保健不容忽视的问题,交通事故和自杀尤为突出,应加强防范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4.
白花蛇舌草对正常器官氧化损伤防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对经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荷瘤小鼠正常器官氧化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制。方法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继续饲养至实验结束;单纯化疗组,单次腹腔注射顺铂(DDP)或阿霉素(ADM);化疗+白花蛇舌草组,单次腹腔注射DDP或ADM,并给予白花蛇舌草水煎液灌胃,连续应用7天。化学比色法测定荷瘤小鼠肝脏、脾脏、肾脏和骨髓组织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镜下观察脾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化疗+白花蛇舌草组小鼠肝、脾和骨髓组织的ROS、MDA水平和GSH-Px、CAT活性较单纯化疗组明显降低(P〈0.01),脾脏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可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荷瘤鼠正常器官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845.
医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在设计、开发和应用医院网上办公系统过程中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面向医院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实现及特点。实践证明,使用OA系统办公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相似文献   
846.
CT扫描 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住,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镜检长度、实体肿瘤长度、食管造影长度和CT扫描长度。其中镜检长度和造影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较为接近。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率分别为41.9%(31/74)、55.4%(41/74)和73.O%(54/74),CT扫描符合率最低(P=-0.001)。CT扫描重度不符合率为65.1%(28/43),食管造影为42.4%(14/33),内窥镜为30.0%(6/20),CT扫描所占比例最高(P=0.019)。结论:镜检长度和造影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较为接近,CT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47.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脂联素水平与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及与血生化指标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入院患者86例,测定其正位腰椎、左右股骨颈骨密度T值,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入选人群分为骨量正常组、减少组、疏松组;同时进行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测定。将86例患者按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组骨质疏松发病率。结果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血脂、血糖等生化代谢指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脂联素以及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等生化指标分别进入以骨密度T值和脂联素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P<0.05)。代谢综合征组骨质疏松发病率(59%)高于对照组(32%),P<0.05。结论骨质疏松-脂联素-代谢综合征是一个以脂联素为联系枢纽、多因素参与的综合病变过程。分析代谢综合征作为代谢紊乱症候群,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8.
目的 评价、分析术中术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本组2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和(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术中术后胆道镜结合治疗,对肝内外胆管较大结石,采取活检钳咬碎后取石,对直径在0.7 cm大小的结石直接用取石篮取石,对多发结石及较大结石,力争术中取出或者多取,术后放置T型管以便术后再次取石.结果 术中术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成功率为98% (196/200),复发率为2% (4/200),一次取净结石157例,多次取石43例,术中一次取净率78.5% (157/200).结论 术中术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提搞取石的成功率和取净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9.
目的 提高电子处方的合格率,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员工潜力.方法 门诊药房员工自发组成品管圈,在自我和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质管理方法进行活动.结果与结论 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之后,不合格电子处方由原来的16 521张/月降至2 175张/月.  相似文献   
850.
<正>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慢性炎症。目前,世界各国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1]。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2]。但目前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致病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