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挝.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 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3例,病理均经肠镜或手术证实,术后按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行化疗,一线或二线化疗进展后进入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单药阿帕替尼组16例,口服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7例,前3个月剂量250~500 mg,每个月评价可测量病灶,3个月以后每3个月应用CT评价疗效,评估阿帕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9例,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例,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9.1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56%,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19.0个月,中位PFS为5.0个月。单药阿帕替尼组无CR,PR 5例,SD 5例,PD 6例,ORR为31.25%,DCR为62.50%,中位PFS为4.5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无CR,PR 4例,SD 2例,PD 1例,ORR为57.10%,DCR为85.70%,中位PFS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LDH升高、低蛋白血症及疗效评价与PFS相关(均P < 0.05);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血红蛋白降低、CD4+淋巴细胞下降及疗效评价与OS相关(均P <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为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因素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轻度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改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PET-CT融合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勾画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确定和勾画PET-CT融合图像的病变范围,并尽可能与病理标准接近,对NSCLC放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韩春  李晓宁  高超  贾敬好  蔡博宁  张辛  肖爱勤 《癌症》2009,28(11):1138-114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研究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其临床疗效如何,是否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大范围低剂量照射肺损伤等问题亦无成熟经验。本研究旨在评价调强放疗技术对食管癌的初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37例颈段、胸段食管癌,评价肿瘤反应率、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100%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95%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9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接受剂量分别为(6456±172)cGy、(6293±145)cGy和(5988±53)cGy。接受≥5Gy、≥10Gy、≥20Gy、≥30Gy的肺组织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和肺平均剂量分别为(59.6±12.8)%、(39.5±8.7)%、(22.0±5.4)%、(12.0±4.3)%和(1178±248)cGy。肿瘤总反应率为97.3%(36/37)。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8~29个月),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2%和7.2%:2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10.8%和8.1%。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9%、72.9%;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9%、67.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5%、51.4%。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9.2%。结论: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较好,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较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29例,给予患者阿帕替尼500 mg/d,餐后半小时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当出现Ⅲ级或以上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仍不缓解时暂停用药,待不良反应恢复到≤Ⅰ级,再次应用阿帕替尼,并降低剂量为250 mg/d。结果CR 0例,PR 37.9%(11/29),SD 44.8%(13/29),PD 17.2%(5/29),疾病控制率(PR+SD)82.8%(24/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6天。主要不良反应为继发性高血压(27.59%)、手足综合征(20.69%)、继发性蛋白尿(17.24%)、恶心乏力(13.79%)、继发性口腔黏膜炎(17.24%)及腹泻(10.34%),并且Ⅰ~Ⅱ级为主。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晚期难治性乳腺癌中Luminal B型(HER2阴性)及三阴性较HER2阳性型更能从阿帕替尼获益,mPFS分别为:267、126、33 d(P=0.057)。继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蛋白尿的患者mPFS更长。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分型、继发高血压和继发性蛋白尿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Luminal B(HER2阴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仍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形CT(CBCT)与计划CT图像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前后(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根据MPTV=2.5∑+0.7δ计算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双肺V5V20V3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1.00±0.58)和(3.28±0.43)mm、y轴分别为(1.42±0.28)和(4.03±0.41)mm、z轴分别为(1.06±0.44)和(3.18±0.34)mm,两组患者xyz 轴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40、-35.596、-25.015,P<0.05)。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在左、右肺癌患者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TV=2.5∑+0.7δ得出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在xyz轴分别为2.906、3.746 和2.958 mm。A、B两组对比得出,B组中V5V20V30均值分别较A组减小1.5%、3.1%、4.8%。结论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肺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确性,将CTV至PTV外扩边界进一步缩小,对减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ET-CT在食管癌临床分期诊断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20例人组,其中2例接受手术治疗,1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疗前行PET-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镜、食管钡餐造影、CT、PET-CT_(SUV2.5)、PET-CT_(40%SUVmax)图像上的病变长度及最大横径,观察CT与PET-CT对临床分期诊断的差异.依据CT、PET-CT_(SUV2.5)和PET-CT<40%SUVmax>勾画靶区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价3套计划受量情况.结果 食管镜、食管钡餐造影、CT、PET-CTS_(SUV2.5、PET-CT_(40%SUVmax))所示病变长度分别为4.93、5.06、6.67、5.89、4.84 cm,CT、PET-CT_(SUV2.5)、PET-CT_(40%SUV)所示病变最大横径分别为4.05、3.38、2.95 cm.CT图像诊断31个淋巴结转移,PET-CT图像诊断21个淋巴结转移,共同诊断14个,17个淋巴结CT诊断阳性而PET-CT为阴性,7个淋巴结CT诊断阴性而PET-CT为高代谢.5例患者经PET-CT模拟定位后M分期由Mn期改为_1期,1例经PET-CT模拟定位后由M_0期改为M_1期,1例CT和PET-CT M分期一致.依据CT和PET-CT_(SUV2.5)勾画的GTV基本相等2例,CTV_(CT)GT_(SUV2.5)者13例,GTV_(SUV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