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4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医药卫生   586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6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恢复期组18例和迁延及慢性期组19例,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IL-1β、IL-6、IL-17、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GF-β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GF-β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呈负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迁延及慢性期患者存在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失衡,以迁延和慢性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评价CTR型国产囊袋张力环用于白内障手术维持囊袋张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设计 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产品、平行对照设计。 研究对象 年龄>18岁,核硬度为1~3级且术中需要维持囊袋张力的白内障患者119例。 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配入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植入CTR型国产囊袋张力环(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照组植入TENSIOBAG型囊袋张力环(卡尔蔡司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德国)。于术后1~2天,1周,1、3、6个月和1年及以上进行随访评估。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CMH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检验、确切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指标 矫正及裸眼远视力、屈光度、人工晶状体偏心及囊膜收缩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术后各随访期,两组术眼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远视力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6个月及1年时,两组术眼屈光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试验组术后1~2天,1周,1、3个月、1年及以上随访时均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偏心,6个月随访时发现1例稍偏位但1年及以上随访时已居中;对照组术后各随访期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偏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受试者各随访期均未发现囊膜收缩。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受试者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裂隙灯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未发现瞳孔阻滞现象,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年及以上随访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 国产CTR型囊袋张力环(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用于白内障手术维持囊袋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TENSIOBAG型囊袋张力环(卡尔蔡司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德国)相当。  相似文献   
963.
964.
支勇  吕艳  曹式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419-2421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法中药复方肾络宁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内皮素-1、一氧化氮、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法诱发SD大鼠FSGS模型,依体重随机分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西药组灌服贝那普利混悬液,中药组灌服肾络宁,模型组及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于治疗第12周末,检测血浆ET-1、血清NO,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横截面积和毛细血管腔开放程度、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结果:西药组、中药组血浆ET-1较模型组降低(P 0. 05),西药组、中药组血清NO较模型组升高(P 0. 05)。中药组、西药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横截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开放程度,均较模型组增加(P 0. 01、P 0. 05)。中药组、西药组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及相对面积较模型组减轻(P 0. 01)。结论:辛通畅络法复方肾络宁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大鼠具有降低血浆ET-1表达,增加血清NO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损害。  相似文献   
965.
目的研究一般人群中部分新型心血管标志物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 361例健康体检人群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水平。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上述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在不同BMI/代谢综合征(MetS)组合中的差异。结果肥胖与hs-cTnT、baPWV、脉压和cSBP水平正相关,当研究对象按MetS分类后,这些相关性在非MetS组中仍存在(P<0.05);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hs-cTnT、baPWV、脉压和cSBP增高的风险分别增加1.87(95%CI为1.48~2.36)、1.27(1.02~1.57)、1.89(1.39~2.57)和2.71(2.11~3.47)倍,并且肥胖者存在1到4个心血管标志物增高的风险分别为1.61(1.26~2.05)、1.75(1.27~2.42、2.45(1.46~4.11)和3.14(2.13~4.62)。然而,在MetS组中肥胖与心血管标志物的相关性不再存在。当分别采用腰臀围比、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指数代替BMI衡量肥胖时,上述结果未改变。结论在非MetS者中肥胖与部分新型心血管标志物(NTproBNP除外)正相关,但在MetS者中未见这种相关性。此外,肥胖但无MetS者多个心血管标志物同时增高的风险更高。结果提示在一般人群中对肥胖的管理更应该做到一级预防和早期干预,特别是在未出现代谢异常时的肥胖管理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966.
作者对复方苔藓片影响γ干扰素诱生情况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苔藓片本身无IFN样作用;适当药物浓度可诱生IFN-γ的产生;一定浓度可抑制ConA诱出IFN-γ作用。说明该药对免疫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免疫调节功能,对IFN-γ产生具有双向调节效应。为临床上选择该药的适应范围,掌握适当剂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中并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五羟色胺2C受体(serotonin 2C receptor,5-HTR2C)基因多态性(rs2192371、rs5988072)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服用氯氮平伴有T2DM(共病组257例)或不伴有T2DM (单纯SCZ组288例)的长期住院SCZ患者,单纯T2DM患者(单纯T2DM组264例)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5-HTR2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192371、rs5988072)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研究组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分布频率有无差异。结果 (1)单位点分析显示:共病组与对照组比较,rs2192371(χ2=19.799,df=2,P<0.001;χ2=7.437,df=1,P=0.006)和rs5988072 (χ2=28.682,df=2,P<0.001;χ2=24.127,df=1,P<0.00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与对照组比较,rs2192371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5,df=2,P=0.001),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598807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8,df=2,P=0.003;χ2=7.142,df=1,P=0.007)。单纯SCZ组与对照组相比,rs219237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5988072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为边缘性(χ2=6.026,df=2,P=0.049),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虽然有差异(χ2=4.964,df=1,P=0.025),但经过Bonforrnie校正后无差异。而在SCZ患者中,共病组与单纯SCZ组相比,rs2192371 (χ2=11.279,df=2,P=0.003;χ2=8.061,df=1,P=0.004)和rs5988072 (χ2=7.013,df=2,P=0.030;χ2=5.931,df=1,P=0.014)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单体型分析显示:共病组和单纯SCZ组比较,由rs2192371-rs5988072组成的单体型AC (OR=1.351,χ2=5.841,P=0.015)和GT (OR=0.692,χ2=7.592,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体型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病组和单纯T2DM组比较,两组间单体型AC、GT和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Z并发T2DM与5-HTR2C基因多态性(rs2192371、rs5988072)存在关联,其可能是SCZ患者伴发T2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Madelung′s病,即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S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脂肪代谢性疾病,国内文献报道已有数十例,其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的脂肪瘤,本文旨在探讨MS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MSL 1例诊断及精准治疗的病例资料,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手术切除MSL。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为多发性脂肪瘤。术后随访1年半无复发。结论 MS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脂肪代谢性疾病,肿瘤界限难以确定,单纯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结合术中B超定位及术后脂肪抽吸等辅助治疗,能增加肿瘤切除率,从而减少了MSL的复发。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随正压通气的周期性变异率(ΔVpeak-CCA)用于评估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ICU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人实施容量负荷试验,根据评估容量反应性金标准每搏量增加值(ΔSV)分为反应组28例(补液扩容有反应,ΔSV≥15%)和无反应组22例(补液扩容无反应,ΔSV < 15%)。对所有病人实施床旁超声监测,比较2组病人ΔVpeak-CCA,并分析ΔVpeak-CCA与ΔSV的相关性。结果2组病人扩容前后每搏输出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病人ΔSV、ΔVpeak-CCA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P < 0.01),一个呼吸周期内颈总动脉峰流速的最大值、最小值均低于无反应组(P < 0.05)。外科ICU病人ΔSV与ΔVpeak-CCA呈正相关关系(r=0.862,P < 0.05)。ΔVpeak-C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ΔVpeak-CCA的诊断阈值为12.36%,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81.09%。结论床旁超声监测ΔVpeak-CCA应用于外科ICU病人容量状态评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准确分析病人病情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了解昆明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方法结合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习惯,设计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收回后计算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的百分比。结果17.9%的学生曾吸过烟;49.2%的学生曾喝过酒;4.7%的学生曾服用可弓l起依赖的药物;48.9%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29.8%的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影碟等。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阶段,吸烟、饮酒与易成瘾药物使用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危险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开展性知识和HIV/AIDS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