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诊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1例大型听神经瘤行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26例(83.9%)肿瘤达到全切除,5例(16.1%)次全切除。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7.2%(24例)。对26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22例(70.9%)。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CAS-BH5远程立体定向机器人系统,实施遥控操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评价此系统的临床实用性、操作精确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12月,应用CAS-BH5型机器人系统临床实施遥控操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0例.遥控操作是专家在北京通过数字专线控制机器人对位于远在1 300 km延安的患者实行手术.术后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定位精度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脑手术10例,定位操作均一次性完成,远程定位精度是(1.05±0.13)mm,手术有效率90%,无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结果提示无框架立体定向遥控操作是安全可行的.遥控操作手术有利于加强异地外科医师间合作,有利于技能训练和资源共享,在神经外科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42岁。受伤情况:车祸伤45例,高处坠落伤32例,滑倒摔伤11例,打击伤8例。着力部位:枕部52例,顶枕部34例,额顶部10例。伤后就诊时间:1.5-24h,平均6.5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7例经CT/MRI脑扫描确诊为丘脑出血患者采取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结果:微侵袭治疗丘脑出血27例中,生存26例,随访6月以上,ADL112例,ADL28例,ADL34例,ADL41例,ADL51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丘脑出血,具有微创伤、精确性高、可重复性好及安全性强等优点,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重逢     
正~~  相似文献   
16.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42岁。受伤情况:车祸伤45例,高处坠落伤32例,滑倒摔伤11例.打击伤8例。着力部位:枕部52例,顶枕部34例,额顶部10例。伤后就诊时间:1.5~24h,平均6.5h。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究小骨窗经侧裂入路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方式)和对照组(采用切管切开手术治疗方式),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对手术治疗工作的满意度(总满意率为84%)明显的高于对照组25例患者对手术治疗工作的满意度(总满意率为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救治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钟海  白茫茫  李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92-194,197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在硬脑膜及其大脑镰、小脑幕等附属物发生异常动静脉交通的血管性病变,在其多种治疗方法中,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发病原因、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栓塞材料和经不同途径栓塞治疗等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B超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43例需开颅清除血肿的中、重度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术中在B超辅助下清除血肿;对照组:21例,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术中不使用B超。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术中B超辅助下清除血肿组临床疗效良好率、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B超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CI)患者临床救治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方法。方法分析1998—10-2005—05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68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状况。结果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损伤类型最常见为硬膜下血肿,其次为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锥体束征和瞳孔改变。手术治疗328例,治愈、好转298例(81.0%),死亡41例(11.1%)结论院前急救和及时手术减压,术中妥善脑保护,术后监护及规范化治疗,是提高SCCI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