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血管内皮特异性生长因子。具有促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其在周围血管缺血损伤、心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均有明确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它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瓣膜成形方法。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对内皮细胞行Ⅷ因子抗原鉴定。用激光行心脏瓣膜成形,然后将内皮细胞种植在成形的瓣膜表面。共分4组,每组两块瓣膜,分别于培养后第2、4、6、8天取出,用扫描电镜观察瓣膜表面细胞生长情况;将培养8d的瓣膜放入体外循环装置中,经受培养液冲击4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瓣膜表面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种植2d后,瓣膜表面约20%-30%被内皮细胞覆盖,4d后可达50%-60%,6d后可达。70%-80%,8d基本形成内皮细胞单层。模拟正常循环血液冲击后,仍可见内皮细胞粘附在瓣膜表面。结论 激光心脏瓣膜成形加内皮细胞种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单纯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镶嵌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18)个月,平均7.5个月,体重(5.5~11.4)kg,平均8.2 kg.术前经胸超声检查及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均为中央型,直径(9.6±1.4)mm,所选择封堵伞的型号为大于房缺最大径2~4mm的封堵伞.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其跨瓣压差(78.6±9.4)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1.1±1.6)mm,所选择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4倍,反复扩张2~3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经胸剑突小切口,单纯食管超声引导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3个月门诊经胸超声随访.结果 全组29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均成功,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即刻测压(18.3±9.3)mmHg,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即刻超声提示房间隔水平未见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房间隔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9.9±5.8)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例病例随访3~33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房间隔水平无分流,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平均为(17.4±6.9)mmHg,均在40mmHg以内,封堵器位置良好,其中微小量反流7例,少中量反流1例,余21例患儿未见肺动脉瓣反流.结论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剑突微创小切口镶嵌治疗婴幼儿心脏复合畸形近期安全有效,可达到传统体外循环手术的治疗效果,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创伤,但对其远期疗效的评估仍需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4.
背景:胶原与透明质酸均有利于组织培养中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并筛选最佳种植方法。 方法:将第3-5代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材料上,连续培养2周后将兔内皮细胞接种在平滑肌细胞-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复合体上,并设置单纯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接种组。 结果与结论:①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两种材料上均随着培养时间,接种次数增加而生长加快,其中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生长更好,细胞连接更致密。②WST-1法检测:胶原/透明质酸膜组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率及增殖率均高于明胶海绵组(P < 0.05),且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③3H-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DNA合成最高,明胶海绵上的较差。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采用适当间隔、反复接种的方法可提高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65.
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钳闭术切口改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 (VATS)动脉导管 (PDA)钳闭术改良切口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方法 采用改良切口 (为左腋下第 3肋间腋后线 2 0cm~ 2 5cm及腋前线第 3肋间约 0 4cm~ 1 0cm双切口 )对 6 0例PDA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动脉导管钳闭术。在术野显露手术时间 ,并发症、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美观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  6 0例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 (10 2 7± 8 9)min ,实际胸内操作时间(2 0 4± 9 6 3)min。术后第 2天即可下床活动 ,仅 11例例术后当日需镇痛。术后杂音消失 ,无并发症 ,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 ,随访未见导管再通。 结论 改良切口下胸腔镜动脉导管钳闭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血管铸型技术和数字减影造影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血供来源,确立最佳的夹闭部位,以此建立和鉴定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8-30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创伤修复与重建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用20只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490~530g,雌雄各半,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单笼饲养在恒温(20±2)℃,恒湿(50±5)%,人工光照明暗各12h的安静环境中,自由进食进水。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处置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运用血管铸型技术制作大鼠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脊髓血供情况,确立最佳的夹闭部位。采用Zivin法改进复制模型,在最佳的夹闭部位夹闭腹主动脉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数字减影心血管机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3个不同时间段的摄像,并比较分析,确定脊髓缺血完全,镜下摄像以鉴定模型成立。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从大鼠血管铸型结果看出,脊髓血供来自腰动脉,从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可以阻断2~5腰动脉,造成脊髓广泛缺血,为最佳夹闭部位;数字减影技术显示,取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制作的模型可以造成脊髓的完全缺血,鉴定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成立。结论:取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为最佳部位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部位,该方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7.
低温生理盐水与腺苷局部灌注对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对兔主动脉阻断致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作为缺血对照:B组,用低温生理盐水局部灌注;C组:用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局部灌注。通过阻断兔贤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60分钟建立兔脊髓缺血损伤模型。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脊髓自由基含量、术后Tarlov评分和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3组心率比较均无差异,C组血压于阻断腹主动脉20分钟时下降(P<0.05);A组丙二醛增加,超气门物歧化酶减少,而B组和C组变化较轻;A组大部分发生截瘫,B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C组后肢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示A组中央灰质聚集性坏死,巨噬细胞浸润,尼氏小体消失,核仁模糊,B组和C组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 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局部灌注具有良好的脊髓保护作用,其方法简便。腺苷可减少三磷酸腺苷(ATP)的耗竭,促进其恢复,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1998~ 1999年我们应用术中心外膜超声心动图检查了13例心瓣膜手术患者 ,以评价该技术在心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患者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5~ 42岁 ,平均年龄 18.73± 14.35岁。风湿性心瓣膜病 2例 ,先天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 9例 ,其中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脱垂伴赘生物 1例 ,二尖瓣前后叶脱垂 6例 ,二尖瓣前后叶对合对位不良2例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2例 ,其中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1例 ,法洛四联症 1例。1.2 方法 仪器采用惠普公司生产的 SONOS2 5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5 MHz。探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判断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大鼠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确血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缺血后10、20、30、40、50、60、90和120min心电图、血清酶、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OCT图像散射系数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实验组血清学指标及心肌组织损伤指标均显示随着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和加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OCT图像散射系数(μs)随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对照组μs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μs与血清学指标及心肌组织损伤指标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OCT技术可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一种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简便可靠的修补肺组织创面的方法。 方法 (1)离体研究:在新鲜离体猪肺上分别作1、2与3 cm的切口各10个,然后用单纯激光、激光白蛋白或先激光再白蛋白三种方法分别进行吻合。测量吻合口所能承受的压力。(2)在体研究:对10只新西兰白兔在体肺组织用激光白蛋白进行吻合,分别于术后3、7、14、21与28天处死实验动物,测量吻合口所能承受的压力,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1)离体实验中,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吻合肺切口,但肺组织吻合口所能承受的压力不同,以激光白蛋白吻合组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大,单纯激光组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小,用成组资料方差分析:F>3.35、P<0.05,说明三种方法两两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意义。(2)在体实验结果示:吻合口均能承受60 mm Hg的压力而不破裂,远远超过了正常呼吸道的压力。术后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热损伤深度为0.4~0.7 mm、宽度为1.3~2.0 mm。术后21天吻合口基本愈合,并已出现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说明损伤周围的正常肺组织也开始修复。实验过程中无气胸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激光加白蛋白吻合肺组织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