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骨折患者受伤机制多样,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交通伤、坠落伤等有不断上升趋势,骨折的多发伤、复合伤呈阶梯状递增。当前形势不仅要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也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急危重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直  相似文献   
62.
内皮素系统与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因此是基础与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内皮素(endothelins,ET)及其受体在脑血管中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ET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族生物活性多肽[1],除了可由内皮细胞产生外,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还广泛地由其它组织或细胞产生.ET不仅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还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抗凋亡、影响激素释放、调节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或作为一种生长促进因子参与胚胎的发育等功能[2].  相似文献   
63.
目的:应用超声对颌面部非金属微小异物进行诊断定位并引导手术摘取异物。方法:采用超声对18例患者7个解剖部位的8种微小非金属异物进行探查定位及手术引导。结果:18例颌面部非金属微小异物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均顺利取出,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10~80min。7例从外伤伤口中取出,其余11例从手术切口中取出。结论:应用超声对颌面部非金属异物探查定位并引导颌面部手术摘除异物,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65.
超声诊断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经超声诊断的非金属微异物嵌入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清创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性质的微小异物其声像图虽有其特征性表现,但定性诊断尚需结合临床。超声定位准确率为98.78%(81/82)。结论超声是诊断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首选的检查工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运动相关性脑震荡(Sports-RelatedCerebralConcussion,SRCC)又称轻型头部损伤(MildHeadInjury,MHI),是常见运动损伤类型之一,WeberJ等报道在各种运动中,MHI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1],特别是在拳击、跆拳道、足球、曲棍球等运动员相互紧密接触、竞技激烈的运动项目中更为多见[2]。1SRCC的定义1984年美国运动医学研究者发现,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参与者经常发生脑震荡(CerebralConcussion,CC),但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CC有明显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同一名运动员身上常常发生多次CC,根据运动种类不同可以在几月、几周、几天、几小时甚…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影响全口义齿修复前期望值与修复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口腔修复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全口义齿修复患者68例,修复前进行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时间、拔牙目的、教育程度、有无佩戴活动义齿经验、对义齿了解程度等因素以及患者在外观、语音、咀嚼、固位稳定、舒适度等方面的期望值问卷,并在佩戴义齿1个月、3个月以及1年后进行满意度问卷,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及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女性对咀嚼和舒适度的期望值高于男性,而男性对外观和发音的满意度更高;2)〈55岁组对各方面的期望值偏低,56~65岁组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均最高,〉66岁组的满意度偏低;3)拔牙时间〉3年组对外观和咀嚼的期望值高于其它两组,但各组的满意度总体无显著差异;4)主动拔牙组对咀嚼的期望值高于被动拔牙组,但后者的各方面满意度高于前者;5)无活动义齿佩戴经验组对外观、咀嚼、固位稳定、舒适度的期望值高于有经验组,但后者对固位稳定的满意度更高;6)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下组对外观、发音、咀嚼、固位稳定的期望值高于高级及以上组,但后者对咀嚼的满意度更高;7)义齿不了解组对各方面的期望值均显著高于了解组,但满意度中两组无明显差异;8)1个月时患者对语音、咀嚼、固位稳定和舒适度的满意度低于期望值,但3个月时满意度明显提高,到1年时,患者对发音、咀嚼、舒适度的满意度要高于3个月时的满意度。以上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口义齿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与其个体因素密切相关,口腔修复医师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对特殊患者如女性、老年患者、过早缺失牙者、初戴者、文化程度低者、对义齿缺乏了解者等在义齿的功能和修复效果上应做更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机制,本实验首次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d组(n=8),分别用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并对变性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显示:MCC后1d,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及脑干网状结构变性神经元增加,伤后2d达到高峰,4~8d减轻,8~16d又有回升,24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多重脑震荡后,不同脑区的脑神经元可出现早期及迟发性的神经元变性,此病理变化可能与多次脑损伤的累积性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发生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外固定器固定术的272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针孔感染的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感染组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5~77岁,平均(53.41±12.77)岁。对照组243例,男217例,女26例;年龄27~78岁,平均(48.71±11.87)岁。将年龄、性别、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下肢骨折严重程度、糖尿病、卧床时间、吸烟、其他部位手术情况和其他部位感染情况作为危险因素纳入研究。结果:两组的年龄(χ2=15.708,P0.001),外固定器固定时间(χ2=11.940,P0.001),下肢损伤严重程度(χ2=15.438,P0.001),糖尿病(χ2=8.519,P=0.004)以及卧床时间(χ2=7.165,P=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8.327,P0.001),外固定器固定时间(OR=6.795,P0.001),糖尿病(OR=4.965,P=0.001)和卧床时间(OR=4.864,P=0.008)是下肢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外固定时间长、患有糖尿病以及长时间卧床使下肢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0.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类因脑局部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80%[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外还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