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评价含替尼泊甙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脑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探讨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 ,以期提高恶性脑神经胶质瘤的疗效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 :不能手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恶性脑神经胶质瘤 2 5例 ,其中大脑半球胶质瘤 15例 ,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 11例 ,Ⅳ级 4例 ;脑干胶质瘤 8例 ;小脑胶质瘤 2例。采用含替尼泊甙的联合化疗方案 :1)TV方案 :紫杉醇 135mg m2 ,静脉滴入d1;替尼泊甙 2 0 0mg m2 ,分 3天静脉滴入 ,(d1~d3) ,3周后可重复。 2 )MV方案 :司莫司汀 10 0mg m2 ,d1晚顿服 ,替尼泊甙 (用法同前 ) ,6周后重复。第 1周期化疗后常规局部外放疗 ,DT5 0~ 60Gy。结果 :2 5例患者有效 17例 ,总有效率 68 0 % ,其中大脑半球胶质瘤有效率 60 0 % (9 15 ) ,脑干胶质瘤有效率 87.5 % (7 8) ,小脑胶质瘤有效率 5 0 0 % (1 2 )。经χ2 检验 ,两种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其中Ⅲ、Ⅳ度毒性反应 5例 ,占 2 0 0 % ,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远期疗效正在观察中。结论 :替尼泊甙加紫杉醇或司莫司汀联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安全、有效 ,为脑瘤辅助化疗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评价盐酸尼莫司汀与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方案对恶性脑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合格病例3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为盐酸尼莫司汀加替尼泊苷(NV)组,2~6个周期;对照组(20例)为司莫司汀加替尼泊苷(SV)组,2~6个周期.第1周期化疗后同步行常规局部外放疗.结果 38例患者有效26例,其中实验组14例有效,对照组12例有效;经X2检验,两种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每2个月随访1次.1年生存率:NV组为72%(13/18);SV组为65%(1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结论 盐酸尼莫司汀与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为脑神经胶质瘤辅助化疗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一直是世界性医学重大难题.迄今为止,SCI治疗尚无有效方法.12年前国外学者发现适量X线照射脊髓损伤处能促进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1-2],这为SCI治疗带来了一线光朋,将可能是SCI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笔者就适量X线照射对SCI后促进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中药小檗碱是否通过JNK,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方法 取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及培养单核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LPS联合小檗碱25 μmol/L组;LPS联合小檗碱50μmol/L组;LPS联合小檗碱100 μmol/L组.分别在培养后30min,6 h,12 h,24 h提取细胞,行RT-PCR法测定COX-2mRNA水平.行Westernblot法测定JNK,p-JNK,p38MAPK,p-p38MAPK,及COX-2蛋白水平.同时加入选择性JNK,p38MAPK抑制剂,分别测定COX-2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LPS组相比,小檗碱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在给药后12 h,小檗碱对COX-2抑制作用最强.但是与LPS组相比,低、中浓度小檗碱组(25 μmol/L及50 μmol/L)JNK活性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浓度小檗碱组(100 μmol/L)JNK活性水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与LPS组相比.小檗碱组p38MAPK活性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JNK,p38MAPK抑制剂之后,COX-2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明显(P<0.05).结论 高浓度小檗碱可能通过JNK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p38MAPK与人外周血COX-2表达有关,而小檗碱对p38MAPK活性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2009国际小细胞肺癌热点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ncer,SCLC)占肺癌总数的15%~25%。由于其增殖快、高度侵袭性的特点,易早期转移。SCLC对化疗药物敏感,但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复发,预后较差。通常中位生存期9~11个月,1年生存率10%左右。目前,SCLC的治疗策略是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的综合治疗模式,特别是近年来的SCLC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中位生存期提高到16~24个月,5年生存率提高到12%~30%。  相似文献   
146.
脊髓损伤(SCI)造成患者瘫痪、神经功能缺失、致残,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造成极大困扰。当今尚无SCI的有效治疗方法,这一直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发现适量X线照射能促进SCI后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将可能成为SCI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现就其医学基础、作用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及疗效的实验研究进展,结合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7.
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足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血清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同时还发现老龄人群中维生素B12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8.
 腮腺恶性淋巴瘤合并白血病1例李方明,汪声恒,袁早庭,钱世德患者男性,21岁。右腮腺区无痛性肿物逐渐长大4个月,伴发热、盗汗3个月。经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恶性淋巴瘤。近日来出现胸骨及左胫骨疼痛。否认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于1992年1…  相似文献   
149.
胸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死因与复发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死因包括局部浸润和/或远处转移,手术的介入会对死因产生影响。本研究对食管癌术后死亡时的复发类型及死亡原因进行总结,分析食管癌死亡时间以及导致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后确诊死亡的食管癌8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用Spearnmn法进行各个临床因素与复发类型、生存时间的相关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比较各因素埘死亡时间的影响:结果:全组一年内死亡为49例(61.3%),2年内死亡为67例(83.8%)。死亡原因为纵隔内复发16例(20%),淋巴道转移30例(37.5%),血道转移为34例(42.5%)。行淋巴结清扫的复发类型以血道转移为主,与淋巴结采样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纵隔内复发、淋巴道转移与血道转移3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区别。64例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淋巴结阴性的比阳性的生存时间长(P=0.0468)。淋巴结采样的一年内死亡比淋巴结清扫的明显多,P=0.02;姑息切除的无一例活过2年。结论:血道转移、纵隔内复发及淋巴道复发都是引起食管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复发类型与淋巴结切除程度有关:食管癌的完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局部复发,减少因局部及区域复发而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0.
目的:采用纯化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ChR)免疫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 EAMG)动物模型.方法:以亲和层析法从电鳐电器官提取和纯化AChR,并用其免疫接种BALB/C和C57BL/6小鼠,观察接种动物的临床症状、电生理变化以及血清AChR抗体水平的情况.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发病小鼠出现临床肌无力症状,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显示动作电位波幅衰减,血清AChR抗体水平升高.结论:用电鳐电器官提纯TAChR作为免疫原,成功诱导产生EAMG小鼠模型,C57BL/6小鼠较BALB/C小鼠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