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大平  张爱华  李军  王松  黄晓欣  陈宁  何云 《贵州医药》2007,31(11):982-983
目的了解燃煤型砷中毒人体肝脏损害后的病理改变情况,为进一步阐明中毒机制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生化检查等排除长期酗酒、血吸虫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后的自愿者中随机抽选出的39名患者进行常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用1%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做HE及Nasson三色染色。对照组为病区12km外非燃用高砷煤20~45岁健康人10例。结果Ⅰ级砷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多呈轻至中度肿胀变性,肝窦和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表现轻微,无一例发生肝硬化。Ⅱ级砷中毒病人肝细胞肿胀变性明显加重,汇管区炎细胞及纤维组织较Ⅰ级加重,中度以上纤维组织增生有6例。所有Ⅲ级砷中毒病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Ⅲ级砷中毒病人中肝细胞肿胀变性、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更为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增加,肝硬化发生数增多。结论燃煤性砷中毒人群的肝组织肝细胞因中毒情况的加重而组织学改变不断加深,砷中毒级别越高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越明显(P<0.001)。同时,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这与其它地区由砷引起的中毒反应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2.
砷中毒患者病变皮肤中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病变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砷中毒患者病损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砷中毒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皮炎、角化过度和色素增多等)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90.9%和0.0%,其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和16.7%,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正常皮肤组织端粒酶和PCNA均为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59,P<0.01),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一致率为82.8%.结论:端粒酶活性增加及PCNA表达在砷致皮肤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改变具有一致性,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砷中毒性皮肤癌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银杏制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银杏制剂联合a-1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银杏制剂口服,a-1b干扰素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个月,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AF及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显著降低(P<0.05),病理改变(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HBeAg阴转率为55.9%,HBVDNA阴转率为60.6%,HBsAg阴转率为16.7%,结论:银杏制剂联合a-1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皮肤病变的机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4-羟壬烯醛(4-HNE)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砷中毒患者皮肤组中MDA、4-HNE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强,MDA、4-HNE在癌变组(D组)、癌前病变组(C组)、过度角化组(B组)中普遍强表达并高于一般增生病变组(A组)和正常组,各病变组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P<0.01);而血细胞SOD、GSH-Px活力、血浆MDA含量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A、4-HNE可敏感而特异地反映砷致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有助于砷中毒的早期发现及病变进展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5.
46.
洪峰  张爱华  黄晓欣  陆爽  瞿江 《贵州医药》2000,24(12):707-709
目的 探讨碳酸锂(Li2CO3)对抗黄曲霉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过程中P21^ras、P21^WAF1蛋白则表达减少,增早于病理组织学改变;第10周时P21^ras蛋白在实验第6周各组表达增加,P21^WAF1蛋白则表达减少,均早于病理组织学改变;第10周时P21^ras显著增高,而P21^WAF1改变不明显,两指标呈负相关关系;LiCO3同时给药组、Li2Co3先期给药组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好于阳性对照组,肝癌前病变程度轻,变化趋势为阳性对照组→LiCO3同时给药组→Li2CO3先期给药组→阴性对照组。结论 LiCO3可对抗AFB1诱导的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可明显抑制P21^ras的过度表达和促进P21^WAF1的调控作用;P21^ras、P21^WAF1蛋白的动态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及预后的  相似文献   
47.
燃煤型砷污染所致肺损害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燃煤型砷污染对肺损害的临床病学特征,方法:采用MD TECH活检针对10例慢性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行右下肺穿刺活检术,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所获得慢性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肺组织外观褐红色,光镜下肺间质纤维组织增多,淋巴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水肿,增厚,肺泡腔内含有蛋白样物质及少许尘埃细胞。电镜见肺泡Ⅱ型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数量减少,板层颗粒变性,胶原原纤维显著性生,结论:燃用高砷煤所造成的砷污染对肺脏的影响以肺间质损害为主,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肺功能检测表现为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8.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9种物质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9种物质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测定法(RIA)对患者血清叶酸、VB12、胆酸(CG)、白细胞介素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皮质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砷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叶酸、VB12、IL-2、TNF明显下降(P〈0.01),CG、HA、Ⅳ-C、TGFα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整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层分析,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用放免方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上述9中物质,可以了解砷对机体的损害程度和范围,对砷中毒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碳酸锂对荷瘤小鼠的抑瘤防瘤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碳酸锂(Li2CO3)对肿瘤是否有防治作用,选择两种荷瘤小鼠(肝癌H22、肉瘤S180)对其进行了抑瘤防瘤实验研究,同时测定两种荷瘤小鼠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初步探讨碳酸锂对荷瘤小鼠体内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与环磷酰胺(CP)的毒副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i2CO3在剂量设计范围内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抑瘤防瘤实验中,对H22和S180两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提高两种荷瘤小鼠血细胞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对荷瘤小鼠血液白细胞(WBC)水平无影响,并可降低荷瘤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MNF)。而CP则有肯定的降WBC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第12外显子(exon12)突变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以砷中毒患者110例为病例组,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组;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其中105例砷中毒患者和8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10例砷中毒患者和11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情况。[结果]①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76%、16.28%和3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或P〈0.01);癌变组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2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随临床病情和皮肤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或P〈0.01)。②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早期分子特征,亦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