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台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2001年9月5日至6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李玉先处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及部分省、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代表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省汇报交流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共同修改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正在拟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2.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经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在高校体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使高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殷恒婵  卢敏  王新利  陈雁飞 《体育科学》2007,27(5):41-46,56
对3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这3个因素所起的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压力、人际关系、情绪,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堪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心理健康的内涵在于要有平和的心境、正常的心态、稳定的心情.本文表述了现代人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分析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针对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制定了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6.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状况。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竞争性影响、自我开发性影响、公开性影响、亲和性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阐明了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作用、途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体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供利用及挖掘的路径,分别是体育普修课、课余体育锻炼这两条路径和两种形式的“体育干预促心理健康提升课”这一重要路径,此外,本文还提示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这些路径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意识不强.自觉性不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关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长春工程学院随机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从生理、心理、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原因的探讨、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立敏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2):54-60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分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方式的关系,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种静萍  阎健 《体育科研》2000,21(1):49-49,52
适度的身体锻炼能促使人体内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欣快和镇静,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增加社会交往,具有成就效应……。据此,本文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角度提出,身体锻炼是接触忧郁反应的有效途径,并为人们提出一个进行适度身体锻炼的指导方案,供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了我国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武汉市和福州市5城市的2187名18~69岁的居民,主要调查了他们的运动愉快感产生情况,以及居民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与他们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量的关系,并研究了有、无运动愉快感居民的心境状态、健康状况的区别。结果表明:有63.74%的居民体验到了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居民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结伴或集体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显著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有、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和健康状况也有差异,有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并且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也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说明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达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因此,建议我国城市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量,并采取结伴锻炼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地塑造形体,使人形体接近理想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名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臀围、腰围、大腿、小腿、骨盆、肩宽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统计与分析,认为健美操对女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围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体塑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体育舞蹈和太极作为不同的锻炼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追踪实验,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生活满意度、焦虑与锻炼方式的关系,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心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