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次数、时间和强度、选择项目和锻炼场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锻炼的强度较小,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研究指出应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采用多种锻炼形式,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南省高层次女性人才的亚健康发生率与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河南省11个单位中随机抽取600名高层次女性人才,对其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高层次女性人才的亚健康发生率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午睡、早睡早起、早餐、三餐、体育锻炼、锻炼频度、锻炼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熬夜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甜食、高脂肪食物、零食、夜宵、吸烟、饮酒、锻炼强度无关。结论:河南省高层次女性人才的亚健康发生率与睡眠、作息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对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汉男大学新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平均每天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汉女大学新生在所有指标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和对于项目的热爱是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多元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也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新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总时间和次数上要多于女新生;制约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或不开放、缺少锻炼的同伴、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和没有喜欢的项目或不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5所高校1 223名研究生和15所高校2 07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点,为促进研究生体质健康和构建研究生体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比本科生差,他们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②研究生的锻炼次数较少,锻炼强度不够,达不到增进健康的效果;③研究生体育人口比例远远小于本科生;④研究生的锻炼行为主要集中在前意向和意向阶段,在维持阶段,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远比本科生低,说明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及体育习惯的养成令人担忧;⑤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及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参与体育锻炼能力的信念。它对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很强的预测性。本文通过对上海市5个区县的中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上海市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较高,有较好的锻炼习惯;他们的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上海市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别与运动自信存在显著负相关;民族、学历与抗阻自信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明确;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锻炼时间的选择较集中,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小球类为主。场地器材不足,个人惰性强是影响研究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访谈登记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韩山师范学院校级体育社团本年度组织发展及锻炼情况,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及参与人数情况,非体育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和锻炼项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校级体育社团锻炼情况稳定,初具体育俱乐部形式;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组建稳定,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选择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6所普通高校150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偏低,频度以每周1—2次为主。持续锻炼时间以30min-60min为主,锻炼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跑步和球类运动是硕士研究生参与的主要项目;缺乏组织、惰性、缺乏时间、缺乏指导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14.
以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并结合体育锻炼情况对83名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锻炼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显著优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均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相互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情感平衡与负性情感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正性情感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负性情感维度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素质有显著性负相关。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具有密切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5.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索运动对情绪、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探寻它们之间关系。采用心境状态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扬州中学5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运动群体的情绪、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与非运动群体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情绪、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且对心理健康回归非常显著。结论:运动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改善情绪、人际关系间接促进心理健康,即情绪、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阐述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改善和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巨大的,提出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条件,调动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以改善和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2)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但反映其体质状况的各个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3)反映大学生体质状况的6项指标时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体质总体情况、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试验分数、身高标准体重和握力体重指数。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高师1147名大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段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体育锻炼运动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衡;中等运动量对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其作用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