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神经纤维瘤病I型的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回顾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患者MRI表现,分析MR扫描序列及其诊断价值,以建立合适的MR成像方案,为NF1影像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NF1患者采用本组MR成像方案进行扫描,主要包括:轴面SE序列T2WI;平扫矢状面SE脉冲序列T1WI;增强轴面或矢状面SE脉冲序列T1WI;轴面或冠状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同时分析病变的发病部位、数目、形态、信号的变化和病变的强化情况等。结果:MRI可见下列3种表现:(1)多发性脑内错构瘤:30例中25例在SE脉冲序列T2WI和FlAIR脉冲序列见高信号病灶,病灶主要位于苍白球、小脑和脑干。另外,25例中20例可见海马回、海马旁回等区晕状高信号改变。(2)视通道或下丘脑胶质瘤:视神经、视交叉增粗、扭曲;视交叉或下丘脑肿块,SE脉冲序列T2WI和FlAIR序列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混杂信号肿块,在增强SE脉冲序列T1WI有明显不规则强化。(3)脊柱多发性神经纤维瘤:SE脉冲序列T2WI和脂肪抑制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显示高信号沿脊神经分布的多发性肿瘤。结论:MRI能够作为1种 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对NF1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本组MR成像方案能较好地显示NF1的多发性或多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杨振海  赵毅凯  尹智  薛鸿祥   《放射学实践》2010,25(5):497-500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眼眶CT检查,其中5例行CT增强,6例行MRI或增强检查。结果:12例神经纤维瘤病病例中,Ⅰ型8例,Ⅱ型4例。眼眶内受累10例,视神经受累2例,眼球内受累3例,眼环增厚伴点状钙化1例,泪腺2例,视神经孔2例,海绵窦2例,眼睑部6例。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形等密度影,眼球内半月形等密度影,视神经孔开大,邻近骨质缺损或增生硬化。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增强。MRI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更能清晰显示病变。结论: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的CT和MRI表现多种多样,结合临床和其他部位影像学资料,可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NF)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NF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检查,5例行MR检查.结果 9例NF中,5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腹壁,2例位于外耳道.病灶最大直径为1.1~9.5 cm,平均(3.7±0.3)cm.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软组织肿块,CT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病灶在MR T_1WI呈等低信号,在T_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化.结论 CT及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NF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有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有X线平片检查,10例有CT检查。结果单发病灶31例,2~4个多发病灶者4例,共检出43个病灶。SE序列T1WI上33个病灶呈中等略高信号,T2WI上全部病灶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3个病灶内及周边可见高信号的病变,Flash2d序列21个病灶T1WI上高信号被抑制,12个病灶内T1WI上高信号未被抑制。Gd-DTPA增强扫描39个病灶呈明显强化,但强化不甚均匀,其内可见点条状不强化影。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材料与方法 43例怀疑肝占位者经常规MRI和Gd-DTPA增强后1-7后,行SPIO增强检查。其中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分析平扫MRI及SPIO增强后病灶的信号变化,并与Gd-DTPA动态增强结果相对照。结果 43例共12种病变、单发病灶21例,多病灶22例。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2例,血管瘤5例,囊肿4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硬化结节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5例,其他病变6例。22例多发病灶中有8例合并1或2种病变。SPIO增强后,肝细胞肝癌T1WI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血管瘤T1WI为较高信号,T2WI信号同平扫为高信号;囊肿T1WI、T2WI信号无改变;肝硬化结节T2WI为等信号同正常肝实质;FNH T2WI信号明显下降。其余病变的诊断SPIO增强不具有特征性,须与Gd-DTPA动态增强相结合。结论 SPIO具有一定的定性能力Gd-DTPA增强相结合,可帮助提高肝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术前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和T2WI(即T1WI FS和T2WI FS),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在常规T1WI和T2WI序列仅检出4例肿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和T2WI稍高信号。在T1WI FS上7例呈均匀低信号,显示清晰;在T2WI FS上6例病灶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FMPSPGR)检出11例肿瘤,在动脉期7例肿瘤明显强化呈高信号,4例轻度强化呈稍高信号,1例无明显强化呈等信号,胰腺实质期和门脉期6例仍呈高信号,6例呈等信号。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动态增强MRI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 动态增强MRI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MRI表现,探讨该病变的病理学改变特征以及MRI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1例经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进行了MR检查,对其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邻近未见伴有多发病灶;5例呈均匀长T1信号,2例呈不均匀长T1信号,1例呈短T1及长T1混杂信号;5例呈均匀长T2信号,3例呈不均匀长T2信号;7例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者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例左额顶叶病灶强化后有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倾向,1例颈段脊髓病灶可见以背侧白质为主的强化;MR复查未见病变复发征象,其中1例激素治疗后病变逐渐缩小。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较困难,MR检查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诊断时若能认真分析临床病史并仔细观察MRI表现(特别是增强MRI表现),则有可能提出本病的诊断,此时可以先使用激素试验治疗,以避免手术或放射治疗造成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9.
赵越  易飞 《放射学实践》2020,(6):761-767
【摘要】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上皮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1例先行X线片,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0例CT共13个病灶。8个病灶见钙化,其中5个病灶完全钙化。2个病灶见坏死。10个病灶边界清清楚,3个瘤周见絮状稍高密度影。8例CT增强扫描共11个病灶,其中3个轻度强化,5个不均匀中度强化,3个病灶完全钙化无强化。6例MR均为单发,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周高中央低信号,DWI呈环状高信号,增强呈“环靶征”。2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微囊状更高信号,灶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例X线片呈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1WI压脂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中央强化较为明显。结论:钙化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当病灶位于皮下,边界清楚,CT见广泛泥沙样或致密的局灶性钙化,MR上见微囊状改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尤其呈“环靶征”表现时,应考虑到P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脑结核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为脑结核瘤病人的MRI及其临床资料。采用0.3T低场永磁型设备,行常规SET1WI、FSET2WI,其中11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10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共发现病灶32个,单发7例,多发5例,其中1例合并粟粒性结核瘤。将脑结核瘤的MRI表现不同分为2种类型。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明显结节样强化或不均匀环状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环内核心部分呈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针对脑结核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抗结核药物或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脑结核瘤有较特征性的删表现,并可指导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复发的增强前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Gd-DTPA增强前后MR I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RNPC)与放射性纤维化(RF)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MR平扫显示鼻咽部或邻近区域有软组织肿块的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行Gd-DTPA增强MR I检查.RNPC22例,RF6例,炎性肿块2例,2例颅底RNPC分别合并鼻咽侧壁RF与炎性病灶.分析病灶形态及信号强度.结果:大多数RNPC病灶表现为TIWI上低信号TZWI高信号,RF在TIWI和T2WI上均显示低或中等信号,平扫两者信号强度区别在于T2WI上,但有一定重叠.增强扫描TIWI示绝大多数RNPC病灶(90.9%)有中度以上明显强化,而RF无或轻度强化,两者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增强后肿瘤边界显示更清楚.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明显强化可见于炎性病变.结论:肿块在MR平扫T2WI和增强后TIWI上的信号强度是鉴别RNPC与RF的主要依据,Gd-DTPA增强扫描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及其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增生性结节(DN)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共11例16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时间,测量各序列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其差值.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结果 16个病灶中有4个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I高、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在T1WI上高、等和低信号均有,在T2WI上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过程中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静脉期以等信号为主,延迟期为等及稍高信号, 未见呈低信号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为速升缓降型. 结论 "结中结"征象和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后期与周围肝组织类似信号的表现是DN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3.
MRI减影和MR 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减影技术用于MRI和MRA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65例各部位病灶作T1WIMR增强前后的数字减影,以及27例次各部位病灶作MRDSA.由三位主治医师分别观察和分析减影的效果.结果92例次MRI减影和MRDSA中,减影成功者88例次(95%).三位主治医师的观察结果一致.42例T1WI平扫显示为高信号或为含高信号区域的病灶,其中25例(60%)减影前不能判断有否增强或(和)难以明确增强区域的大小;减影后,全部病灶均能作出明确的判断.27例次MRDSA中24例(90%)在观察细小血管方面明确优于未作减影的MRA.结论MRI减影方便易行而颇有用处.对T1WI高信号病灶的增强与否和增强区域大小的判断帮助很大.MRDSA对细小血管的显示和判断有否肿瘤染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MRI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颈静脉球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颈静脉球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7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颈静脉球瘤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要位于颈静脉孔区,1例同时见于颈静脉孔区和中耳鼓室。T1WI均呈近肌肉之等信号,T2WI均呈等到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流空表现,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颈静脉球瘤的MRI表现有较强的特征性,为该肿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MRI增强检查在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不同种类脊柱病变的MRI表现及Gd-DTPA增强检查在脊柱病变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研究脊柱病变57例,均行矢状位、轴位T1WI、T2WI及增强后T1WI扫描,其中12例增强后采用脂肪抑制技术(CHESS法)扫描。结果:(1)不同的脊柱病变MRI表现不同;(2)在增强后脂肪抑制组及未抑制组,显示脊柱病变与正常骨髓分界最清晰的序列中增强后T1WI分别占51.1%、92.7%;(3)所有病例在显示椎旁肿块与周围关系最明确的序列中增强后T1WI占83.8%。结论:(1)增强检查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2)它有利于显示椎旁肿块与椎管内结构的关系;(3)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技术成像与平扫相结合是脊柱病变的首选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三倍量(0.3mmol/kg)国产Gd-DTPA增强MR探查脑膜转移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三倍量(0.3mmol/kg)国产Gd-DTPA增强MR探查脑膜转移瘤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用国产Gd-DTPA三倍量增强MR检查110例临床怀疑脑转移瘤患者。先行平扫,然后静脉注射常规量(0.1mmol/kg)国产Gd-DTPA。注射后即刻行T1WI扫描,20分钟后行延迟扫描。距第1次注射30分钟后,再注射0.2mmol/kg的Gd-DTPA,从而达到累积剂量0.3mmol/kg。第2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MRI征象及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3例经临床确诊的THS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并行Gd-DTPA增强扫描,2例加作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 3D-TOF MRA).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清楚,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减低. 结论 TH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不仅能显示病变的范围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还是治疗后随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常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灶大小、分布、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MRI显示4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9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深部4个,灰白质交界区5个,累及胼胝体2个。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团块或结节,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较轻。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显著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MRI信号及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将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均经PHILPS 1.0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15例肺癌患中,实性癌14例(93.3%),其MRI表现为略长E、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1例(6.7%),其MRI表现为长E、长B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