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提取2010-2014年重庆市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严重ADR/ADE报告,利用Excel表及人工筛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严重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ADR/ADE有290例(42.09%);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较高(43.54%);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香丹注射液64例(9.29%)、注射用血塞通(冻干)59例(8.56%)、清开灵注射液57例(8.27%);81.39%的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超适应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导致ADE共221例(32.07%);严重ADR/ADE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皮疹、心悸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新的严重ADR/ADE较多,相关生产企业应及时完善说明书。临床需注重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98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中药、严重的ADR、ADR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中药ADR共涉及31个中药品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9.8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6.7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中药注射剂是引发中药ADR的主要剂型;注射用穿琥宁引发的ADR最多(21.43%);严重的ADR有7例(7.1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85.71%)。结论: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琳  魏国义 《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12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集的1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5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为38.69%(65/16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64%(33/168);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占41.62%(82/197);ADR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参附注射液,其次为米索前列醇片;165例ADR中,有6例严重的ADR;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450例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临床报告的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450例,统计分析患儿性别、年龄、相关药物、给药途径、ADR主要的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450例ADR患儿中,男235例(52.2%),女215例(47.8%),≤3岁318例(70.7%);以抗微生物药(289/450,64.2%)、中药制剂(58/450,12.9%)所致ADR居多;静脉滴注给药(349/450,77.6%)最易引起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h内(281/450,62.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56/450,79.1%)。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多重用药,以防止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540例中药制剂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0例中药制剂ADR/ADE以中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涉及119种药物,以注射剂居多(77.4%),前四位的分别为双黄连注射液(7.78%),参芪扶正注射液(5.74%),丹参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各4.26%)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各3.89%);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中药制剂的ADR/ADE以注射剂的发生率最高,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ADR/ADE)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郭晓宁 《首都医药》2014,(22):80-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13年上报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33例(44%);静脉滴注给药71例(94.7%);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61.5%);严重的ADR4例(5.3%)。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黄斌 《中国药物评价》2018,35(4):291-295
目的:收集我院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分析其特点及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上报的102例ADR/ADE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ADR/ADE中,女性略多于男性(58/44),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占31.37%);其中新的严重的ADR/ADE有6例(占5.88%);引起ADR/ADE的主要是静脉滴注给药(占50.00%);共涉及8类药,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最多(占35.29%)。ADR/ADE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占33.60%)、皮肤及其附件(占21.60%);不合理用药40例(占39.22%)。结论:引起ADR/ADE发生的因素,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同时与患者本身、药物本身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临床加强ADR/ADE的监测以及合理用药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危害,探讨ADR/ADE的防护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航天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129例ADR/ADE报告,按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结果:129例ADR/ADE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2;静脉给药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方式;共涉及药品82种,引起ADR/ADE例次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共25种,其次为中成药,共24种;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胃肠系统最为常见;原患疾病排第1位的是支气管炎。结论:临床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全方位加强ADR/ADE报告意义的宣传,提高认识,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刘亚辉  王挺 《北方药学》2012,9(1):86-8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109 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者比例是医师66.06%,护士11.93%,药师22.02%;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分别是14 例(12.84%)、15 例(13.7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 为89 例占81.65%;涉及药品11 个大类65 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59例(54.13%),有24 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3.21%.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ADE 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占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 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37份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7例ADR/ADE报告中,大于60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占24.47%;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占56.92%;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居首位,占75.1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9.18%。结论 ADR/ADE监测是医院的重要工作,开展药物警戒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中药注射剂59例(占49.6%);祛瘀剂31例(占24.8%),涉及15个药品品种。结论辩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医疗机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性,发现其中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4年-2009年CNKI收载的中医学与中药学、药学类影响因子≥0.5的统计源期刊中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个案,收集药品、患者及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相关信息并分析评价。结果:共收集个案报道200篇,病例244例,涉及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126个品种。女性人群,中药注射剂以及清热解表类、祛瘀类品种发生ADR/ADE几率较高;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损害是最常累及的系统或器官。结论:应正视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性,着重加强患者过敏史的了解和辩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