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CIK),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血液肿瘤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采集10例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TNF-α等诱导产生DC,经IFN-γ、抗CD3单抗、IL-2等诱导产生CIK,观察其细胞形态及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培养产生形态学典型的DC/CIK。诱导成熟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80、CD83、CD86、CD1a等阳性细胞比率大幅上升。CIK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56+、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率亦大幅度上升。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DC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患者输注CIK后出现低热,持续时间2~6h,可自行消退。4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乏力,约2h可自行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DC/CIK的培养不受影响。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时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43-3144
目的:总结3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C+CIK免疫治疗后的反应及护理.方法:3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经采血做DC+CIK细胞体外培养后,再予回输,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6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除4例患者出现低热,对症处理后好转外,余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引流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俭  陈作严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71-1173
目的 从胃癌患者引流淋巴结中分离和定向诱导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 (DC) ,观察其经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后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 )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转移引流淋巴结 ,提取单个核细胞 ,将贴壁生长的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 CSF、rhIL 4、rhTNF α联合诱导培养DC ,然后用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DC并作用CIK细胞 ,最后检测CIK细胞杀伤三种靶细胞 (自身胃癌细胞、K5 6 2和SGC 790 1细胞 )的活性。结果 胃癌患者转移引流淋巴结中的贴壁细胞 ,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 ,DC含量可达 4 5 %。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的引流淋巴结DC活化的CIK细胞 ,杀伤自身肿瘤细胞活性达 79 3% ,单纯CIK细胞为 3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对K5 6 2和SGC 790 1细胞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肿瘤周围转移引流淋巴结贴壁细胞在体外能定向诱导扩增出大量DC :DC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后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此结果为肿瘤DC的免疫治疗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8例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8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78%,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治疗后饮食、睡眠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均安全顺利出院。结论 DC/CIK细胞回输前心理护理以及在回输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其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CIK细胞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CIK细胞免疫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疗效及心理护理经验。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收治9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92次CIK细胞免疫治疗,对CIK细胞免疫治疗前的细胞制备、治疗时、治疗后不良反应观察进行记录,对疗效进行跟踪随访,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97例患者中,3例食管癌,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明显。胰腺癌6例,有近期疗效4例。肝癌6例,有近期疗效5例。胆囊癌5例,有近期疗效4例。在CIK细胞免疫治疗的18例胃癌、41例结肠癌、18例直肠癌中,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7.78%、65.8%和72.22%。患者能积极配合进行CIK细胞免疫治疗,使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为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218-219
目的:总结树突状细胞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DC—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护理流程化。治疗护理后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3例中有51例出现食欲增加,32例睡眠和体力改善,18例疼痛患者中有13例疼痛减轻,33例化疗放疗毒副反应不同程度减轻,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用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能有效提高细胞免疫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根治术后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Ⅱ、Ⅲ期肢体MM术后患者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α2b(IFN-α2b)常规免疫治疗(常规组),12例患者常规治疗同时联合DC疫苗(疫苗组)。观察DC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疫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结果显示,DC疫苗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根治手术后MM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结论联合DC疫苗的免疫治疗能够提高MM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其复发转移,可作为MM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结肠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一种有效的结肠癌免疫治疗方案.方法 将28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例,术后行3个周期自体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治疗和常规化疗;对照组20例,术后无辅助治疗,只接受常规化疗.随访2组的生存情况.结果 DC瘤苗接种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38.3 ℃,未予特殊处理体温降至正常.1例患者在瘤苗注射第4天出现直径约为1.5 cm的皮肤红晕,2 d后自行消退.未观察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至随访截止日期,试验组8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复发合并转移1例,死亡2例.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4例,远处转移3例,复发合并转移4例,死亡9例.试验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为45.3%,对照组为21.5%,Log2rank时序检验显示D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7.5%、75.0%和95%、75%、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瘤苗治疗安全可行,能延缓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成为结肠癌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DC免疫治疗可负载肿瘤抗原信息,启动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特异性,启动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并产生高效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记忆、从而具有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功效。CIK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清除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血常规、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评估疗效.结果:骨髓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DC、CIK治疗,仅8例出现低热,可自行消褪,安全性良好;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DC、CIK治疗同时可促进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结论:DC、CIK用于清除AL残留灶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肾癌伴肺转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例CIK细胞免疫治疗肾癌伴肺转移患者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细胞免疫治疗及护士精心的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轻肿瘤导致的疼痛,延长患者寿命。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肾癌伴肺转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IK—PAC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CIK—PAC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152例患者顺利完成免疫治疗,其中3例均出现发热,及时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好转,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化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疼痛减轻、食欲改善、体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迅速提高,自身抗肿瘤能力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85.71%,疾病控制率为88.57%,无肿瘤进展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5个月。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效靶比为16: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为77.06±11.62。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01)。35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1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7.5℃)反应。结论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结合传统的手术和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识别病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成熟的DC可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非限制性杀瘤的特点[2].DC、CIK相互作用,可使CIK细胞杀瘤活性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该疗法中,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过程尤为重要.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给予3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DC-CIK 细胞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CIK细胞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同输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实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血液肿瘤患者行CIK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低热,1例出高热,1例出现胸闷心慌,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全面护理下,实施CIK治疗是安全、可行,实施方便,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邓琦 《天津医药》2010,(11):967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清除,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方法 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腹股沟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中、后期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DC、CIK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偶见发热等症状,可自行消退;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DC、CIK治疗AL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患者易于耐受,短期疗效肯定,为AL患者MRD的清除以至AL的治愈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对其远期疗效需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急性白血病;白血病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cells,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CIK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L2)经糖基化修饰后作为肿瘤疫苗在抗胃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出目的蛋白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并对其进行糖基化修饰(mL2),同时选取12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HER-2/neu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用mL2致敏这12名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同时诱导患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将DC与CIK共培养后,研究CIK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以及CIK对HER-2/neu阴性胃癌细胞株和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L2致敏的DC刺激了CIK的增殖,促进了CIK向TH1方向分化,并提高了CIK对HER-2/neu阳性胃癌细胞株和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载mL2的DCs提高了CIK对HER-2/neu阳性胃癌细胞株和自体胃癌肿瘤的特异性杀伤能力,甘露糖化抗原可能成为新型肿瘤疫苗应用于临床胃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