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本院口腔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牙源性腺样瘤住院患者8例,对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14~27岁,平均20岁。发生上颌骨5例,下颌骨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膨隆肿胀及其引起的面部不对称畸形,X射线表现病变呈单房性透明阴影且常见不透光的钙化颗粒,有似牙形态的密度增高团块。主要病理学改变:肿瘤平均直径4.0 cm,包膜完整,以囊性病变为主,囊壁上有砂粒状小结,囊内含胶冻样的液体和未萌出的牙齿;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成分组成,增生瘤细胞可形成实性细胞巢、腺管状结构、梁状或筛状结构,细胞间有多少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嗜伊红均质物伴灶性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性瘤细胞CK、p63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结论牙源性腺样瘤为一种特殊类型牙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上颌骨,临床易误诊为造釉细胞瘤或含牙囊肿,术前活检和术中冰冻可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欣  孙晓虹  吴淑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3):309-311,F0004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 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坚实性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含有均质的嗜酸性胞质,胞核位于一侧,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少见肉芽肿样改变.瘤细胞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CD34、上皮膜抗原(EMA)阳性例数分别为4/4、4/4、2/4、1/4,均不表达MyoD1、S-100蛋白、SMA、HMB-45、desmin.2例死于发病后8个月以内,1例发病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12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14个月仍生存.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有弥漫性深染嗜酸性癌样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瘤细胞共同表达Vim和CK,半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3.
我院1962~1983年6月共收治1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牙源性腺瘤样瘤,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6例牙源性腺瘤样瘤国男性5例,女性11例。患病年龄8~55岁。发现病变至就诊的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0.5%~17.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外胚叶间充质,具有局部浸润性的良性肿瘤,肿瘤中星形细胞和梭状细胞位于黏液样基质中,可有或没有牙源性上皮条索。牙源性黏液瘤发病隐匿,常造成明显的颌面畸形和功能障碍。作者分析了24例牙源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滕梁红  高巍  陈革  杨菲  卢德宏 《北京医学》2015,37(5):451-455
目的 探讨发生在颅底的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 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颅底肿瘤及瘤样病变共869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变构成比、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869例中男女比例为1:1.04;发病年龄3~79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瘤样病变93例,良性肿瘤542例,恶性及交界性肿瘤病变234例.良性/瘤样病变女性多发,恶性/交界性肿瘤男性多发,两者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在颅底的病变前五位依次是垂体腺瘤(286例)、神经鞘瘤(99例)、恶性上皮源性肿瘤(98例)、脑膜瘤(92例)、囊肿性病变(62例).按照病变的来源,发生于颅底骨上方颅腔内的病变共601例(69.2%),颅骨本身病变78例(9.0%),颅底骨下方的肿瘤及瘤样病变145例(16.7%),另有45例病变(5.2%)术后也无法明确来源部位.结论颅底可以发生多种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和瘤样病变,多数病变具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点,但部分疑难病例需要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形态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钙化上皮瘤的细针针吸检查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师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钙化上皮瘤患者的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13例)进行对照。结果:63%的病例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男性占优势,好发于头颈部,肿块直径0.32.3 cm,均为单发。穿刺涂片显示95%(39/41)可见基底样细胞,常成片、成巢或散在排列,细胞边界不清,浆少,圆形、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常见明显中位核仁;约76%(31/41)可见影细胞,成巢或散在排列,中心淡染;约34%(14/41)可见鳞状细胞样细胞。背景中常见到裸露的基底细胞核、多核巨细胞、角化物、钙化、炎细胞及碎屑样坏死。结论:钙化上皮瘤具有典型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经验的总结和临床特点分析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张平  张先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30-131,F004
目的:探讨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病程1~11年.多发肿块3例;单个肿块10例.结论: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于骨旁或关节周围,不累及骨或关节.X线摄片呈特征性的钙化阴影.组织学表现呈多囊性或实质性硬结节;囊壁内衬肉芽组织,囊腔内为无定形的钙盐颗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腺瘤样瘤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肾上腺腺瘤样瘤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浸润周围组织、腺瘤样结构及印戒样细胞,可能考虑侵袭性肿瘤,免疫表型Calretinin、CK(pan)、D2-40、MC(HBME1)及WT(Wiilm's Tumor)阳性.结论 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辅助鉴别,可以明确肾上腺腺瘤样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例,发病年龄在27~45岁,平均年龄38.8岁。临床表现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术前均以"子宫肌瘤"为主要诊断。主要病理表现为瘤体由瘤样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构成,伴有血管增生,瘤细胞呈梭形,核分裂相罕见,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呈漩涡状。随访有一例复发。结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早期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确诊通常依靠病理学诊断。该病存在复发可能,需进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牙源性黏液瘤及牙源性纤维黏液瘤病例特点,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对病理诊断为牙源性黏液瘤8例和牙源性纤维黏液瘤2例的临床表现、X线、病理特征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均呈无痛性膨胀性生长,常有局部浸润性;X线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外周轮廓不清晰或不规则;肉眼呈淡蓝、白色胶冻样,或黄、灰白色质软。镜下丰富的黏液质,其中瘤细胞呈星形或纺锤形,牙源性纤维黏液瘤所含纤维成分多于牙源性黏液瘤;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均无复发。结论牙源性黏液瘤及牙源性纤维黏液瘤是同一类颌骨良性肿瘤,有明显局部浸润性,手术扩大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2.
乳腺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发生于上皮组织的一类肿瘤,其中一部分肿瘤或瘤样病变可能会出现类似于间叶肿瘤的以梭形细胞为特征的形态学表现.然而此类形态学表现由于缺乏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临床病理实践中易于混淆.本文拟对在临床病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乳腺梭形细胞病变进行归纳综述,为乳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0例钙化上皮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小于25岁者占63.3%,男女比例为1:1.5;病变以头面部为主,其次是颈项部,肿瘤直径0.5~2.3cm,临床误诊率达93.3%;肿瘤大部分有包膜,由嗜碱性细胞和影子细胞组成,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异物巨细胞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结论 加强对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鼻腔、腮腺、口腔、眼眶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学改变: 肿瘤直径1.5~25.0 cm,大部分边界清楚,表面包膜完整;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呈束状、编制状、漩涡状、席纹状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瘤细胞可分布于其间,间质部分玻璃样及黏液变性,散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阳性8例, CD34阳性7例, bcl-2阳性6例, CD99阳性7例, SMA阳性4例, S-100阳性1例.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大多数是良性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特点和病理镜下表现以及免疫组化能做出准确诊断,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b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筛选分析18例女性BL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35~76岁(平均50.8岁),占全部乳腺癌的6%.18例BLBC均为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Ⅲ...  相似文献   

16.
分析5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病理及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报道1例来源于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牙源性腺样瘤,建立将发生于牙泊性囊肿壁上的牙源性腺样瘤称为壁性牙源性腺样瘤。其诊断的依据是在切片中看到囊肿衬里上皮增生并移行为牙源性腺样瘤,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延续关系。或在同一切片中看到典型的囊壁及肿瘤成份。并进一步讨论了壁性牙源性腺样瘤与牙源性腺样瘤囊性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道外口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对1例上皮样MPNST观察、分析. 结果 患者女,58岁.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核较大,多为圆形,有的有明显核仁,核分裂相多;细胞质丰富,嗜酸,部分细胞胞质空亮.细胞呈巢团状和条索状排列,可见梭形瘤细胞包绕或穿行于上皮样细胞巢团之间,两型细胞有移行过度;灶性区域有不典型腺样结构和鳞状细胞团.免疫标记瘤细胞显示Vimentin(++)、S-100(+++)、CK 及EMA(腺样结构和鳞状细胞团+++)、Ki67(+,>25%)、NF(-)、MyoD1(-)、SMA(-)、Actin(-)、Desmin(-)、HMB45(-)、Cga(-)、Syn(-). 结论 尿道外口上皮样MPNST尚未见报道.病理诊断依据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主要和肉瘤样癌、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本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08-911
目的探讨儿童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6例儿童滑膜肉瘤,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36∶1,年龄4~15岁,平均(12.8±0.3)岁;发生部位:上肢5例,下肢19例,腹壁2例,其中3例出现肺转移;组织学表现: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形成大小不等的旋涡状,部分呈弧形,相互交叉,间质可见较多分枝状、裂隙状壁薄血管。双相型滑膜肉瘤,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相互移行。梭形细胞区结构同单项纤维型SS相似,上皮样细胞区可形成腺样结构,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均为小细胞型,肿瘤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边形,类似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呈小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表达波形蛋白、TLE1、上皮角蛋白和(或)上皮膜抗原,均检测到SS18-SSX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化多样,几乎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导致其与形态学类似的几种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相对困难,相对特异的TLE1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作用,金标准SS18-SSX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对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开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发生于肺内的孤立型纤维性肿瘤(SFT)的CT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SFT患者的临床、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发生于肺内的SFT在临床上可无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在CT上11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改变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为主,具有细胞密集区及细胞疏松区的特征,间质可见疤痕样胶原组织及不规则鹿角状厚壁血管,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Bcl-2阳性、Vim阳性及CD-99亦呈阳性.结论 C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诊断必须结合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例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中位年龄54岁;4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丙型肝炎病毒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肝硬化,并伴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389.7 ng/mL)。病理诊断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1例,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6例;镜下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6例。MRI表现为结节样5例,形态规则6例,边界清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2例,呈明显高信号5例;强化方式多样:I型(快进快出强化)3例;II型(持续环状强化)2例;III型(边缘性填充式强化)2例;I、II型病灶可见类包膜样强化;所有病灶均未出现瘤周异常强化、胆管扩张和或肝包膜凹陷。结论: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少见,预后相对较好,病理具有一定特征,MRI上多表现为类圆形的结节,强化方式多样,多见类包膜样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