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观察18例BLBC。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肿瘤直径2~4cm,组织学均为Ⅲ级。肿瘤表现为推进性边缘,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伴地同样坏死,巢片状排列,周边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和HER2均阴性,CK5/6阳性18例,CK14阳性12例,VGFR阳性15例: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表型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及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BLBC、57例non-BLBC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BLBC及non-BLBC中Apaf-1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26%和49.1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负相关(P0.05)。结论 BLBC组织低表达Apaf-1,Apaf-1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carcinomas,BLBC)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rcinoma,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诊断标准。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TNBC病例,再根据CK5/6、CK14和CK17表达情况从TNBC中筛选出BLBC病例,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10.5%,50.7%的TNBC为BLBC。BLBC与TNBC有高度一致的临床病理特征。BLBC高度表达CK5/6、CK14和CK17。结论BLBC与TNBC病例大部分交叉但不完全重叠,CK5/6、CK14和CK17可以作为诊断BLBC病例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是新近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乳腺癌亚型,通过基因芯片或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患者的预后研究,将乳腺癌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5种类型。BLBC由Perou等首次明确提出,指具有基底细胞基因表型并不同程度的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标记物的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差,目前多数研究将免疫组化三联阴性(ER、PR、HER-2阴性),且至少表达一种基底细胞标记物的乳腺癌定义为BLBC。本文根据上述免疫组化诊断标准明确诊断BLBC22例,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BLBC认识。  相似文献   

6.
瞿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36):112-114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breast carcinoma,BLBC)的病理形态特征,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与之分子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177例BLBC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GFR、CK5/6检测,再从中挑选10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BLBC是一组组织形态上呈巢片状排列、无腺管形成、大多为推进性边缘、地图样坏死、核分裂象活跃的、组织学几乎均为Ⅲ级、免疫表型ER、PR及C—erbB-2阴性、EGFR和/或CK5/6阳性的乳腺癌;有EGFR基因扩增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结论BLBC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一种新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深度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K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其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5、ER、PR及HER2在21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依据CK5表达情况分为BLBC组(三联阴性且CK5阳性)、n-BLBC组(非三联阴性且CK5阳性)及Null组(CK5阴性),比较3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218例乳腺癌中,ER阳性105例(48.2%),PR阳性92例(42.2%),HER2过表达67例(30.7%),CK5阳性78例(35.8%),CK5表达与ER、PR和HER2呈负相关.BLBC组46例(21.1%),n-BLBC组32例(14.7%),Null组140例(64.2%).BLBC组与n-BLBC组及BLBC组与Null组在组织学分级、核级及核分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LBC组与Null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BLBC中CK5表达不具有预后意义,诊断BLBC应采用三联阴性且CK5阳性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谢永林  李君 《重庆医学》2022,51(6):1019-1023
目的 研究BI-RADS超声在诊断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该院超声科经病理检查证实组织类型的33例BLBC(BLBC组,34个肿块)、20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三阴性乳腺癌(non-BLBC TNBC组,21个肿块)、2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  相似文献   

9.
唐万鹏 《当代医学》2021,27(28):153-154
目的 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7例BLB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病理组织,以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测定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并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测定EGFR基因扩增情况.分析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的相关性.结果 97例BLBC患者中,核分级多以Ⅲ级为主,且四周多伴有淋巴细胞,多呈地图样坏死;核分级Ⅲ级、四周伴有淋巴细胞、呈地图样坏死病理组织EGFR基因有扩增表达高于核分级Ⅰ~Ⅱ级、四周无淋巴细胞、无地图样坏死病理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BLBC患者中,CK5/6阳性表达81例,占83.51%;EGFR阳性表达83例,占85.57%.CK5/6、EGFR阳性病理组织基因有扩增表达均高于CK5/6、EGFR阴性病理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CK5/6、EGFR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有扩增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密切相关,临床需通过观察病理形态特征及CK5/6、EGFR阳性表达情况,以评估EGFR基因扩增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BLBC)癌灶组织中拓扑异构酶α( TOPOII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8例BLBC导管浸润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基底细胞样型导管浸润癌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灶组织中TOPOIIα的表达,分析其与BLB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POII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LBC癌灶组织中TOPOII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年龄、民族、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灶组织中TOPOIIα阳性表达与BLB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t)和Ki-67核抗原抗体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样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20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的石蜡切片组织细胞中CK—mit和Ki-67的表达。结果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均呈高表达。两种抗体表达结果一致。癌组织分化越低,其表达越高。子宫内膜癌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癌与单纯型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典型增殖与单纯性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it与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均呈高表达,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越高。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CK—mit是子宫内膜癌的标志酶。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早期发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具有或不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三阴性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和Ki67、P53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2例三阴性乳腺浸润癌中CK5/6、CK14、EGFR、Ki67及P53蛋白的表达,研究该组乳腺癌中表达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和Ki67、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24例(57.1%)表达CK5/6、CK14、EGFR中1项或几项标志物,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其中CK14没有单独表达;18例(42.9%)均不表达CK5/6、CK14、EGFR.24例表达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乳腺癌中癌细胞核级别Ⅲ级22例,Ⅱ级2例,且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24例中有Ki67表达22例;18例不表达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乳腺癌中癌细胞核级别Ⅲ级3例,Ⅰ~Ⅱ级15例,18例中有Ki67表达8例.具有与不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比较,核级别及Ki67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乳腺癌.临床工作中依靠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及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K5/6、EGFR及Ki67,对诊断该类病变和判断顸后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CK5/6、CK14、SMA、P53、Ki67、ER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s,IDP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11年存档的乳腺IDPL病理标本146例,其中病灶旁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TDLU组)35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UDH组,其中2例伴大汗腺化生)32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组,ADHⅠ型55例、ADHⅡ型31例,其中5例伴大汗腺化生)86例、导管原位癌(DCIS组,低级别DCIS 20例、中级别DCIS 3例、高级别DCIS 5例)28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组标本CK5/6、CK14、SMA、P53、Ki67、ER的表达情况。结果 ADH组、DCIS组CK5/6、CK1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DLU组、UDH组(P<0.05或P<0.01),TDLU组CK5/6、CK14阳性表达率与UD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DH组、ADH组、DCIS组SMA阳性表达率与TDL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组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UDH组(均P<0.01),DCIS组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UDH组、ADH组(均P<0.01)。UDH组、ADH组、DCIS组Ki67、E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均P<0.01)。结论 CK5/6、CK14、SMA、P53、Ki67和ER在TDLU、UDH、ADH(ADHⅠ型和ADHⅡ型)及DCIS之间的表达率不同,其表达率有助于TDLU、UDH、ADH(ADHⅠ型和ADHⅡ型)及DCI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i-67蛋白、p53蛋白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uP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5/110)和13.3%(4/30),p53的阳性率为51.5%(57/110)和20.0%(6/30),uPA的阳性率为64.6%(71/110)和10.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与uPA和p53的表达均相关(r=0.282,P<0.05;r=0.387,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p53及u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72例乳腺癌患者Ki67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Ki67高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估其在选择新辅助化疗方案中预测性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检测其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Ⅲ期以及肿瘤直径>2 cm者,其组织中的Ki67过表达(P<0.05),而年龄因素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2%(61/72),Ki67的高表达患者对治疗敏感,化疗效果明显优于Ki67低表达患者(P<0.05);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5);病理完全缓解组(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 PCR)、临床完全缓解组( clinical complete remission , CCR)、部分缓解( partial response ,PR)组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结论 Ki67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并可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检测CerbB2、ER、PR、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和Ki67的表达。【结果】124例乳腺癌CerbB2、ER、PR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35%、65.32%、46.77%、83.06%。在不同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组间,CerbB2、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者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CerbB2、PR、Ki67的阳性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ER、PR、Ki6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并指导内分泌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Ki67在预测涎腺腺泡细胞癌(AciCC)预后中可能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两步法分别检测β-catenin和Ki67蛋白在46例AciCC、10例腮腺肿瘤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关临床病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46例AciCC中18例复发,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AciCC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Ki67的标记指数≥10%时,复发率较高(P〈0.0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1)。结论β-catenin和Ki67表达可以作为预测AciCC预后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rk protein 70,HSP70)和Ki6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70和Ki67蛋白在62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2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结果 HSP70和Ki67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1.0%、77.4%)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0、0)(P〈0.05);Ki67在CINⅢ中的表达(45.5%)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0)(P〈0.05),Ki67在宫颈鳞癌(77.4%)和CINⅢ(45.5%)中的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宫颈鳞癌中HSP70和Ki67的表达与病理级别、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SP70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有关(P〈0.05)。结论 HSP70和Ki67可能协同促进了宫颈鳞癌的发展;CIN中Ki67的过度表达可能预示病变的恶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