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 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 (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 (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8%的患者疼痛及面肌抽搐得到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 d痉挛消失.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27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结果。方法:耳后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术。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5%的病人疼痛明显缓解,面肌痉挛的病人100%面部抽搐缓解,疗效满意。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操作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56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3D-TOF)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所有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血管压迫面神经,均属于动脉压迫,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d痉挛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根据Jannetta等所述方法,于全麻下侧卧位进行手术.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2%,面肌痉挛患者为92.3%,2例舌咽神经痛术后症状均消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7%,严重并发症4例,死亡率为0.3%,没有致残病例.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5.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微血管减压术是高风险手术,必须重视术后病情突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以MVD进行治疗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对患者术前采用三维时间飞跃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判断患者脑病变严重程度,并对手术过程、手术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术前磁共振成像图显示粗大扭曲椎动脉(VA)偏向于患侧,严重患者对侧的粗大扭曲椎动脉有向患处偏移的趋势。术中有5例患者椎动脉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进行直接压迫,4例患者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间接进行压迫,3例患者小脑后下动脉对面神经进行压迫、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进行压迫。术后,8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彻底迅速,2例患者1个月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7 d疼痛得到缓解,除此以外,还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总结。结论: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其直接或间接的责任血管为粗大移位的VA。MVD效果显著的关键在于该法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逐渐将VA向下移位,进行解剖,从根本上解决面神经受压迫问题,而并非简单地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塞进垫片。微血管减压手术可有效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且预后较好。同时本院提倡患者早诊断、找治疗,缩短病程,帮助尽早恢复。此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215例,其中三叉神经痛91例,面肌痉挛102例,舌咽神经痛14例,痉挛性斜颈6例,神经源性高血压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微血管压迫及其来源和走向。结果:术后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率为98.9%,面肌痉挛患者有效率为94.1%,痉挛性斜颈患者有效率为66.7%,舌咽神经痛和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均有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7%,病死率为0.5%,无致残病例。平均随访48个月,复发率为3.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