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相关信号分子表达,探讨阿魏酸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模型,给予阿魏酸预处理,在基础或者TNF-α刺激条件下,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炎症相关细胞信号分子;MTT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率;以DHE染色检测氧自由基(ROS)生成;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以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结果 TNF-α可以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且可以明显激活NF-κB,促进其核转位.阿魏酸可以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表达升高,抑制NF-κB活化和核转位.结论 阿魏酸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减轻TNF-α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增高、黏附分子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导致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培养HUVEC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1)采用不同浓度rCTRP1(10、100、1 000μg/L)刺激HUVEC 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不同浓度rCTRP1(10、100、1 000μg/L)或TNF-α(10μg/L)分别刺激HUVEC 24 h,通过共孵育HUVEC和THP-1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情况;(3)对照组:生理盐水和BSA(10μg)为阴性对照,TNF-α(3μg)为阳性对照;实验组:rCTRP1(3、10μg)分别腹腔注射小鼠,倒置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小鼠肠系膜上动脉中白细胞的滚动及黏附情况;(4) 1 000μg/L rCTRP1刺激HUVEC(15、30、60 min),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38、ERK、JNK、p65的磷酸化水平,应用SB203580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后,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分子VCAM-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 (1)rCTRP1刺激HUVEC后,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尤以ICAM-1明显;(2)体外实验:随着CTRP1刺激剂量增加,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小鼠腹腔注射rCTRP1后,血管内白细胞滚动速度显著下降,黏附在内皮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rCTRP1刺激HUVEC后p38和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ERK、JNK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SB203580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后,rCTRP1诱导的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CTRP1诱导内皮细胞分泌VCAM-1和ICAM-1,增加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曲格列酮)对凝血酶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曲格列酮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凝血酶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1、5、10、25、50、100μmol/L)曲格列酮实验组预作用2h,然后以凝血酶(5U/ml)诱导作用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凝血酶诱导作用下HUVEC表达的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曲格列酮浓度大于1或5μmol/L预作用后,给予凝血酶诱导,曲格列酮可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P<0.05),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PPARγ配体曲格列酮能够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增加,具有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ERKl/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HUVECs分为不同浓度EMPs作用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ERK1/2和ICAM-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EMPs可诱导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均P<0.01);阿托伐他汀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显著抑制EMPs诱导的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EMPs诱导HUVECs 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处理2h再加入3.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作用36 h.Hoechst33342核染色检测细胞核损伤;以RT-qPCR检测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处理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ICAM-1及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浓度以内,二苯乙烯苷预孵育呈浓度依赖性降低3.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损伤加重,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所致MCP-1、ICAM-1及VCAM-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二苯乙烯苷具有明显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ICAM-1、VCAM-1 mRNA表达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糖上调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高浓度葡萄糖(20mmol/L)处理分离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2′-7′-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抑制性蛋白κB(IκB)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高糖处理HUVECs后,伴随ROS的显著升高,IκB蛋白明显下调,磷酸化的IκB和NF-κB均增多,使NF-κB移位至细胞核内,导致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高糖通过刺激ROS的产生和NF-κB的活化上调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黏附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降糖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不同浓度艾塞那肽和高糖共同孵育48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VCAM-1浓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艾塞那肽干预后,NF-κB p65、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高糖组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艾塞那肽可能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NF-κB活性影响其下游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高表达,由此稳定血管内皮环境,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蜂胶高浓度组、氟伐他汀钠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和蜂胶高浓度组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P0.01)。12 h时与氟伐他汀钠组比较,联合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氟伐他汀钠联合应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及诱导不同时间后内皮细胞促聚集和促黏附活性的动态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株接种在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ox-LDL(50、100和200 mg/L)并孵育不同时间(12、24和48 h)。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 (TXA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组织因子(T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 量效关系显示,ox-LDL预处理HUVEC 24 h后,ox-LDL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UVEC聚集,表现为PGI2/TXA2比值显著下降(P<0.05或P<0.01);时效关系显示类似的结果,但以24 h作用最为显著;同时,TF的表达随浓度的升高呈升高趋势。此外,ox-LDL还促进HUVEC黏附,表现为ICAM-1和VCAM-1呈浓度依赖性升高。结论 ox-LDL可增强HUVEC促聚集和促黏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分泌的PGI2/TXA2下降及上调TF、ICAM- 1和VCAM-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β-细辛醚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研究石菖蒲有效成份β-细辛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β-细辛醚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标记单克隆抗体,测定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E-选择素(CD62E)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率。结果 ox-LDL诱导模型组VCAM-1、ICAM-1、CD62P、CD62E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β-细辛醚及维生素C能降低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 〈0.05-0.001)。结论 ox-LDL促进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β-细辛醚对ox-LDL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能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有效地保护人内皮细胞免受ox-LDL所致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CAM-1 mR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CAM-1、NF-κB蛋白的表达;ROSE BENGAL染色法检测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增强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单核细胞黏附能力。替米沙坦(1000 nmol/L组)明显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P<0.01)。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PDTC(NF-κB抑制剂)组NF-κB p65蛋白、VCAM-1 mRMA、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抑制了VCAM-1 mRMA和蛋白的表达及内皮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油酰乙醇胺(OEA)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EA对脂多糖诱导THP-1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NF-α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模型,用PPARα阻断剂MK886阻断PPARα信号通路后,检测THP-1细胞的黏附和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40μmol/L OEA显著抑制MMP-2、MMP-9、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OEA对TNF-α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MK886部分逆转了OEA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对VCAM-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OEA能够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其机制可能与PPARα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花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缓解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发的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升高的作用。方法:培养Eahy926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加入HSYA,以PAF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AF刺激后内皮细胞IL-1β、IL-6、ICAM-1及VCAM-1 mRNA表达水平升高,HSYA可缓解这种变化。结论:HSYA能够缓解PAF诱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IL-1β、IL-6、ICAM-1及VCAM-1 mRNA表达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在细胞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中的介导作用,以及MK886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并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FLAP微小强有力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FLAP的表达,或用MK886抑制FLAP的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通过Western杂交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能表达低水平的黏附分子,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提高。FLAP表达抑制后,细胞因子诱导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降低。细胞因子刺激12 h后,同未处理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比较,不同黏附分子表达分别增加了6~51倍;用不同浓度MK886处理后,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水平明显下降,并呈MK886剂量依赖性。结论FLAP介导了细胞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作用,MK886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无干预)、ox-LDL组(50mg/Lox-LDL)、川芎嗪组(1、10、100μmol/L川芎嗪+50mg/Lox-LDL),观察川芎嗪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环氧酶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检测与其耦联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与ox-LDL组比较,川芎嗪(10、100μmol/L)降低ICAM-1的基因表达(1.49±0.26、1.81±0.05比2.36±0.34,P<0.01),抑制环氧酶2的蛋白表达(0.21±0.03、0.13±0.04比0.48±0.01,P<0.05);川芎嗪(1、10μmol/L)降低ICAM-1的蛋白表达(0.16±0.03、0.14±0.02比0.87±0.05),抑制上述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耦联的信号分子p38MAPK的磷酸化激活(0.30±0.10、0.12±0.06比0.66±0.15),抑制信号分子NF-κB蛋白(0.32±0.08、0.20±0.11比0.62±0.10)表达水平的升高(均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对抗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和黏附反应,并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以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染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流感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段(0、24、48、72 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通过以上3种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0 h有基础水平的表达,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感染24 h时达高峰,48 h开始回落,72 h表达量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加病毒的对照组,各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因此推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影响内皮祖细胞(EPC)炎症反应中黏附分子表达的主要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将Ang-1导入EPC中,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祖细胞炎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PDTC抑制NF-κB,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各组(空白对照组、TNF-α组、Ang-1组、PDTC组、Ang-1+PDTC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NF-α组相比,Ang-1组、PDTC组及Ang-1+PDTC组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1通过NF-κB传导通路抑制EPC炎症反应中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ICAM-1和VCAM-1的表达,实验Westernblot检测p38和p-p3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升高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及p-p38的表达(P0.05)。与TNF-α组比较,坎地沙坦可降低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p38表达(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抑制p38 MAPK通路的磷酸化,减少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在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和TNF-α短时间内引起RA FL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状态改变,并应用genistein,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观察对ICAM-1和VCAM-1表达影响。结果IL-1β和TNF—α可以瞬时引起RA FL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IL-1β和TNF-α在1—100U/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ICAM-1和VCAM-1的表达;genistein显著抑制两种炎性因子刺激下的VCAM-1表达,而对。ICAM-1的表达仅起中度抑制作用。结论IL-1β和TNF-α在RAFLS信号转导中,可以瞬时导致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在炎性因子诱导ICAM-1和VCAM-1的表达调控中蛋白酪氨酸激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