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CAM-1 mR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CAM-1、NF-κB蛋白的表达;ROSE BENGAL染色法检测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增强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单核细胞黏附能力。替米沙坦(1000 nmol/L组)明显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P<0.01)。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PDTC(NF-κB抑制剂)组NF-κB p65蛋白、VCAM-1 mRMA、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抑制了VCAM-1 mRMA和蛋白的表达及内皮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和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10-1g/L)和同型半胱氨酸(1.35×10-3~1.35g/L)组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g/L)和同型半胱氨酸(1.35×10-3g/L)联合作用能进一步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1.09±0.18),与单独晚期糖基化终产物(0.14±0.07)和同型半胱氨酸组(0.18±0.06)相比其表达分别增加了7.78倍和6.05倍(P0.01);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二亚苯基碘能显著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0.20±0.09比1.19±0.23,P0.0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和同型半胱氨酸组均能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作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且二亚苯基碘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能增加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水平,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上调,且两者存在协同效应;氧自由基水平的增加是导致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升高的重要因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能是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0.1、1、10 μmol/L)的二苯乙烯苷孵育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4 h后,用200 μmol/L 的过氧化氢作用内皮细胞24 h,采用电镜观察、MTT等方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RT-PCR检测核因子κB、IκB、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IκB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过氧化氢能明显造成内皮细胞损伤(P<0.01) ,引起细胞活性降低.与过氧化氢损伤组比较,不同浓度组二苯乙烯苷均可以提高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降低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以1 μmol/L 二苯乙烯苷组的作用最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对IκB的mRNA及蛋白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过氧化氢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降糖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不同浓度艾塞那肽和高糖共同孵育48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VCAM-1浓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艾塞那肽干预后,NF-κB p65、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高糖组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艾塞那肽可能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NF-κB活性影响其下游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高表达,由此稳定血管内皮环境,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ICAM-1和VCAM-1的表达,实验Westernblot检测p38和p-p3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升高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及p-p38的表达(P0.05)。与TNF-α组比较,坎地沙坦可降低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p38表达(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抑制p38 MAPK通路的磷酸化,减少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ox-LDL(0.1 g/L)刺激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3磷酸化、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 ox-LDL明显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P<0.05)。ox-LDL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TGF-β1表达明显增加,Smad3磷酸化明显增强。细胞核提取物分析表明,磷酸化的Smad3在细胞核表达增加。特异性Smad3磷酸化抑制剂SIS3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ox-LDL刺激的Smad3磷酸化(P<0.05),且VCAM-1和ICAM-1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蛋白表达,抑制Smad3磷酸化反而增加炎症蛋白表达,提示TGF-β1/Smad3通道活化具有抑制ox-LDL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蛋白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相关信号分子表达,探讨阿魏酸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模型,给予阿魏酸预处理,在基础或者TNF-α刺激条件下,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炎症相关细胞信号分子;MTT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率;以DHE染色检测氧自由基(ROS)生成;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以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结果 TNF-α可以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且可以明显激活NF-κB,促进其核转位.阿魏酸可以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表达升高,抑制NF-κB活化和核转位.结论 阿魏酸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减轻TNF-α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增高、黏附分子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导致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曲格列酮)对凝血酶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曲格列酮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凝血酶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1、5、10、25、50、100μmol/L)曲格列酮实验组预作用2h,然后以凝血酶(5U/ml)诱导作用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凝血酶诱导作用下HUVEC表达的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曲格列酮浓度大于1或5μmol/L预作用后,给予凝血酶诱导,曲格列酮可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P<0.05),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PPARγ配体曲格列酮能够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V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增加,具有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激活TRPV1在高同型半胱氨酸促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0 mmol/L、0.05 mmol/L、0.1 mmol/L、0.2 mmol/L、0.5 mmol/L、1 mmol/L、2mmol/L、4mmol/L)及不同时间(6h、12h、24h、36h、48h)进行干预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及活性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用免疫学方法检测TRPV1是否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TRPV1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了解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D值从(1.03±0.12)渐下降至(0.42±0.05),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同型半胱氨酸在0.5mmol/L开始、干预24h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有TRPV1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3)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细胞后TPRV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有差异(P0.05);(4)辣椒素干预后TRPV1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单纯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对TRPV1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激活TRPV1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促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是否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方法首先用普罗布考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共同孵育。然后用MTT法和细胞计教法测定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最后用蛋白印迹测蛋白表达。结果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显示25~1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都能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性,普罗布考能显著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诱导的细胞增殖,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普罗布考增加了G0/G1细胞比例达28.6%(P〈0.01,n=3),减少S期细胞比例达83.5%(P〈0.01,n=3)。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高峰在6~12h,普罗布考显著减少周期素D1蛋白表达,在6h和12h分别减少达26%和23%(P均〈0.01,n=3)。结论普罗布考显著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诱导的细胞增殖,其抗增殖活性与普罗布考下调周期素D1蛋白表达,从而阻滞细胞由C0/G1期向S期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分别加入50、1013、200ng/ml的重组人CXCL16(rhCXCL16)和抗CXCL16抗体处理4h,以不加rhCLCL16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qrtigel基质检测细胞的黏附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100ng/ml rhCXCL16处理PANC1细胞后,细胞增殖、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分别为0.264±0.021、(91.4±8.6)%、1.246±0.216、1.361±0.276,其中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3.2)%、0.259±0.013、0.199±0.008(P〈0.01),对细胞的增殖不影响;2130ng/ml rhCXCL16处理后,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92.1±6.3)%、1.511±0.174、1.600±0.208(P〈0.05)。结论CXCL16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强对基质的黏附性、侵袭性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分别加人50、100、200 ng/ml的重组人CXCL16(rhCXCL16)和抗CXCL16 抗体处理4 h,以不加rhCLCL16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qrtigel基质检测细胞的黏附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100 ng/ml rhCXCL16处理PANC1细胞后,细胞增殖、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分别为0.264±0.021、(91.4±8.6)%、1.246±0.216、1.361±0.276,其中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3.2)%、0.259±0.013、0.199±0.1308(P<0.01),对细胞的增殖不影响;200ng/ml rhCXCL16处理后,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92.1±6.3)%、1.511±0.174、1.600±0.20s(P<0.05).结论 CXCL16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强对基质的黏附性、侵袭性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14.
CF is a kind of diterpenoid which was first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Chinese tropical plants by our laboratory. Our previous works have demonstrated it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several malignant tumor cell lines and stimulate them to differentiate to normal cells.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F on human hepatocellulor carcinoma HepG2 cell viability, differentiatio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G1 cell cycle 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We also detected the effect of retinoic acid (RA) which was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CF+RA.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CF could be useful to induce growth arrest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epG2 cell lines, and could reverse the transformed phenotype. This anti-tumor effect was due to G1 arrest in cell cycle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of p27(Kip1) and a decrease of cyclin D1 expression, so CF might be a useful targeted therapy strategy for HCC. Results also showed RA has a different mechanism from CF on G1 arrest, and CF has not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with RA on HepG2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SIRT1和E2F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人类对肿瘤的基因方面的研究应运而生。SIRT是一种具有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的蛋白脱乙酰化酶,参与细胞增殖、衰老、凋亡、分化等生理活动。迄今为止,人类细胞内发现了7种不同类型的SIRT蛋白,分别命名为SIRT1~7。其中SIRT1是目前关于肿瘤相关性研究较多的一个,在抑制凋亡、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2F家族是一组能够编码转录调节因子的基因,是细胞周期进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其中E2F1是细胞周期的重要正向调控因子,在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即促进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众多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IRT1和E2F1在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对这两个基因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的关系将逐渐明确,必定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背景:Syndecan-1是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在细胞水平上对结直肠癌发展的作用目前尚无深入的研究。目的:评估Syndecan-1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将Syndecan-1高表达质粒和Syndecan-1 siR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分别以转染空载质粒或无关序列作为阴性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主要分子标记物E-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yndecan-1高表达质粒的SW620细胞生长速度、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同时E-cadherin表达升高;转染Syndecan-1 siRNA的SW480细胞生长速度、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同时E-cadherin表达降低。结论:Syndecan-1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体外氧化压降低环境中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电穿孔技术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计算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常氧和低氧环境中低氧诱导因子1α、1β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荧光报告蛋白空质粒或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转染组转后的组间差异,一氧化氮酶法鉴定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依赖性一氧化氮的释放活性,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结果质粒转染效率约20%;转染20h,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在常氧中及低氧中均有表达,表达程度与氧浓度无关(P>0.05);低氧及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P<0.05);1β亚基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1%低氧3h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开始表达,6h时表达成倍增加,12h达高峰,24h表达回到基线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常氧下孵育3天,转pEGFP组CD31 细胞占总细胞数40.2%±4.3%,低氧诱导因子1α组占53.8%±3.7%(P<0.05);孵育10天后转pEGFP组CD31 细胞占51.8%±3.5%,低氧诱导因子1α组占66.2%±6.6%(P<0.05)。转染后低氧下孵育3天,转pEGFP组CD31 细胞占总细胞数46.8%±3.5%,低氧诱导因子1α组占60.2%±5.0%(P<0.05);孵育10天,转pEGFP组CD31 细胞占59.0%±3.5%,低氧诱导因子1α组占76.1%±1.9%(P<0.05)。低氧较常氧易促一氧化氮释放,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使一氧化氮释放增加,释放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量成正比,随刺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低氧环境加快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扩增,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转染同样促进内皮祖细胞分化。结论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能有效地应用于转录水平进行基因干扰治疗,并在低氧环境中增效,有助于促进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为进一步诱导体内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SDT)对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作用,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成为巨噬细胞,再使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成为泡沫细胞,使用这两种细胞进行实验研究。给予ALA共孵育后观察细胞内生成原卟啉Ⅸ(PpⅨ)的荧光强度;将两种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DT组,并检测以下指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探针(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 V-PI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活性探针检测细胞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给予ALA后3 h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均呈现较强的红色荧光,泡沫细胞荧光强度略高于巨噬细胞,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DT后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活性氧分别增加1.84倍(P0.01)和1.44倍(P0.001);低线粒体膜电位的细胞分别增加1.96倍(P0.001)和1.55倍(P0.001);凋亡率分别升高1.36倍(P0.001)和2.78倍(P0.001);Caspase-9的酶活性分别升高1.34倍(P0.05)和2.59倍(P0.001);Caspase-3的酶活性分别升高2.97倍(P0.01)和4.88倍(P0.001)。结论 SDT通过超声作用于ALA-PpⅨ产生活性氧,损伤线粒体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凋亡,对于泡沫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ALA介导的SDT可能成为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程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独特的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DCs直接或间接参与As的发生发展。以DCs为作用靶点可能是干预As的有效方法。丹参酚酸B(Sal B)是自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单体,是丹参的重要药理活性成份,化学结构明确,性质稳定。以往的研究证实,Sal B对心、脑、肝、肾等多个器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近期的研究还发现,Sal B具有抗炎症、抗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影响A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还不明确。目的从免疫炎症的角度探讨Sal 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As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方法培养人单核细胞源DCs,Sal B预处理后,再与ox-LDL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40、CD1a、CD86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