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持续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合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共26份,子宫内膜癌49例的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存在bcl-2的表达,与ER相关,分泌期子宫内膜bcl-2表达下降;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29例ER表达阳性,占59%,25例PR表达阳性,占51%。72%bcl-2表达阳性者ER阳性,75%bcl-2表达阴性者ER阴性(P<0.01)。68%bcl-2表达阳性者PR阳性,62%bcl-2阴性者PR阴性(P<0.05)。子宫内膜癌G1、G2级bcl-2的表达率为66%,显著高于G3级者(21%)(P<0.05)。bcl-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关,bcl-2表达阳性及阴性者生存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bcl-2的持续性表达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Cyclin D1 bcl-2基因表达及其与ⅠⅡ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yclin D1、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雌激素在致癌过程中有无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6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Cyclin D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但在Ⅰ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Ⅱ型.bcl-2在正常增生期、复合增生、非典型增生、癌组织中依次下降,bcl-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分型也无关.结论Cyclin D1可能是雌激素致癌的部分分子途径.bcl-2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早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与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差别聚合酶链反应(D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了25例正常子宫内膜、31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的扩增与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仅有2例(2/25,8.0%)低倍扩增,而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分别有15和45例(15/31,48.4%;45/72,62.5%)扩增,且扩增倍数从2~12不等。免疫组化与DPCR法测定结果在阴性标本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子宫内膜增生中,不典型增生与复合增生的扩增率明显高于单纯性增生者。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高倍扩增率(≥5倍)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癌细胞对血管或淋巴管侵入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增生的癌变可能与c-erbB2的激活有关。高度激活的c-erbB2与内膜癌的发展、分化以及转移倾向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的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  相似文献   

5.
c—erbB2在增生性和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扩增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与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差别聚合酶链反应(DPCR0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了25例正常子宫内膜、31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的扩增与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仅2例(2/25,8.0%)低倍扩增,而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分别有15和45例(15/31,48.4%;45/72,62.5%)扩增,且扩增倍数从2-12不  相似文献   

6.
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17%,P<005),bcl-2表达阳性与阴性者生存率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53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显著低于p53表达阴性者。bcl-2、p53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素E(cyclinE)是G1期的周期蛋白 ,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CDK) 2在G1期末结合而发挥作用 ,促进细胞进入S期。p2 7蛋白是一个多功能CDK抑制剂。目前 ,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发现了p2 7蛋白、cyclinE表达的异常 ,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反映细胞 ,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一个指标。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 :选择我院 1995~ 2 0 0 0年存档的手术切除蜡块标本 78份 ,均用 10 %甲醛固定。其中 ,正常子宫内膜 15例 (正常组 )…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terinepapilarysecrous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患者绝大多数为绝经后老年妇女,极少数也见于年轻妇女〔1〕。发病与高雌激素状态无关,确诊时常已届晚期,早期常发生子宫深...  相似文献   

9.
HIF1α、G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G lut1的表达。结果: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 lut1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加、手术病理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和淋巴结转移,其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G lu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41,P=0.000)。结论:HIF1α、G lut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中p16、Rb、CyclinD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的 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份卵巢肿瘤组织中p16、Rb、CyclinD1基因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DNA的含量,皮5份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从良性到恶性,p16、Rb的荧光指数(FI)依次降低,CyclinD1表达依次升高、增殖指数(PI)亦升高。阳性组p16的PI低于阴性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p16与PI呈负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_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宾  薛凤霞  刘增佑  焦书竹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6):454-456,460,i000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子宫内膜癌104例和正常子宫内膜35例(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8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hMLH1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并对hMLH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4.4%、37.5%、11.8%和5.6%。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子宫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8.9%、50%、25%和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2,P=0.003)。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12),遗传性子宫内膜癌、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及散发性子宫内膜癌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00%、94.1%及55%,遗传性及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P=0.02,P=0.003)。结论: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预后较好,且在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的分布、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石蜡切片,采用PV-600PicTureTM检测试剂进行免疫组化,测定IGF-1R的分布及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10例正常的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IGF-1R为膜受体。IGF-1R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无过度表达;而在30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过度表达率为40%(中度阳性7例、强阳性5例)。统计表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IGF-1R阳性表达率差异尤显著性(P=0.13);IGF-1R过度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7)。子宫内膜癌细胞膜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之间有显著差异(与分级呈负相关系:分化越低,IGF-1R的表达越强,反之,分化高,IGF-1R的表达则弱)。IGF-1R的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Ⅲ期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IGF-1R在子宫内膜癌细胞膜表达,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量增加,IGF-1R的表达量可以预测内膜癌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休克蛋白70、90在子宫内膜生长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中热休克蛋白(HSP)70、90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及在内膜生长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图象分析仪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53例子宫内膜癌中HSP70、90和ER的表达。结果:增生期内膜中HSP90、ER的表达强于分泌期,在增生过长内膜中的表达进一步增强,而内膜癌中的表达弱于增生期和增生过长内膜;分泌期内膜中HSP70的表达强于增生期内膜,内膜癌中表达较分泌期内膜更强,内膜癌中HSP90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减弱,非子宫内膜样癌中HSP90表达弱于内膜样癌;内膜癌中HSP70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非子宫内膜样癌中HSP70表达强于子宫内膜样癌。子宫内膜中HSP90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HSP70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SP90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HSP70与子宫内膜的增生、分泌均有关,主要与子宫内膜的分泌有关。内膜癌中HSP70、90表达对癌细胞的生长有重要作用,HSP70对癌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1蛋白、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DACH1蛋白、ER、PR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中DAC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3%(29/80)、95.0%(19/20)、8/10、10/10,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癌组(P=0.000)。DACH1表达阳性率内膜癌Ⅰ期为47.7%,Ⅱ~Ⅳ期为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H1表达阳性率与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1~G2级显著高于G3级(43.6%vs 20.0%,P0.05)。内膜样癌中DACH1表达阳性率为42.2%,特殊类型癌中DACH1表达的阳性率为2/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DACH1阳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DACH1阴性组(P0.05)。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4例呈ER阳性表达,42例呈PR阳性表达,DACH1蛋白表达与E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ρ=0.245906,P0.05),与P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ρ=0.3527758,P0.01)。结论: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缺失,且和ER、PR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它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咏健  王颖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52-654,I01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其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18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和27例月经周期正常,因输卵管不通或男性不育就诊的对照者子宫内膜(10例增殖期、17例分泌期)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 ,其细胞发病率逐年上升引人注目 ,随着人们对肿瘤增殖动力学和周期调控的认识不断提高 ,p16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被认为是两种最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 ;而DNA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 (FCM )测定子宫内膜癌 p16蛋白、cyclinD1、DNA倍体和S期细胞比率(SPF)四项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密切相关的指标 ,目的在于为临床监测病情、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  相似文献   

17.
Bcl—2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cl-2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延长期细胞寿命并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抗性,Bcl-2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而且与雌,孕激素受体变化有关,与卵巢激素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Bcl-2基因可能通过凋亡机制调节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变和子宫出血,Bcl-2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无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较强,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下降,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增殖症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正常增殖期、增殖症及癌变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凋亡细胞,应用组免法检测Bcl 2、P53、Fas及Fas L抗原。结果:(1)与正常增殖期相比,增殖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 蛋白含量高,Fas、Fas L蛋白含量低下;(2)内膜癌癌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蛋白含量低,1/3标本中Fas、Fas L蛋白含量丰富;(3)P53 仅存在于12% 的内膜癌细胞核内。结论:增殖症内膜凋亡细胞增多显示了良性病变内膜中细胞凋亡对过度增生的抑制。内膜癌细胞凋亡增多则与Bcl 2 低表达,Fas、Fas L高表达及P53部分表达相伴,表明癌变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受多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与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癌细胞bcl-2 mRNA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i D  Zhu G  Zhou 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615-6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与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癌bcl2 癌基因的调节机理。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 阳性RL952 细胞中bcl2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雌激素和三苯氧胺作用后的变化。结果 ER阳性RL952 细胞有bcl2 mRNA表达。经10-12 、10-10 、10-8 、10-7 mol/L17β雌二醇(E2)与RL952 细胞作用72 小时后,bcl2 与βactinmRNA的比值分别为6.94 ±0.03、7 .15 ±0 .02、7.47 ±0.01、8.44 ±0 .01 ,呈逐渐升高趋势;经10-8 、10-7 、10- 6、10-5 mol/L三苯氧胺与RL952 细胞作用72 小时后,bcl2 与βactin mRNA 的比值分别为3 .62±0.03 、2 .87 ±0.01、2.23±0 .01、1 .98 ±0 .02,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雌激素可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在ER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三苯氧胺则降低bcl2 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产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宫颈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旨在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在早期诊断宫颈鳞癌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及地高辛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标本中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