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市售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方法]2003-2007年夏秋季,在山东省部分地区集贸市场、超市采样检测。[结果]2003-2007年,合计检测各种食品1 502份,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133份,检出率为8.85%。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率,生鸡肉为9.54%,生羊肉为3.35%,生牛肉为14.47%,生猪肉为24.85%,散装熟肉为6.84%,生食蔬菜为1.34%(P〈0.01);2003年为5.13%,2004年为3.63%,2005年为19.22%,2006年为3.52%,2007年为12.86%(P〈0.01);济南市为9.34%,烟台市为3.77%,菏泽市为11.01%,莱芜市为7.51%,德州市为11.20%,潍坊市为4.61%(P〉0.05)。小鼠毒力试验显示检出的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集贸市场食品摊点销售的食品李斯特氏菌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方法 2002-2007年检测陕西省8个监测点的14类2 960份食品,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 960份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污染230份,沙门氏菌检出率7.77%。其中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9.10%、21.93%、11.63%、16.59%;熟肉和水产类为检出率5.76%、3.83%;奶类、速冻米面等食品中未检出。在时间上,以2005年检出率最高,20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χ2=12.16,P<0.01);病原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8个血清型,发现了陕西省未曾报道的Q群和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结论要在努力把关生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熟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防止肉食品变质;根据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的特征开展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防范新种群菌株的扩散,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洛阳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依据GB 4789.4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 2015-2018年从13类508份食品样品中检出沙门氏菌39株,检出率为7.68%;生畜肉、生禽肉、动物性淡水产品和动物性海水产品中有检出,其中生禽肉检出率最高(55.81%),其次为生畜肉(14.29%)、动物性海水产品(10.29%)、动物性淡水产品(8.93%),其它类别样品均未检出;检出沙门氏菌的四类样品采样集中于二、三、四季度,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的39株沙门氏菌分属于9个群,16个血清型,未确定三株,优势血清型为科瓦利斯沙门氏菌。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动物性淡水产品和动物性海水产品存在沙门氏菌污染,检出沙门氏菌血清型别多样,优势血清型为科瓦利斯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4.
2005-2007年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力. [方法]2005~2007年采集8大类食品,共计373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6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TB细菌鉴定仪,肠毒素检测采用minVIDAS测试系统. [结果]2005年150份食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0.7%,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0.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6年14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5.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8.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3%,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7年83份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7.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0.0%,沙门氏菌检出率3.6%,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 [结论]2005~2007年373份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说明这4种致病菌可能是近年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高检出率,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在合肥所辖三县四区,采用无菌采样方法,采集生肉、水产品、卤菜、乳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属和血清分型。结果 442份样品检出2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食品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4.71%(15/102);水产类样品只有在庐阳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7/30)。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菌,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生肉、水产品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衢州市部分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方法 ,采用进口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 2005-2007年共检测食品样品323份,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20.74%;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检出率为16.24%(19/117);其次为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7株,检出率为8.36%(27/323);沙门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4.95%(16/32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5株,检出率12.20%(5/41);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本研究显示衢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生肉类食品和散装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通过检测,为衢州市食品安全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陈润阶  莫桂姮  李梦映  李勇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06-2207
目的了解梧州市各类食品铅镉的污染水平,为食品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要求,选择市区4个集贸市场和2个超级市场为采样点,采取随机采样的原则,集中在6、7月份采样。样品采集后马上送检验室检测或4~10℃保存,但不超过48 h。铅的检测方法为GB/T 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镉的检测方法为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按照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74份食品中检出铅94份,检出率为54.02%;超标8份,超标率为4%。超标的分别是淡水鱼2份,猪肾1份,皮蛋2份,根茎类蔬菜2分,叶类蔬菜1份,超标率分别为13%、6%、13%、18%、7%。174份食品中检出镉104份,检出率为59%;超标1份,超标的是鲜奶类,超标率为0.61%。结论该市食品中的铅镉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2-2009年衢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污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衢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控制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结果:2002年至2009年共检测食品样品751份,检出沙门氏菌48株,检出率为6.39%;而且阳性标本主要来自生禽畜肉样品(11.4%)。结论:衢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区2002~2006年(2004年除外)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其动态变化,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区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及餐饮饭店共随机采集619件食品样品,依据"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2005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验室技术手册"及GB/T4789-94 2003.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抽检食品样品619件,检出3种食源性致病菌共115株,总检出率18.58%;其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茵58株、沙门氏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结论]海淀区近年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总检出率高于国内近年食品污染水平,其中2005年总检出率为38.00%.检出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污染的是生肉类.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的现况,为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1年从广西8个地级市的餐饮企业、集贸市场、卖场超市和街头摊贩采集各类食品样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共检测3 108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2.57%。检测的16类食品中,6类食品受到沙门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肉类检出率最高达22.59%(χ2=141.7,P<0.001);桂东部检出率最高达4.26%(χ2=17.964,P<0.05);集贸市场检出率最高达5.47%(χ2=55.493,P<0.001);散装食品检出率3.38%;病原学鉴定分属7个血清群或亚群、23个血清型。结论广西多种食品受到沙门菌不同程度污染,以生肉类污染最严重,且呈血清型多态性,应加强对生肉类屠宰、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沙门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对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生食蔬菜、乳及乳制品、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沙拉等9类样品共3 398件,检出沙门菌300株,检出率8.83%。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沙门菌污染,其中生禽肉、生畜肉是主要受污染的食品品种。建议政府加大对动物宰杀行业及食品销售渠道的严格管理,尽量减少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同时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达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达州市2010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多级分层抽样市售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生食类蔬菜、婴幼儿配方米(谷、豆奶)粉、冰激淋、中式凉拌菜、沙拉、鲜榨果汁、皮蛋和生鸭蛋,按照国标和相关方法进行沙门茵、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共检测食品15类256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9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沙门菌4株、阪崎肠杆菌和EHEC O157:H7各1株,总检出率11.3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熟肉制品、生畜肉和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是42.86%、33.33%、20.00%、19.04%和13.33%.结论 达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分别主要受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方法从2000年开始对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在9个监测点采集8类共2488份食品样品.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湖北9个地区都有污染存在,以沙门氏菌污染率最高(5.8%)。其次是单增李斯特氏菌(3.5%)。在监测的8类食品中,以生肉类食品污染率最高(20.3%)。而这类食品中又以生鸡肉污染最为突出(28.%)。结论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趋势有明显上升。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秦皇岛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食品中沙门菌、EHEC 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场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和生化鉴定试纸,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EHEC 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场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动物性水产品、散装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6类共240份样品,共检出病原菌37株,总检出率15.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2株,检出率最高,为30%,沙门菌检出11株,EHEC O157:H7检出8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6株,6类食品中动物性水产品病原菌阳性率最高,为30%,其次为生肉类,病原菌阳性率为28.8%。结论:秦皇岛市居民消费食品中存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广东部分零售畜禽产品沙门菌生化型和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畜禽产品中沙门菌的生化型和血清型,了解沙门菌在畜禽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API 20E试剂条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沙门菌的血清型。结果畜禽产品209份,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42份,总检出率为20.10%,污染样品多来自于生鸭肉(检出率为69.23%),生鸡肉(37.14%)、生牛肉(20.00%)、生猪肉(16.67%)。API鉴定出46株沙门菌,分为7种不同生化谱的沙门菌API生化型,主要的2种为6704752和6704552。畜禽肉中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21.74%)、鼠伤寒沙门菌(10.87%)、肠炎沙门菌(8.70%)、茨昂威沙门菌(8.70%)、印地安纳沙门菌(8.70%)、韦太夫雷登沙门菌(8.70%)。结论广东畜禽产品沙门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沙门菌菌株生化型和血清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吴莹  张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8,(8):1508-1511
目的 了解市售生肉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型别特点及耐药性,为食源性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及《国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淄博市2009 - 2016年342份市售生肉中,生畜肉沙门菌的检出率为22.6%(26/115),生禽肉为36.6%(83/227);109株沙门菌分属28个血清型别;生畜肉中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11/26),其分离株高耐药抗生素为四环素、奈啶酮酸、氯霉素;耐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为19.2%;生禽肉中以肠炎沙门菌(33/83)和印第安纳沙门菌(25/83)为主,其分离株高耐药抗生素为奈啶酮酸、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耐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达到73.5%。结论 生肉中食源性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生畜肉与生禽肉中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别不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预防控制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机制。方法随机抽取各地州市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等场所肉与肉制品1 506份,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监测致病菌。结果 1 50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69株,致病菌总阳性率为11.22%,生禽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为18.30%,其次为生畜肉,阳性率为12.21%,熟肉制品阳性率为4.98%;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属4个群,13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为鼠伤寒沙门菌、布利丹沙门菌、新斯托夫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个血清型,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结论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生禽肉、生畜肉致病菌污染严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泰州市食品及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分布情况。  方法  采集市售食品样品339份、肉制品生产过程样品201份及病例粪便标本1 606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沙门菌进行鉴定及血清学分型。  结果  2015-2017年泰州市9类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4%(15/339),其中生禽肉、生畜肉和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27.5%、7.5%、2.5%;肉制品生产过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6.5%(13/201),原辅料和中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35.7%和28.6%;3所医疗机构腹泻病例沙门菌年平均检出率为4.9%(79/1 606),5岁以下人群检出率(7.3%)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0.63,P < 0.01)。腹泻病例可疑暴露食品居前3位的分别为禽、畜肉(28.6%)、乳制品及饮料(25.0%)和水果类(25.0%)。市售食品和患者中共鉴定出21种沙门菌血清型。  结论  泰州市市售食品中沙门菌存在较高的污染率,腹泻病例沙门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应加强食品的监测、监管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consump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 contaminated in food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diarrheal diseases in Thail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and types of contaminating bacteria in retailed foodstuffs in Thailand. Food from four categories (137 samples total), including meat (51 samples), vegetables (38 samples), fish or seafood (37 samples), and fermented food (11 samples), was purchased randomly from seven different open-markets and seven supermarkets in Thailand from August 2010 to March 2011. Seven types of major foodborne pathoge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s. Approximately 80% of meat samples tested was contaminated with Salmonella spp. In contrast, the Salmonella spp. contamination rate of vegetable (5%) or fermented food (9%) samples was comparatively low. Six strains of Cronobacter sakazakii and two strain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were also isolated. A substantially higher rate of contamination by Bacillus cereus was observed in fermented food (82%) than in samples of meat (2%) and fish or seafood (5%). Seven Listeria spp.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meat and fish or seafood samples. Approximately 39% of samples tested were found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Staphylococcus spp. (54 isolates). The rate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meat did not depend on the type of market. However, the contamination rate of Staphylococcus spp. in vegetables was higher in open markets than in supermarkets, and the contamination rate of Salmonella spp. and Staphylococcus spp. in fish or seafood samples purchased in open markets was likewise higher than in those purchased in supermarkets. Therefore, improvement of hygienic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food chain may be requir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food poiso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