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全身γ刀治疗不能手术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全身γ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43例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全身γ刀治疗,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慢速CT定位扫描和三维治疗计划。PTV边缘总剂量50%剂量线50 Gy分10次2周完成(肺门肿大淋巴结40 Gy),中心最大剂量80~100 Gy,70 Gy覆盖GTV 90%以上。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结果治疗后3~6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3%,总有效率为95%。1、2、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均为95%,1、2、3年总生存率Ⅰ期分别为100%、91%、91%、Ⅱ期分别为73%、64%、64%、Ⅰ Ⅱ期分别为88%、78%、78%。肺早晚期反应较轻,3级放射性肺炎仅1例。放射性食管反应在周围型肺癌中没有,中心型肺癌的9例中,1级8例,2级1例。结论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而且放射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肝脏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射波刀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39例,照射总剂量为36~56 Gy,62%~84%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包绕PTV,分割次数为4~12次,1日1次,每周5次。结果:治疗后3~7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显示患者的有效率和局控率分别为76.9%和89.7%。所有患者的局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中位生存时间 分别为13个月(95%CI:12.019~13.981)和14个月(95%CI:10.473~17.527),1年的局控率为58.2%,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8%、25.3%和14.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严重毒副反应。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大小和是否合并其他转移灶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射波刀能够提高肝脏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于小病灶且不合并其他转移灶的患者临床获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射波刀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射波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索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射波刀联合化疗的中央型LA-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共有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LC)分别为25.4%和20.3%。与BED≤80 Gy组相比,BED>80 Gy组患者LC明显更好(P=0.008)且OS有延长的趋势(P=0.083)。≥3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6%。结论:射波刀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型LA-NSCLC有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 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 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 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 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  结论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128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咽癌IMRT 初治患者12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9例,Ⅲ期58例,Ⅳa期49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为(70~74)Gy分30次,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8~70)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1)(60~64)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2)(50~54)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月(6~24月),1、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2 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2%、88.3%,1、2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1%和93.8%。N分期是影响有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 P =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38.8%、48.4%、7.8%、0。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67.2%, Ⅱ级19.5%。结论鼻咽癌IMRT 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75例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75例胰腺癌采用全身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胰头癌3Gy/次~4Gy/次,胰体尾癌4Gy/次~5Gy/次,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0Gy~51Gy,肿瘤中心区域80Gy~102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21.3%,部分缓解率(PR)48.0%,总有效率(CR+PR)69.3%。Ⅰ、Ⅱ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和62.50%,Ⅲ、Ⅳ期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63%和7.91%;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6)。治疗期间胃肠反应Ⅰ~Ⅱ级为57.3%,Ⅲ级5%,经对症处理病人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46例胰腺癌采用超级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处方剂量3Gy-5Gy/次,4-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0Gy-50Gy,肿瘤中心区域80Gy-100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13.0%,部分缓解率(PR)60.1%,总有效率(CR+PR)73.9%。Ⅰ、Ⅱ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0.0%,Ⅲ、Ⅳ期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4%和22.2%;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胃肠反应Ⅰ-Ⅱ级为60.3%,Ⅲ级13.0%,经对症处理病人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对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X刀立体定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符合条件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X刀治疗组38例,应用X刀立体定向放疗,剂量4~6Gy/次,每日或隔日1次,共治疗8~10次,使GTV边缘剂量达45~55Gy。常规放疗组37例,常规分割放疗,每次1.8~2.0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照射剂量60~65Gy。结果X刀组总有效率(CR PR)为86.8%,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的62.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X刀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0.0%和35.0%;常规放疗组分别为58.3%、27.8%和16.7%,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X刀立体定向放疗可以在较好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提高肿瘤照射区的放射剂量,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8例原发性ICC患者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45 Gy(36~54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0%~92%。按照RECIST1.1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Cox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 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 2.0)标准进行放射反应评级。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10.7%),部分缓解(PR)10例(35.7%),无变化(SD)12例(42.9%),进展(PD)3例(10.7%),疾病有效率(CR+PR)为46.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9.3%。治疗后随访3~4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32.1%, 2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5月(95%CI: 7.22~22.78)。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治疗不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大于3级的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较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导致较差的预后(P<0.01)。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ICC,射波刀SBR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FGFR4基因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标本中的FGFR4基因突变状态。通过卡方检验分析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Logistic分析其疗效。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评估患者生存。结果:在16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FGFR4基因突变患者共有48例(29.4%)。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ECOG评分、T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EGFR及ALK基因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FGFR4野生型患者的一线疗效明显优于突变型的患者(突变型vs野生型,P<0.001),FGFR4野生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68.6%。生存分析显示,突变型患者的中位OS和中位PFS短于野生型的患者(中位OS:16个月vs 43个月,P<0.001;中位PFS:8个月vs 14个月,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ECOG 2~3分(HR=2.353,95%CI:1.259~4.398,P=0.007)、有淋巴结转移(HR=3.754,95%CI:2.310~6.101,P<0.001)、FGFR4基因突变(HR=2.517,95%CI:1.521~4.165,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GFR4基因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突变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液学指标在鼻咽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收集有关血液学相关指标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次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病生存期(D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NLR升高的患者OS、PFS均显著降低(HR=1.46,95%CI=1.30~1.63,P<0.000 01;HR=1.67,95%CI=1.36~2.07,P<0.000 01),PLR升高OS降低(HR=1.62,95%CI=1.32~1.98,P<0.000 01)。LMR升高则有益于患者预后(HR=0.50,95%CI=0.43~0.58,P<0.000 01)。CRP/ALB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差(P<0.000 01)。HDL-C水平与患者的OS无关(HR=1.22,95%CI=0.52~2.86,P=0.65)。结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蛋白质(ALB,CRP)和纤维蛋白原可能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胆囊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建立竞争风险列线图从而量化生存差异,提供临床决策。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共318例胆囊癌肝转移患者完整临床信息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绘制竞争风险列线图。结果:318例胆囊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总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HR:1.397,95%CI:1.157~1.687,P<0.001)、手术方式(HR:0.790,95%CI:0.682~0.913,P=0.002)、化疗情况(HR:0.344,95%CI:0.265~0.446,P<0.001)和淋巴结检出数(HR:0.774,95%CI:0.642~0.933,P=0.007)是胆囊癌肝转移患者总生存期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的显著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来评估影响总生存期的竞争性风险和量化生存差异。计算列线图C-index为7.46,并且0.5年、1年、3年的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有着较好预测能力。结论:肿瘤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淋巴结检出数和化疗情况是胆囊癌肝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基于列线图显示,化疗情况影响程度的权重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3例服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体纳入患者的ORR为6.9%,DCR为44.8%,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3.1个月(95% 2.863~3.337),中位OS(median OS,mOS)为6.0个月(95%CI 4.392~7.608)。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60/126),其中61.7%(37/60)的患者因此中止治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2个(P=0.008)、存在肝转移(P=0.007)、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32)、联合全身治疗(P=0.036)是DCR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16)、病理见低黏附性癌成分(P=0.001)、用药4周内耐受良好不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P=0.009)是PF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灶数目≤2个(P=0.007)、骨髓抑制程度在2度及2度以下(P=0.014)是O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安全可控,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等临床特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D4+T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低于CD200-患者(P<0.05)。CD200-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0(95%CI 18.7~33.2)个月,CD200+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χ2=4.210,P=0.040)。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66.7%和42.5%,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72.9%和60.6%。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年龄>65岁[HR=4.145(95%CI 1.252~13.728),P=0.020]、CD200阳性[HR=2.617(95%CI 1.044~6.561),P=0.040]是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 CD200表达存在异质性,CD200阳性表达是MM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iR-135b联合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Ⅰ-Ⅱ期)NSCLC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测定miR-135b表达水平,电化学免疫发光(ECLIA)法测定HE4、CEA、CA153表达水平,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35b联合HE4、CEA、CA153检测对早期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NSCLC组miR-135b、HE4、CEA、CA1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miR-135b、HE4、CEA、CA153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Ⅱ期NSCLC患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根据诊断早期NSCLC的ROC曲线图可得知,miR-135b、HE4、CEA、CA153诊断早期NSCL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5%CI:0.710~0.836)、0.77(95%CI:0.698~0.826)、0.80(95%CI:0.732~0.854)、0.81(95%CI:0.743~0.863),截断值分别为1.47/U6、23.82 pmol/L、5.82 ng/mL、10.31 ng/mL。相比于miR-135b单项检测和HE4、CEA、CA153三者联合检测,四者联合检测准确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135b联合HE4、CEA、CA153检测能够提高单独检测早期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研究PNI与NSCLC患者疾病预后的研究。从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提取数据。用合并的危险比(hazard risk,HR)和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来评估PNI对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1日。结果:共有18项研究涉及5 695名患者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低PNI水平与NSCLC患者相对降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1.60,95%CI:1.47~1.75,P<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1.53,95%CI:1.29~1.83,P<0.001)相关。结论:NSCLC患者低水平的PNI与OS和PFS的降低密切相关,建议将PNI作为NSCLC患者疾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其临床实践仍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疗前外周血NLR和PLR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230例,计算化疗前NLR和PLR,并根据ROC曲线图计算其截断值。分析NLR和P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NLR和 PLR临界值分别为:4.5和235。外周血PLR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P<0.05),而NLR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P>0.05)。高NLR组和低NLR组OS分别为:11个月和15.8个月(P<0.001);高PLR组和低PLR组OS分别为:12个月和15.2个月(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显示,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PLR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化疗反应,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评估NLR和PLR可以判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