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broplastic,THA)的16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进行血浆DD、FIB、FDP的检测;术前和术后第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形成。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DVT阳性组和DVT阴性组,分析DD、FIB、FDP对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后32例患者发生DVT,占19.1%。在检测的3个指标中,DD、FD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分别为81.8%(P=0.002)和68.4%(P=0.009oFIB曲线下的面积仅为56.3%(P=0.31o结论DD和FDP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中有诊断意义。FIB对于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中的诊断意义较低。术后及时检测DD和FDP可以及时发现DVT,避免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v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胸腺瘤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手术是否R0切除(P<0.001)、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P<0.001)、Masaoka分期(Ⅱ/Ⅰ: P=0.012; Ⅲ&Ⅳ/Ⅰ: P=0.011)、WHO分型(P<0.001)和PNI(P=0.016)是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PNI高值组(PNI>45)中手术是否R0切除(P=0.001)和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P=0.039)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NI低值组(PNI≤45)中Masaoka分期(Ⅱ/Ⅰ: P=0.012; Ⅲ&Ⅳ/Ⅰ: P=0.048)、WHO分型(P=0.039)、手术是否R0切除(P<0.001)和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P<0.001)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容易出现PNI降低。结论 胸腺瘤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Masaoka分期、WHO分型、手术是否完整切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和预后营养指数密切相关。对于存在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PNI较低,总生存率较低,应常规监测PNI。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术后化疗对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1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纯手术患者1、3、5年OS显著低于术后化疗组(χ2=12.802, P=0.000);而两组患者1、3、5年DFS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159, P=0.28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变部位、TNM分期、术后化疗和化疗周期数为OS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和N分期为DFS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手术,术后化疗可以提高男性、年龄≤60岁、胸中下段病变、病变长度≤5.0 cm和ⅢB期患者的OS(P<0.05),而且可以提高男性和年龄≤60岁患者的DFS(P<0.05)。结论 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IS闭环靶控输注在不同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73例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BIS闭环靶控输注BIS值55组(H组,36例)和BIS值45组(L组,37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术后2 h(T2)、术后24 h(T3)及72 h(T4)采集静脉血样,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测定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T1比较,T2、T3、T4时H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4时H组IL-4和TNF-α明显升高(P<0.05),T2、T4时H组IL-2、IFN-γ明显升高(P<0.05),T2、T3、T4时L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4时L组IL-2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H组和L组IFN-γ/IL-6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T2时H组IL-6、IL-10明显升高(P<0.05),H组IFN-γ/IL-6明显降低(P<0.05),T4时H组IL-2和IL-10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闭环靶控输注的麻醉镇静深度值45比55更有利于维持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Th1/Th2的平衡状态,但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胸腔镜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行胸腔镜下和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MasaokaⅠ~Ⅲ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结果 121例胸腺瘤患者中大瘤体组术中出血量多,中转开胸例数多,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长、引流量较多,大瘤体组与小瘤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大瘤体患者中有26例行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短、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腔镜手术的早期患者中,大瘤体组和小瘤体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 Ⅲ期患者中腔镜组耗时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引流量多,腔镜组和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治疗MasaokaⅠ~Ⅱ期直径≥50 mm的胸腺瘤具有微创性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对于Masaoka Ⅲ期患者,腔镜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动力和激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217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组和开腹手术组。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测定术前及术后胃肠激素、手术相关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后行统计分析。 结果 达芬奇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术后24 h血液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测量值均明显较术前12 h下降(均P<0.05),而血管活性肠肽的测量值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达芬器组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测量值均高于开腹组(均P<0.05),而血管活性肠肽的测量值低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24 h血液胃动素、胃泌素值负相关(均P<0.05),与血管活性肠肽值正相关(P<0.05)。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炎性相关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明显快于传统开腹术;而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应激反应可能是影响患者胃肠激素分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表达miR-218-5p和抑制TDP1的表达对鱼藤酮诱导损伤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四种胃癌细胞中miR-218-5p及TDP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8-5p对TDP1的靶向调控作用。采用1.0 μmol/L鱼藤酮诱导胃癌细胞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线粒体中TDP1水平及细胞Bax、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218-5p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P<0.05),TDP1高表达(P<0.01),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2=0.9580, P=0.0212)。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GC-7901细胞发生G1期阻滞,凋亡率升高(P<0.01)。与损伤组比较,miR-218-5pmimic组SGC-7901细胞G1期阻滞加剧,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P<0.01),Bax及Cyt-c表达上调(P<0.01),而线粒体中TDP1蛋白水平降低(P<0.01);TDP1过表达组细胞G1期阻滞得到缓解,凋亡率降低(P<0.01),线粒体中TDP1蛋白水平升高(P<0.01),Bax及Cyt-c表达降低(P<0.01)。结论 miR-218-5p可靶向抑制TDP1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DNA损伤修复及功能维持、激活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芦荟苷对食管癌细胞系KESY70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芦荟苷处理食管癌细胞系KESY70。食管癌KESY70细胞随机分为5组:未处理组(KESY70)、对照组(DMSO)和芦荟苷(10、40、80 μmol/L)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印记法分析PCNA、Cleaved caspase-3和MMP-9的表达。结果 与DMSO组相比,40、80和120 μmol/L芦荟苷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P<0.01)。40和80μmol/L的芦荟苷处理3 d后,芦荟苷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芦荟苷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DMSO组(P<0.05),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PCNA、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芦荟苷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系KESY70的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联合逍遥散对肝癌围手术期患者中重度抑郁情绪以及趋化因子CCL2、炎症因子IL-6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术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D)、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评定,将评分为中重度抑郁情绪的83例肝癌患者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逍遥散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HADS-D、PHQ-9评分以及IL-6、CCL2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HADS-D、PHQ-9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HADS-D、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CL2、IL-6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联合逍遥散能有效缓解肝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中重度抑郁情绪,可能通过下调CCL2、IL-6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检测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胸部CT平扫的250例患者。分为住院医(A组)、AI(B组)和住院医结合AI(C组)三组,比较三组对肺结节检出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平均诊断时间。同时分别比较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的AI量化参数,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以两名高年资主任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为参照标准,确认有2230个结节。B组的误诊率明显高于A、C两组,阳性预测值明显小于A、C两组(P<0.05)。A组的漏诊率明显高于B、C两组,敏感度明显低于B、C两组(P<0.05)。B组平均诊断时间明显少于A、C两组(P<0.05)。实性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最小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7的参数为: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恶性概率。GGN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AUC均大于0.7。结论AI协助阅片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肺结节检出敏感度,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同时AI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预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癌性疼痛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水平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6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NRS-2002、PG-SGA、人体测量、血液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研究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营养状态、炎性反应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不同NRS评分患者NRS-2002、PG-SGA、胆碱酯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RS与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和BMI呈负相关(P=0.000, P=0.003, P=0.000),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03, P=0.000)。C反应蛋白浓度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呈负相关(P=0.000, P=0.000, P=0.000, P=0.002, P=0.004),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20, P=0.028)。结论 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都较高,具有较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3.
徐良  张百红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2):936-941
目的 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获得NLR、LMR、PLR的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分析NLR、LMR、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LR、LM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5.4、113。高低NLR组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低LMR组和PLR组患者在各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PR表达、NLR、LMR、PLR、手术以及内分泌治疗均与OS有关(均P<0.05);TNM临床分期、HER2表达、NLR、手术以及内分泌治疗均与PF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P=0.003)和NLR(P=0.033)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临床分期(P=0.002)和手术治疗(P=0.040)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治疗前NLR、LMR、PLR与乳腺癌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仅NLR是独立危险因素,LMR、PLR尚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 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弧弧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在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探索单弧VMAT在该类患者中的适宜弧度。方法 收集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32例,对所选病例行单弧180°和单弧360°VMAT以及5野dIMRT三种放疗计划设计,比较各参数值。结果 三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靶区剂量学要求。三组计划PTV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双肺及患侧肺的平均剂量(MLD)、V5、V10、V20上,5野dIMRT组均低于其他两组单弧VMAT,单弧360°VMAT计划稍高于单弧180°VMAT组(均P<0.05)。三组计划之间比较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的脊髓Dmean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三组放疗计划在心脏V30、D1/3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食管Dmean低于单弧VMAT组(P<0.05),单弧180°VMAT 组与单弧360°VMA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野dIMRT组MU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结论 对于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首选5野dIMRT;就单弧VMAT计划而言,首先考虑弧度为1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PTX3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8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PTX3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病理特征患者PTX3水平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对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Ⅰ期组血清PTX3水平高于Ⅱ期组及Ⅲ期组(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P<0.05);此外,合并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高于无HBV感染的患者(P<0.05)。血清PTX3水平肝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PTX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肝癌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膀胱癌根治术(RC)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14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ROC曲线确定FIB和PLR的cutoff值。将FIB、PLR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二者均为低水平定义为组合评分0(S0),余均定义为组合评分1(S1)。单因素方差和非参数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 rank法进行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FIB和PL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3和110.54。FIB水平与T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PLR水平与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术前组合评分与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组合评分、T分期、肿瘤大小、FIB及PLR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组合评分(P=0.019)、T分期(P=0.021)及FIB(P=0.010)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组合评分是影响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膀胱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和观察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500 mg/d)。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记录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与观察组(8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观察组(34.37±1.97)与对照组(31.35±2.39)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例观察组(0.98±0.18)与对照组(1.37±0.03)相比显著下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60.3±5.3)与对照组(57.2±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在消化道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ARL4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EGFR-TKI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3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法检测ARL4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RL4C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MTS检测细胞活性及IC50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RL4C表达变化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RL4C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肺膜侵犯密切相关(P<0.05)。TKI耐药细胞株HCC827/ER中ARL4C在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细胞株HCC827显著下调(P<0.05);ARL4C过表达细胞株HCC827/ER/ARL4C-OEIC50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ARL4C后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 ARL4C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肺膜侵犯密切相关。过表达ARL4C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EGFR-TKI药物的敏感度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鳞癌脑转移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癌脑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个数与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65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2、N3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N0、N1期患者出现脑转移的风险更低(P<0.05)。Log rank生存分析显示,脑转移瘤个数为1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优于脑转移瘤个数为2和3的患者(P<0.05);N0+N1期患者预后好于N2和N3期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T3+T4、N3、是否做全脑放疗是影响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数量与T、N分期呈正相关。N分期越晚,脑转移风险越大。T、N分期越晚,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越差。全脑放疗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