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MeVp→Be快中子分次照射猪皮肤晚期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MeVP→Be快中子分次照射猪皮肤的晚期损伤,4个剂量组分别为19.8nGy、22.2nGy、24.6nGy、270nGy,6周内分12次照射,晚期皮肤损伤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7.00周、13.67周、14.00周及17.00周(P>0.05),其ED_(50)为21.0nGy。晚期损伤潜伏期与总剂量无关;晚期损伤发生几率与总剂量相关。猪皮肤晚期损伤的特征是在紫黑色红斑基础上发展为皮肤坏死,颇难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最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式分别通过理论计算肿瘤、早反应组织(黏膜)、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比较分析调强放疗最佳的剂量分割方案。结果在33次每天一次的分割方案中分次剂量从2.12 Gy提升到2.30 Gy时,照射的总物理剂量相应从70.0 Gy提升到75.9 Gy,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9.6~78.2Gy10、55.5~64.1Gy10和119.4~129.5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6~11.9。当总保持照射剂量分为70 Gy或84 Gy10的前提下而改变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目,分次剂量为2.0~2.80 Gy,照射次数为25~35次,总治疗时间为32~46天,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7.5~82.3Gy10、53.1~69.8Gy10和113.5~119.8 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3~12.5。综合比较肿瘤、早反应组织BED、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4个参数提示30次的分割方案中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相对得到较好的平衡。总治疗时间每延长一天肿瘤BED降低1.4%(0.8Gy10),肿瘤杀伤对数级降低0.1。结论理论上头颈部鳞癌IMRT的最佳剂量分割总治疗时间为6周的30次分割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导致肿瘤BED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尼泊苷(VM26)加放疗治疗术后脑胶质瘤的毒性、耐受剂量及临床可行性。方法20例脑胶质瘤(Ⅲ、Ⅳ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照射野参考增强CT和MRI影像学检查所见,包括病灶外3cm,2Gy/次,总剂量Dr 60Gy,30分次,照射总时间6周。VM26分50、75、100mg/m^2 3个剂量级,每剂量组至少5例,如无明显不良反应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找到最大耐受量(MTD),1次/周,共4次。结果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第2个剂量级中有4例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MTD为75mg/m^2。结论术后脑胶质瘤照射加VM26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可行性,最大耐受剂量75mg/m^2,推荐Ⅱ期临床剂量为50mg/m^2。  相似文献   

4.
以猪为模型,在高剂量单次照射后用磁共振显像(MRI)与同位素显像研究大脑的改变,特别以MRI的预驰时间作为评定健康脑放射损伤的早期标记。共17只去势的雄性动物,15只照射,2只对照。用12MeV电子线照射,剂量率2Gy/分。以40×35mm野照射右大脑半球,在2cm深度计算脑组织平均剂量(90%等剂量),10只单次量为40Gy,5只为60Gy。随访期2天至6个月。照射前1周及照射后每月1次做闪烁照像,包括~(99cn)Tc-HMPAO SPECT研究脑血流,~(99cn)Tc-DTPA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大鼠颈部脊髓分割照射后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过程。在长疗程照射中,应用Top-up剂量概念,相当于16Gy。脊髓的亚致死性损伤在照射后24h内完成.至少照射后6周内无细胞的增殖。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指数为0.44,不同于早期反应组织。当以每次剂量1:2Gy或1.5Gy,相隔8h照射时,ED_(50)并没有增加。这与不完全性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有关。根据单因素模式分析,α/β为2.1Gy,半修复期为2~7h。可是双因素模式却指出,虽然,α/β值仍为2.1Gy.但其T1/2却为0.7h和4.0h时,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可能不同的修复速度来自于不同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植皮区射野皮肤放疗耐受量。方法:以6Mev电子束或6MvX线照射植皮区皮肤,2~3Gy/次,5次/周,总剂量DT18~60Gy。结果:13例患者中,4例耐受DT18Gy;4例耐受DT50Gy;3例耐受DT60Gy;1例照至DT24Gy时因搔抓出现植皮区破溃,停止放疗;1例受照6Gy时因隐性皮肤窦道,合并感染,出现皮肤破溃,停止放疗。结论:自体皮肤移植成活后,除合并皮肤隐性窦道、感染及人为抓伤外可耐受18~60Gy剂量。因病例数较少,对于植皮区皮肤放射耐受剂量,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植皮区射野皮肤放疗耐受量。方法:以6Mev电子束或6MvX线照射植皮区皮肤,2-3Gy/次,5次/周,总剂量DT18-60Gy。结果:13例患者中,4例耐受DT18Gy;4例耐受DT50Gy;3例耐受DT60Gy;1例照至DT24Gy时因搔抓出现植皮区破溃,停止放疗;1例受照6Gy时因隐性皮肤窦道,合并感染,出现皮肤破溃,停止放疗。结论:自体皮肤移植成活后,除合并皮肤隐性窦道、感染及人为抓伤外可耐受18-60Gy剂量。因病例数较少,对于植皮区皮肤放射耐受剂量,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7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4年1月对73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h内接受6MeV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其中常规分割照射36例(A组):2Gy/次,5次/周,总剂量为20Gy/10次,共2周;分次照射37例(B组):4Gy/次,3次/周,总剂量为20Gy/5次,共2周.[结果]随访1~3年,A组总有效率94.44%,复发率5.56%;B组总有效率94.59%,复发率5.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7,自引:17,他引:4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结合CT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在模拟机下钡餐定位,3个野同中心常规分割,总剂量DT70Gy,35分次,7周完成。研究组前程照射方法同对照组,剂量DT40Gy,20分次,4周完成;后程采用三维适形照射,3.0Gy/次,剂量DT30Gy,10分次,2周完成;总剂量达到DT70Gy,30分次,6周完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2%、61.6%和60.5%、31.7%(χ2=4.87,P<0.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51.5%和53.4%、27.8%(χ2=4.19,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中期结果优于常规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可靠的急性放射性肠炎造模方法及判断造模成功的标准。方法 98只大鼠随机分为7各组,即正常对照A组、分次给量B组(4 Gy/次3次)、分次给量C组(4 Gy/次4次)、分次给量D组(4 Gy/次5次)、单次给量E组(12 Gy/次1次)、单次给量F组(16 Gy/次1次)、单次给量G组(20 Gy/次1次)。腹部照射,观察照射后大鼠体重、排便等的改变。照射后第3~5天行MR,第4天解剖测水肿小肠长度、采血测内毒素、取小肠标本观察病理改变。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D、E、F和G组照射后发生不同程度腹泻,且内毒素检测结果为阳性。水肿小肠长度占比D组比C组增高(P=0.00),E组与D组相近(P=0.46)。E组、F组与G组MRI见肠管扩张积液,F组与G组腹腔内见片状积液信号。F组与G组小肠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照射后14 d内全部死亡。结论 当照射剂量为33~46 Gy (BED)时,单次给量与分次给量两种造模方法均可成功复制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但后者更利于把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结芦荟多糖(AP)对皮肤放射防护效果,回顾性分析2007-08-01—2008-08-01我院放疗的初治鼻咽癌(NPC)患者185例,用AP油膏2 mg/mL作为皮肤放射保护剂,从放疗开始至结束予左颈照射野涂抹防护剂,右颈照射野不涂防护剂(空白)对照观察皮肤放射反应.全部患者鼻咽及颈部照射野采用直线加速器8 MVX射线照射,辅以电子线照射颈后三角区.颈预防量Dr 50 Gy/25次,根治量60~64 Gy/30~32次.鼻咽68~72 Gy/34~36次,5次/周.皮肤反应采用RTOG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级.185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放疗,用药组与对照组出现皮肤Ⅰ级放射反应分别为58.9%和71.4%,Ⅱ级分别为37.8%和25.9%,Ⅲ级分别为3.2%和2.7%,x2=6.388,P=0.041;用药组与对照组出现皮肤Ⅰ级放射反应中位剂量分别为30和36 Gy,Ⅱ级分别为50和54 Gy,Ⅲ级分别为58和58 Gy,x2 =0.350,P=0.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临床试用该药剂后Ⅱ级、Ⅲ级皮肤反应较高,提示该制剂对皮肤急性放射损伤无保护效果,须予以剂量或剂型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急性放射性反应与照射不同总剂量及分次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6 MV X线全身照射预处理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射总剂量分为8 Gy组(12例)、10 Gy组(31例)和12 Gy组(5例),按分次照射剂量分为4 Gy/次组(17例)和5 Gy/次组(31例),总结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咽部、涎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及肺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1例(91.7%),1级1例(8.3%);10 Gy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12 Gy组0级2例(40.0%),1级、2级、3级各1例(20.0%);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10 Gy组和12 Gy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8,P=0.003);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3例(76.5%),1级2例(11.8%),2级、3级各1例(5.9%);5 Gy/次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5 Gy/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6,P=0.009);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总剂量8 Gy及分次剂量4 Gy/次能减轻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照射 (SRT)对正常脊髓放射损伤的效应。方法 :按不同剂量分3组照射新西兰家兔腰段脊髓 :①高剂量组 ,总量 36Gy/ 6次 (6Gy/次 ,隔日 1次 ) ;②中剂量组 ,总量 30Gy/ 6次 (5Gy/次 ,隔日 1次 ) ;③低剂量组 ,总量 2 4Gy/ 6次 ,(4Gy/次 ,隔日 1次 )。同时设 3个相应常规分割组 2 .0Gy/ (次·d) ,5次 /周 ,6 0 Co治疗机照射 ,总量分别为 36 ,30 ,2 4Gy。结果 :SRT高剂量组 4个月时出现截瘫 ,其他 2组及 3个常规组均未出现。于 4个月、8个月解剖病理发现SRT高、中低组分别出现脊髓重度变性、中度变性和轻度变性 ,而 3个常规组未发现异常。结论 :总剂量相同情况下 ,SRT对正常脊髓的放射损伤大于常规分割照射组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超敏感性在分次放射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现象对分次放射治疗剂量效应关系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超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文献中相关低剂量超敏感性的数据,选择文献的标准是最低照射剂量至少达0.1Gy,1Gy以内剂量分辨率≥0.2Gy,对文献数据进行拟合,然后以拟合曲线为基础计算分次效应关系。结果:(1)根据低剂量区超敏感性程度的大小和中高剂量区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将细胞分为4种类型;A类低剂量超敏感性不明显,高剂量放射抗拒,B类低剂量超敏感性明显,高剂量放射抗拒,C类低剂量超敏感性不明显,高剂量放射敏感,D类低,高剂量均放射敏感,(2)分次效应曲线是一条多相曲线,在总剂量不变的条件下,曲线在低分次剂量区域内随分次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在某一分次剂量(V79)细胞约为0.2-0.3Gy)时达到一个相对最低值,区域内剂量效率较高;之后曲线在分次剂量增在时反而下降变缓甚至有所上,区域内剂量效率较前下降,超过前述剂量段(0.5-1.0Gy)后曲线随分次剂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剂量效率遵循IQ模式单调增加。(3)按照分次效应存活曲线对不同分割模式的评价结果,分次剂量很低的超分割方式利用细胞低剂量超敏感性,适用于B、D类细胞,超分割希望通过降低分次量同时提高总量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但降低分次量同时可能会降低剂量剂量效率,因此是否能提高疗效并不确定;常规分割在中、高剂量分次剂量水平上在提高分次效率和保护正常组织之间寻找平衡,高剂量分割在利用放射线剂量效率上很理想,但需要特殊方法(如适形照射、重粒子照射等)来降低正常组织的受量,适用于A、C类细胞。结论:低剂量超敏感性现象展示的低剂量区剂量效率的微小波动在分次照射情况下被指数性放大,会使分次效应存活曲线产生明显的多相性变化,对分次模式的评估选择,正常组织的保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早期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方法 17例早期食管癌经内窥镜及碘染色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6MVX线3个野外照射,先常规分割30Gy ,15分次,3周完成;复位后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 ,间隔6h以上,共2 0~2 4Gy ,14~16分次,9~10d完成。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结果 17例早期食管癌放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86 %、6 6 %。病变长度≤3cm的5年生存率为10 0 % ,>5cm的为4 9% (P =0 .111)。病变厚度≤5mm的5年生存率为10 0 % ,>5mm的为4 5 % (P =0 .10 2 )。结论 早期食管癌放疗是有效的方法,照射野大小应根据内窥镜及碘染色所确定的病变范围而定;常规分割30Gy15分次3周+后程加速超分割2 0~2 4Gy14~16分次9~10d照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 ,把每日放射改为隔日放射 ,分 2次 ,相隔 6小时或 8小时即相隔 6 /4 2小时及 8/4 0小时。每次照射剂量 2Gy。分次放射结束后 ,根据部分耐受量概念再给单次剂量 1 6Gy。当照射间隔时间从 6 /1 8小时增加到 6小时 /4 2小时时或从 8小时 /1 6小时增加到 8/4 0小时时 ,ED50 分别增加 2 .8Gy和 5 .1Gy,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目前所用的一日多次治疗中 ,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尚未完成。综合每天照射及隔天照射的资料 ,根据单因素模式分析α/β值为 2 .1Gy ,T1/2 为 2 .4小时 ,而根据多因素模式分析α/β值为 2 .2Gy ,T1/2 分别为 1 .3小时和 5 .5小时。这和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修复能力α/β值和修复速度 (T1/2 )不受放射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放射治疗中短期的中断并不会影响到脊髓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分次照射时,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一次照射相比较,为在分次超剂量外照射条件下估算生物剂量提供依据。 实验用12~15周龄、体重2-3公斤、雄性青紫兰家兔,(60)~Coγ线一次全身照射1、2、3和4Gy,每剂量点4~5只动物,将其中5只受1Gy照射的家兔,在第1次照射后,每天(间隔24小时)加照1Gy,总剂量达4Gy,剂量率0.7256Gy/分。照前和照后90-120分钟,从心脏采血,肝素抗凝。染色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剂量递增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84例Ⅰ~Ⅲ期NSCLC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在CTV照射患者60Gy(2Gy/次,1次/天,5天/周)后,开始对GTV进行剂量递增。2~4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根据肺V20和将患者分为V20〈25%组和V2025%~36%组,两组患者再根据总剂量分剂量亚组,观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疗效。以≥15%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为限制剂量递增标准。结果全组84例。V20〈25%组45例,剂量亚组分别为70Gy、74Gy、78Gy、82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4%(2/45)。V2025%~36%组39例,剂量亚组分别为66Gy、70Gy、74Gy、78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1%(2/39)。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52.8%,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7%、53.6%。随着剂量增加,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有所增高,但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时,提高局部放射剂量应考虑正常肺组织所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当V20〈25%时,可以安全地递增到82Gy,其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当V20为25%~36%时,可以递增到76Gy。但当V20〉30%时,增加到更高的放射剂量应谨慎,而提高局部剂量对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0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随机分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全程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组)各50例。后程组前4周常规放疗,每天照射1次,DT40Gy,20次,后2周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每次DT1.5Gy,间隔6~8小时,DT30Gy,总剂量DT70Gy,40次,40~45天;全程组采用全程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间隔6~8小时,第1、2周每次照射DT1.2Gy,第3、4周每次照射DT1.4Gy,第5周每次照射DT1.6Gy,总剂量DT68Cy,50次,34~38天。结果:全部病例随访率100%。全程组和后程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5%、72.8%、70.8%和77.7%、69.1%、55.3%(P=0.05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4%、50%和84%、60%、37%(P=0.049)。急性反应和后期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局控率,有可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正常组织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方案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Wu JX  Hui ZG  Li YX  Yu ZH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85-28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的疗效。方法 367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根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49例,2Gy/次,每日1次,每周5次,总DT50Gy;隔日照射组177例,3Gy/次,每周3次,总DT45Gy;快速照射组41例,第1天和第3天DT5Gy/次,第15天和第17天DT6.5Gy/次,总DT23Gy。共有257例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9.6%。常规分割组、隔日照射组和快速照射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86.5%和84.6%(P=0.1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7%、2.8%和2.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