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数字下变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基于FPGA实现宽带数字下变频的方案,并利用Matlab中的Dspbuilder提供的IP核得到了总体的仿真结果.该接收系统用于W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体系中,能很好地实现手机信号覆盖和传输.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数字中频接收机板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给出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多通道中频数字接收机的设计方案;该接收机利用软件无线电思想,采用AD6645和AD6620分别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和数字下变频,通过FPGA实现时序控制和本地通信,利用PCI总线与PC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给出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后,重点对FPGA实现数据接收的时序控制和PCI接口芯片PCI9054本地控制器的逻辑设计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该数字接收机具有精度高、使用灵活、处理和互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脉冲串接收和脉冲接收是相参脉冲雷达的两种常用的中频采样接收方式,如何选择恰当的接收方式是雷达中频数字接收机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通过对接收过程的建模与分析得到了两种接收方式的差异及其等价条件,并分析了非等价情况下两种接收方式对中频采样性能的影响;然后以FPGA实现的中频数字接收机为例,从系统实现角度...  相似文献   

4.
一种正交采样的风廓线雷达数字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UHF波段风廓线雷达接收机特点,提出并介绍一种高效、高性能的正交采样的数字接收机,通过对正交采样接收机理论分析,介绍了正交采样、IQ分离、半带滤波、CIC滤波等实现方法。最后通过simulink对设计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正交采样技术的数字接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黄晨灵  刘圆  韩益锋  闵昊 《计算机工程》2007,33(13):230-232,235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射频识别(RFID)数字接收机的实现方案。针对RFID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该设计采用简化的相关算法取代数字锁相环结构,快速准确地捕获频率范围在31.2kHz~780.8kHz内的突发信号,并实现接收数据解码。与采用过零检测方案的数字接收机相比,本设计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该数字接收机在Altera Stratix II EP2S60上验证通过,取得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频采样多模式数字接收机的理论,利用专用数字下变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主的芯片,构建了一种在中频直接采样的多模式数字接收机系统.并对各个模块的应用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说明.最后,进行了联合测试,给出了关键的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接收机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软件模块,完成多种调制信号的接收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AD9042的宽带数字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9042是模拟器件公司最新上市的一种高性能模数转换器,其转换速率高达41MSPS,精度为12Bits。AD9042与高性能DSP相结合,可以对中频信号直接采样,实现宽带数字接收。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AD9042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的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建立多信道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数学模型,介绍了ADI公司的高性能宽带多载波数字中频接收芯片AD6654电路结构和主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字中频在cdma2000多载波接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各个单元的设计和性能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实用的中频数字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后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所需硬件平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灵活性强的可扩展中频接收机设计方案。这种方案可以在较高的中频频率上实现信号的数字化接收,且适用于多种输入信号。该方案以自顶向下的思路,吸取其它方案的优点,完成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数字化接收机设计。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线电视网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文中主要对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整体框架、软件和硬件的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数字信号的使用,实现了节目的发送、接收和播放。  相似文献   

11.
随着超高频(UHF)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RFID系统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对RFID物理层和MAC层特性的研究,以提高标签信息读取准确率、缩短读取时隙并增强协议安全性。但其前提是需要侦测及了解现有RFID协议通信过程及通信信息,获取底层数据,然而RFID阅读器只给用户提供上层结果。为解决RFID系统底层信息的获取问题,利用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被动侦测RFID系统无线通信信号,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信息侦测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高接收灵敏度和解析准确度,UHF频段被动侦测距离最远可达8 m,优于已有侦测平台,并且对于被侦测信号的灵敏度为-115 dBm,侦测反应时间仅0.068 s,可抵抗常见无线信号干扰。  相似文献   

12.
徐计荣  钱松荣 《计算机工程》2014,(2):317-320,F0003
在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当多张标签紧密重叠在一起时,重叠标签的谐振频率会产生偏移,造成标签无法获取足够能量,导致标签无法读写。针对该问题,从理论角度建立并分析重叠标签的电磁场耦合模型,从本质上分析无法读写的原因,提出一种新的读写器设计方案,采用载波变频的方式匹配重叠标签偏移的谐振频率,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及读写距离的情况下,与标准读写器相比,该设计方案能明显提高重叠标签的读写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性,需在RFID标签芯片中集成必要的加密算法.为此,通过分析Grain-128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设计算法的硬件架构,并采用VHDL语言编写,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上进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共需384个时钟周期产生可供加解密的密钥流,仅占用54个Slices的FPGA逻辑资源,可用于在RFID标签芯片中进行安全加密.  相似文献   

14.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无论是查询树协议还是改进型的混合查询树协议,都是在不考虑捕获效应的基础上使得在阅读器范围内的标签全部识别。借鉴泛用查询树协议的思想,对改进型混合查询树协议进行改造并提出泛用混合查询树协议。该协议能在捕获效应的环境中同样获得完全的识别率,比泛用查询树协议更快速。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文超  欧若风  凌力 《计算机工程》2011,37(24):287-289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裂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通过估计碰撞集大小自适应地调整分裂规模,将碰撞标签均匀地划分到不同子集,实现快速分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少碰撞时隙和空闲时隙数目,系统效率较高,通信处理开销较小,适用于大规模标签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赵艮华  何怡刚 《计算机工程》2011,37(12):116-118
为使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安全机制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好的运算效率,提出一种将混沌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信息保护的方案。采用一种初始值可变的Logistic映射产生混沌密码序列,并对数据加密。经相关分析和仿真,证明该RFID安全机制实现简单、运行速度快、成本低,完全符合RFID系统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乘客的生物特征取代身份证信息,以2.4 GHz射频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无线信息感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框架的实名制售检票解决方案。系统采用无源RFID标签为车票载体,通过装有RFID读写器的闸机对车票及其对应的乘客身份信息实现主动感知。为降低现有算法人脸检测及识别的时间,满足大批乘客检票实时性要求,改进了Viola-Jones算法以提高人脸检测速度,提出了基于OGA的改进Fisher脸方法对图像向量进行降维,并对特征空间进行优化以提高人脸识别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实名制票务系统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过实例说明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最大帧长度受限情况下射频识别中的标签碰撞问题,提出分组部分时隙帧预测ALOHA算法。通过分组操作,限定每次待识别标签数在最大帧长的有效识别范围内。采用部分时隙帧预测,若部分时隙的碰撞或空闲比例超过门限值,则立即调整帧长,从而减少使用的时隙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使用的时隙数,提高系统识别效率,在标签大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平均识别率可达35.58%,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相位噪声是设计射频系统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系统性能有很大影响。对于射频识别(RFID)系统,距离相关效应对其相位噪声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无源超高频(UHF)RFID阅读器相位调制(PSK)信号的相位噪声表达式,导出距离相关效应时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PSD)和通信误符号率(SER)计算式。距离相关效应下相位噪声的测量和仿真表明,解析结果与测量、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超宽带MB-OFDM系统中载波频率偏差和采样时钟频率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频域载波频偏和采样频偏的联合估计与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四个连续的训练符号对这两种频率偏差进行综合估计与补偿。系统仿真证明,即使同时存在较大的载波频率偏差和采样时钟频率偏差时,提出的联合估计与补偿算法仍然能够提供较好的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