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及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18+、NK细胞、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结果 慢乙肝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患者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别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佳 《安徽医药》2017,21(10):1830-183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凋亡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体检的5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CHB组和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凋亡分子含量、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测定凋亡分子表达量以及免疫细胞含量.结果 CHB组患者血清中凋亡分子Fas、FasL、Caspase-3、Caspase-6、Caspase-8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Caspase-3、Caspase-6、Caspase-8的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B组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T细胞、CD3+ CD8+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Caspase-3、Caspase-6、Caspase-8的mRNA含量与CD3+ CD4+T细胞、CD3 +CD8+T细胞、CD16+ CD56+自然杀伤(NK)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HBV感染能够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凋亡分子的表达,进而造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和非特异性免疫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平板计数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中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q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结果细胞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外周血中CD3+、CD4+、NK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0.01)。细菌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细菌总数增加,而乳酸菌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r=0.385、0.406、0.371、0.383、0.401,均为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关系及在预测疾病耐药性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细胞和总B细胞等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健康对照组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平均值分别为2.2±0.7、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P<0.01)。②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细胞,总B细胞,NK细胞的计数均无相关性,但P-gp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CD4+/CD8+比值有相关性(r=0.602,P=0.002;r=0.561,P=0.005)。③根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分为增高组和降低组,分别与相应的RFI值比较,发现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高组与相应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3,P=0.025;r=0.628,P=0.014)。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gp表达是SLE患者多药耐药性的指标,SLE患者药物跨膜转运蛋白P-gp表达水平尚与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密切联系,提示P-gp可能是药物治疗疗效的指标,对改善预后和联合治疗减少耐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8):1511-1514
目的:研究麻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率的相关性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住院的麻疹患者肝功能异常者380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小儿组110例和成人组270例;另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住院麻疹患者420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209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11例;再选取同期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20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麻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各指标;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麻疹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19+(B)、CD16+/56(NK)水平值,分析各组麻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麻疹病毒感染患者中成人组ALT升高的幅度高于少儿组(P<0.01)。成人组麻疹患者中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总T淋巴细胞、CD4+、CD4+/CD8+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CD8+、CD4+/CD8+测得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而B细胞和NK细胞检测值3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病毒感染人群中成人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小儿,成年人中麻疹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中T细胞亚群表达率具有相关性,因此调节细胞免疫对麻疹患者肝损伤的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肺炎链球菌(SP)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PCR检测痰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明确RSV、SP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结果 RSV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9+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仿;但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对照组低.SP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但CD19+B细胞较正常组为高,而NK细胞比对照组为低.两感染组比较,PSV组CD4+Tlymphocyte升高;而SP组B lymphocyte升高.结论 RSV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而SP感染后则产生体液免疫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初发AML患者、32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发AM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DNT细胞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CD8+细胞变化不显著(P>0.05)。复治CR组与对照组比较,NK细胞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发AML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变化明显,而治疗缓解后淋巴亚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M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患者组中CD4/CD8数值上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NK细胞(CD3-/CD16+56)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可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自身免疫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并为采用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EB病毒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EBV感染儿童77例,按照临床疾病类型分为IM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EBV-HLH组(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和CAEBV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2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4、CD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结果 IM组CD_8~+值显著高于EBV-HLH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EBV-HLH组CD_4~+、CD_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值均显著低于IM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CAEBV组B细胞值显著低于IM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EBV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对患儿的疾病发展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7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抗原HLA-D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分为脾未切除38例(A1组)和脾切除28例(A2组),以慢性乙型肝炎46例(B组)和健康者22例(C组)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及HLA-DR抗原.结果 A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分别为(41.59±6.79)%、(22.64±6.87)%和(19.16±7.28)%,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CD19~+B细胞为(27.63±9.15)%,显著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HLA-DR抗原在CD3~+、CD4~+及CD8~+T细胞上的表达为(25.42±5.51)%、(22.36±4.90)%和(28.53±8.35)%,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D3~+、CD4~+、CD8~+T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活性下降,以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肝肝硬化组的CD4 、CD4 /CD8 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CD3 、CD8 、CD56 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HCV RNA载量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载量,基因芯片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明显上调,与HCV RNA和ALT无相关性.结论 PD-L1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的高表达,抑制免疫细胞清除HCV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轻度慢乙肝患者经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32例轻度慢乙肝患者,每次注射>106乙肝疫苗冲击树突状细胞,1次/月,共12次。于治疗前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结果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后有应答反应的20例患者中可见CD4+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增加,而CD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有可能活化慢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探讨其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CHB患者免疫耐受期(A组,24例)、免疫活化期(B组,64例)、HBeAg阴性(C组,23例)和11例健康对照者(D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ALT.结果 B、C组CD4+、CD8+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免疫状态下CHB患者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ALT均无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PD-1表达的重要因素,HBV DNA载量不是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素疗效。方法 6 0例CHB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和胸腺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腺素) ,并以6 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mo检测T细胞亚群(CD+ 3 、CD+ 4 、CD+ 8)、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 2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 2R)水平;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组CD+ 3 与CD+ 4 的百分率、CD+ 4 /CD+ 8及血清IL 2水平明显降低(P均<0 0 1) ,CD+ 8百分率及血清sIL 2R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 1) ;与常规组比较,胸腺素组血清ALT明显下降(P <0 0 1) ,ALT复常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HBeAg转阴率明显上升(P <0 0 5 ) ,各免疫学指标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素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