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免疫性肾脏疾病与肾小球IgG和补体的沉淀物有关。现在看来将免疫性肾脏疾病分为抗肾小球基膜性肾炎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两类过于简单化。线状和颗粒状免疫复合物都能由抗体与肾小球内在性抗原结合形成。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组织学分类现已清楚,它们可能是由于在肾小球不同部位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不同的介质而导致组织损伤。抗体与肾小球抗原或非肾小球抗原作用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沿着毛细血管上皮下(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膜性肾病、SLE)、在肾小球基膜(以下简称CBM)(Coodpasture综合征)、沿着毛细血管内皮下(SLE、I型膜增殖性肾炎、分流性肾炎)以及在肾小球系膜内(SLE、IgA肾病、Henoch—Scbonlein紫癜性肾炎)形成。不同部位的沉淀物常有不同的形成机理。现将与人类疾病可能具有一定临床联系的实验证据简述如下: 上皮下免疫沉淀物形成上皮下沉淀物是特发性和其它膜性肾病(药物诱致或与肿瘤有关等)、狼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在各种炎性因子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与肝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有关,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新近研究表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转化生长因子(TGF)的下游效应介质.在活体中可以诱导纤维母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的表达。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活检标本进行CTGF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以期探讨CTGF的肝内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13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和预防组(SO例)。此2组又分为奥美吐组和对照组。结果:用奥美拉吐共66例,两对照组73例,用药后血小板进一步减少分别为O及8.2%、预防组中,奥美拉华组全部成功,对照组成功为84.6%。治疗组中,奥美拉吐组全部止血成功,对照组为76.5%。相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婴幼儿HIV-1感染中枢神经病变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脑脊液中喹啉酸水平作为患儿脑组织HIV-1感染指标的可行性,对HIV-1感染的病理研究以及婴幼儿HIV-1感染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迁延,汇管区炎症和毛细胆管炎常引起肝内淤胆、总胆红素(TBIL)升高,患者可持续出现食欲下降、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为此,常需保肝、降酶和退黄等治疗,但传统的治疗药物见效慢,且不良反应多,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托尼萘酸(tolynicate and naphtylacetic acid)具有促进胆汁排泄、分泌,缓解肝细胞炎症等药理作用[1],在胆道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不多见.为探讨托尼萘酸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21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为布鲁菌病防治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经ELISA确诊并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3-8月。76.1%的患者系从事养殖业的农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经直接接触感染。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和脾大系常见临床表现,热型多不规则,关节疼痛症状多不典型。可并发骨关节损害、肝脏及心肌损害、睾丸炎、血液指标异常、心内膜炎、脑膜炎等,首诊误诊率为62.3%。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易误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多种因素有关,常标志着肝病和门脉高压加重,提示病死率增加。临床上多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药物治疗,但多反复发作,不易控制。我们通过对174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观察,体会到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强调饮食治疗,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