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均  程仲毅  贾冬英  姚开 《食品科技》2013,(2):233-236,241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吸油性、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及凝胶强度等功能特性。结果显示,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MTGase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MSPI)具有更高的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但其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红小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黄英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2,33(19):71-74
研究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红小豆分离蛋白在较低的pH值下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但比大豆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蒸谷米糠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酶解提取的蒸谷米糠蛋白(PRBP)溶解性、乳化性和泡沫性,并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做比较。结果发现:在不同温度下,蒸谷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泡沫性随温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而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一直下降;在不同pH值下,蒸谷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泡沫性与泡沫稳定性随pH值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而乳化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泡沫性好于蒸谷米糠蛋白。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拥有各种功能特性且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但大豆蛋白也是主要的致敏原。本文主要对脱敏后大豆7S球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溶解性进行研究,并与脱敏前的大豆7S球蛋白、大豆11S球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脱敏后的7S球蛋白溶解性增加。乳化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桃仁清蛋白(PKA)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照,研究了PKA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与SPI相比,PKA具有很好的溶解性、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及较低的凝胶质量浓度,持油性略高于SPI,但起泡性、乳化性及持水性较差;PKA溶解性受溶解条件影响较小.PKA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质,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配料.  相似文献   

6.
麻成金  黄群  余佶  向小乐  冯磊  陈功锡 《食品科学》2014,35(23):114-11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形成蛋白凝胶的黏性和硬度相当。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茶叶籽粕蛋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稍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则不及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它们形成凝胶的最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15%,凝胶的黏性和硬度低于大豆分离蛋白。pH值、蛋白质量分数、NaCl浓度等因素对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高压均质技术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性质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料液比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进行了高压均质处理,并分析处理前后SPI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PI的溶解性、乳化活性及其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均质压力在0~70 MPa的范围内升高时,SPI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而乳化活性在压力为40 MPa时达到最高;均质次数由1次向3次增加时,SPI的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溶解性和乳化活性则降低;均质物料料液比在1∶16~1∶8 (g∶mL)的范围内逐步增大时,SPI的各项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料液比为1∶8时达到了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以燕麦粉为原料,分析碱提酸沉法提取的燕麦蛋白(AOP)和酶法提取的燕麦蛋白(EOP)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氨基酸组成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在蛋白等电点,AOP与EOP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均达最小值,而乳化稳定性最高;AOP与EOP的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基本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乳化稳定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AOP与EOP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27%,22.82%;EOP的溶解性、乳化性高于AOP,而AOP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及氨基酸总量均高于EOP。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麦芽糊精(MD)为原料制备不同接枝度的SPI-MD聚合物,研究比较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处理方式对不同接枝度下的SPI-MD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如溶解度、疏水性、持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泡沫稳定性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喷雾干燥样品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高于冷冻干燥样品;冷冻干燥样品则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另外,两种干燥样品的乳化稳定性非常接近。不同接枝度的两种干燥样品起泡性差异较大,且泡沫稳定性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上销售的3种大豆分离蛋白以及酪蛋白酸钠为原料,比较了它们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等表面活性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差异较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相差不大.分析结果有助于为不同食品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SPI)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将2%(W:V)的大豆分离蛋白(pH 7.0)在80,90,100℃下分别热处理15,30,60,100,180 min后,测定其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疏水性、变性程度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2%SPI经80℃热处理,除乳化稳定性有所下降外,其它功能特性无显著性变化;在90,100℃热处理1 h后,起泡性显著提高,但泡沫稳定性及乳化特性损失较大.因此,高温热处理适当时间,有利于SPI溶解性的改善.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起泡性与溶解性呈中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紫苏分离蛋白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彩虹  刘晔  刘大川  李江平  李俊 《食品科学》2011,32(17):137-140
为了开发紫苏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紫苏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随pH值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等电点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在pH7.0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凝胶性均不及大豆分离蛋白。但紫苏分离蛋白的吸油性仅稍小于大豆分离蛋白,此外,在紫苏分离蛋白的蛋白质质量浓度为3g/100mL以后,其乳化稳定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基本相当。紫苏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质强化剂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豆乳清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过膜分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pH对大豆乳清蛋白的溶解特性、起泡性能及乳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大豆乳清蛋白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乳清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起泡性,但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不如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乳清蛋白主要包含6种成分。  相似文献   

14.
董原  任健  杨勇 《粮油加工》2010,(2):20-22
南瓜籽粕经醇洗、盐提酸沉后制得南瓜籽分离蛋白,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比较。发现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稍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而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都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稍稍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南瓜籽分离蛋白SDS-PAGE显示南瓜籽分离蛋白由9条主带组成。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20~90℃下商业用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性。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5%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及疏水性逐渐提高,起泡能力逐渐增强,泡沫稳定性则逐渐下降;将不同温度下5%大豆分离蛋白中的可溶性蛋白采用离心方法分离后发现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表现出与5%大豆分离蛋白相反的趋势,尤其在20~40℃的溶解温度下可溶性蛋白的起泡性远远优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研究结果也说明,溶液中高比例可溶性大豆蛋白的存在可能有利于蛋白质泡沫的形成,但不能对泡沫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大豆蛋白在溶液中的构象也会影响其起泡性。  相似文献   

16.
高固形物浓度酶解反应具有终产物浓度高、废水少、冷却和浓缩能耗低、设备尺寸小等优点,是蛋白控制酶解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提高固形物浓度对风味蛋白酶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分子量分布、溶解性、分散稳定性、持水力、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风味蛋白酶控制酶解制备的m SPI,其产物溶解性、分散稳定性、起泡性均提高,持水力、乳化性、泡沫稳定性降低。在相同水解度下,随着固形物浓度的提高,m SPI的分散稳定性、持水力、乳化性均呈上升趋势。当水解度8%时,低浓度酶解产物起泡性高于高浓酶解产物,而水解度超过8%时,高浓酶解产物起泡性大体高于低浓酶解产物。风味蛋白酶制备的m SPI的溶解性与酶解固形物浓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浴加热、超声波和微波辐射三种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方法对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加热方法对蛋白起泡性影响较大,提高53.2%;微波辐射方法对蛋白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有明显改善,分别提高5.0%、70.3%、6.5%、35.8%;超声波方法对蛋白乳化稳定性及起泡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乳化稳定性提高51.6%;三种方法以微波辐射改性方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苏现波  尚会霞 《食品科学》2016,37(17):115-120
以碱提酸沉法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为原料,分别考察了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的功能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等电点(pH 4.0)时,马铃薯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而泡沫稳定性最好。在较低NaCl浓度(<0.2 mol/L)时,蛋白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高浓度的NaCl(>0.2 mol/L)对上述性质具有抑制作用;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NaCl浓度为0.4 mol/L时具有最大值。在4~80 ℃范围内,蛋白质的各项功能性质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溶解性、持水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在40 ℃时最佳,乳化性在60 ℃最佳。  相似文献   

19.
胰蛋白酶水解对荞麦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倩  唐传核  杨晓泉 《食品科学》2010,31(5):244-247
研究胰蛋白酶水解及热处理对荞麦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解度的增大,蛋白质溶解性增大,表面疏水度降低,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升高,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下降。热处理使荞麦蛋白溶解性上升,表面疏水度增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下降,起泡能力上升,并且加热处理可抑制由于水解度下降导致的泡沫稳定性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超高压(200、400、600 MPa)和加热处理(60、80、100℃)对菜籽蛋白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持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可以提高溶解性,而加热处理会降低溶解性;超高压及加热处理对菜籽蛋白乳化稳定性影响无规律,但整体呈改善作用;超高压处理对菜籽蛋白的起泡性有促进作用,加热处理对泡沫稳定性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00℃加热处理的菜籽蛋白持水力提高了144. 67%,600 MPa处理的菜籽蛋白持油力提高了201. 81%; 100℃加热处理的菜籽蛋白二级结构变化最显著(P 0. 05)。研究认为,超高压和加热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菜籽蛋白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