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 ,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1 ] 。临床上并不少见 ,自 1 984年以来 ,共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2 97例 ,其中自 1 995年 2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大粗隆上 3~ 5cm直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75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5例 ,男 4 3例 ,女 32例。年龄 5~2 5岁 ,病程 4~ 2 0年 ,幼时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史。均为双侧 ,有不同程度的尖臀。有典型的外“八”字步态 ,快走或跑步时呈“鸭步态”跛行。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划…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症多由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引起臀部肌纤维化挛缩所致。不典型病例由于未能早期诊断而贻误治疗。 1994年3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不典型臀肌挛缩症病例 15例 ,采用沿大转子后上入路松解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男 5例 ,女 12例。年龄 12~ 2 1岁 ,平均 14岁。均为双侧病变。临床表现 :慢速走路无明显异常 ,但跑步稍呈“外八字”步态 10例。坐位时双膝间距离增宽 8例 ,不能并腿下蹲 7例。下蹲明显“划圈征”或“蛙式征”5例。X线检查 :骨盆狭窄 2例均为女性。手术均采用大转子后上 2cm弧形切口 ,长约 5~7cm ,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臀肌挛缩症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多见于儿童,其手术方法有多种。1982年6月~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功能恢复较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12岁。单侧5例,双侧26例。其中28例有多次臀肌注射史。患儿多因步态异常或双下肢不能下蹲,坐位时两下肢不能交叉而就诊。1.2临床表现患儿多呈外“八”字步态,快走不稳,呈跳跃式,髋关节活动有弹响或有下蹲障碍,坐位时双膝不能并拢,下蹲时双髋关节可呈现蛙腿征,臀部触及发现单侧或双侧臀肌萎缩及沿臀肌方向上条索状块。1.3治疗方法均采取手术…  相似文献   

4.
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臀肌挛缩症发病原因是臀部肌肉及筋膜发生纤维化挛缩继发引起髋关节外展 ,外旋畸形。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屈曲障碍 ,表现为下蹲、坐位、行走姿势异常〔1〕。本科自 2 0 0 1~2 0 0 3年收治 9例臀肌挛缩症 ,术后随访 2年 ,效果良好 ,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主要护理经验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例患者 ,男 2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16 1岁 ,单侧 1例 ,双侧 8例。 9例患者皆来自农村和小城镇 ,皆实行臀肌筋膜松解术 ,术后所有患者步态和功能明显改善。2 护理体会2 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多为青少年 ,求治心切 ,但又…  相似文献   

5.
臀肌挛缩症 (glutealmusclecontracture ,GMC)是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患之一 ,多见于儿童。对该病病因、手术方式也有许多不同看法 ,国内外报道很多[1~ 3 ] 。我院自 1993年1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 2 9例 ,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男 2 4例 ,女 5例。年龄 5~ 14岁 ,平均 7.5岁。病变均为双侧。全部 2 9例均有多次臀肌注射史 ,注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 ,其次为庆大霉素。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站立位双足“外八字”畸形 ,行走时下肢…  相似文献   

6.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右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术。术后立即将双下肢于并膝位 ,回病房后膝下垫枕于屈髋 45~ 60°、屈膝 30°位置。术后 2~ 3d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卧位行屈伸髋功能锻炼 ,同时行“缩短侧”下肢皮牵引 ;(2 )大腿交叉锻炼 ;(3)双膝交叉坐立 ;(4)踩直线步行 ,幅度和强度逐渐加大 ,维持 2~ 3个月。结果 :2 6例 ,2 4例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消失 ,1例好转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减轻 ,双下肢不等长 ,1例因没有坚持锻炼 ,效果差。结论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 ,多由于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采用双侧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带松解 ,术后功能锻炼 ,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86例 ,男 72例 ,女 14例 ,年龄 6~ 16岁 ,平均11.2岁。单侧 68例 ,双侧 18例 ,臀大肌挛缩 5 8例 ,余为臀中肌、臀小肌挛缩 ,2 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倾斜 ,X线片示无骨性改变 ,Ober征阳性。主要临床表现 :跛行步态 ,坐位时双腿不能在膝上交叉 (搁腿 ) ,下蹲时双膝分开呈“蛙腿征”。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对挛缩的臀肌进行松解。2 术后第 2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2 .1 步态训练术后 48h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一字步”训练。方法 :患者挺胸抬头 ,双上肢平举 ,嘱患者双下肢交叉直线走 ,开始每日 5次 ,每次 3~ 5mi…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注射后臀肌挛缩症40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89年7月~1995年7月手术治疗408例有明确注射史的臀肌挛缩症儿童。除1例外均采用了挛缩带切断术。平均随访2年5个月,手术治愈率为98.1%。手术见臀部肌肉率缩主要为臀大肌、臀中肌,其发生频率分别为87.3%和71.8%。单纯的臀大肌挛缩占28.2%,臀大肌、臀中肌同时挛缩占40.2%,臀大、中、小肌均挛缩占18.9%。文章认为要获得良好地手术效果须切断所有术中能感觉得着的挛缩组织,并立即检查松解效果,术后维持适当地并腿屈髋体位及尽早功能锻炼。文章还对本症的命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1990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病人143例,其中伴骨盆倾斜患者3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重点探查臀大肌,臀中肌的挛缩情况并视具体情况行松解或肌腱延长术。(2)观察,分析臀部肌内解剖以探讨臀肌挛缩症病人发生骨盆倾斜的机制,结果:(1)经随访,手术后除1例遗留轻微踊行,1例遗留约6度骨盆倾斜外,余病人均步态正常,骨盆倾斜消失,达到临床治愈。(2)结合解剖学观察及术中所见,认为单纯臀大肌挛缩不会导致骨盆倾斜,臀中肌挛缩才会导致骨盆倾斜。结论:臀中肌挛缩是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病人的发病机制,对此类病人只要早发现,治疗方法正确,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海高  郑雨龙  陈荣权 《中国骨伤》2000,13(12):754-755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 ,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曲障碍 ,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 1996年 4月以来 ,我科采用俞氏[1] 环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切口入路、单纯松解挛缩组织法 ,治疗该症患儿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 4月至 1998年 2月 ,我们治疗 2 0例 40侧髋关节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5~ 17岁。术后随访 4月~ 2年 ,以步态 ,弹跳感 ,并膝下蹲和搁腿试验的改善程度评估疗效标准。 2 0例中随访满意率达 10 0 % ,3例属良的结果中 ,1例 9岁 ,属重型 ,术前站立时双膝、双足均…  相似文献   

11.
张雷  潘丽华  姜秀珍  夏露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81-1882
目的:结合临床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不同类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臀肌筋膜挛缩症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分析恢复效果。结果:步态异常组75例患者行挛缩臀肌筋膜松解,术后1月治愈率达97%;跛行组21例患者行臀肌筋膜松解及臀中肌延长,术后2月治愈率达9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关节不稳等并发症。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术后应对不同患者实行个体化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5-43岁,病程10-35年。结果:随访时间3月-3年,平均1年8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伴发骨盆倾斜所致下肢假性不等长9例(占39.12%),要后畸形矫正;术前肢体等长,术后出现肢体不等长2例。病变范围均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结论: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患中,因骨盆倾斜所致肢体假性不等长表现的相对较多,应重视此伴发症的处理。术中注意重点松解臀中肌,臀小肌的挛缩,延误治疗可能会影响骨关节的发育或引起骨关节的继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9-12采用臀肌挛缩带Z形延长术与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137例臀肌挛缩,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臀肌挛缩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1年,平均6.7年。术后6例出现切口血肿,3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手术部位感觉减退,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97例,良22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8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岁、Ⅲ级臀肌挛缩、术中并膝屈髋≤120°,内收内旋≤20°、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是臀肌挛缩手术治疗疗效为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臀肌挛缩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松解挛缩组织,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经验,探讨本病分型与手术范围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分型术中分别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至髋关节囊后方。结果160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48例,随访时间6个月~10.5年,平均6.7年,优良率96.6%。结论对臀肌挛缩症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显露相应的手术范围,并实施相应的手术,术后早期锻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是由马承宣教授1978年首次国内报道[1]。该手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我院1994年8月~1998年6月收治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8例,应用小切口选择性切断臀肌挛缩带,效果满意。现就本病的发病机制,手术方式,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11岁,均为双侧。均有反复多次青霉素钾盐注射史,不伴有其它髋部疾患史。二、临床表现 患儿是蛙式步态。站立时尖臀畸形。5例下蹲时双膝必须分开作向外“划圈”动作。3例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位,双…  相似文献   

16.
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分析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术前行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术中对臀中肌和臀小肌进行探查并将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结果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假性长肢侧臀小肌挛缩者 76例,占 90%。随访 68例,平均 2.6年, 63例完全矫正,其中 61例一次手术矫正, 2例再次矫正; 3例部分矫正;余 2例因臀肌外展肌肌力减弱致术后步态轻度不稳。结论 臀中肌与臀小肌挛缩是导致骨盆倾斜的重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术前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切口,使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  相似文献   

17.
沿股骨大转子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6~ 15岁 ,平均 8岁 ,病程 3~ 10年 ,平均 6 .5年 ,均为双侧 ,其中弹响髋 36例 ,骨盆倾斜致肢体不等长 9例。本组 42例均有典型的外“八”字步态 ,并膝不能下蹲 ,划圈征及交腿试验 ( ) ,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史 ,变性肌筋膜依次为臀中肌、臀大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1.2 手术方式侧卧位 ,术侧屈髋屈膝 90°。采用经大转子上后 2cm弧形切口 ,长 4~ 6cm。臀中肌表面髂胫束和不同程度的阔筋膜张肌浅面的臀肌筋膜挛缩可在直视下切断直至臀大肌缘 ,显露臀中肌及股…  相似文献   

18.
赵红武  胡健  陈杰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3-102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诊断治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臀肌挛缩致下肢不等长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在3~28岁,平均12岁。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6例骨盆倾斜完全矫正,腰椎侧弯消失,髋关节内收内旋正常,双下肢等长。结论对于臀肌挛缩引起骨盆倾斜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的患者,术前临床分析、术中正确松解以及术后恰当的物理锻炼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青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自 Valderrama( 1 970 )报告以来 ,国内外已有众多手术方法和疗效报道 ,多为 1 8岁以下的病例。现将我科 1 994年~ 2 0 0 0年收治的青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采用手术及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70例 ,男 31例 ,女 39例。年龄 1 8~ 2 5岁 ,平均 2 1 .5岁。病变均为双侧及反复苯甲醇青霉素臀部肌肉注射史。病程 1 0~ 1 7年 ,平均 1 5.6年。检查 :步态异常 70例 ,其中蛙式步态 65例 ,均有端坐高腿试验阳性 ,并膝下蹲试验阳性 ,弹响髋等 ;内收、内旋及屈髋受限。X线片检查髋关节及骨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2例(104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术,其中轻型19例、中型25例、重型8例。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并膝下蹲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术后臀肌挛缩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0%(优32例、良15例、可5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臀肌挛缩量化评分分别为(50.6±17.2)和(89.9±7.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摇摆步态2例、伤口积液1例,无感染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