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脑组织结构在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的信号特点及各向异性。资料与方法 对20名正常人行DTI,分析其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感兴趣区(ROI)进行ADC及FA值的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扩散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男女之间比较,同一部位的ADC及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结构而言,左右侧的ADC或FA值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上脑脊液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其余脑组织呈不同程度的较低信号,且信号差别不大。侧脑室体部内的脑脊液与其他ROI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ROI之间的ADC值则无差异(P〉0.05)。FA图可以清晰反映脑白质纤维,呈明显的高信号。不同白质纤维的FA值不一致,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最大,并与胼胝体膝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测量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按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外囊逐渐降低。侧脑室体部内脑脊液的FA值最低。结论 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及信号不同。ADC图主要体现脑脊液与其他脑组织的差异,而FA图可以清晰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并能定量反映不同部位各向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扩散张量成像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Alzheimer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Alzheimer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aMCI患者、20名AD患者、20名正常对照者(NC)行DTI检查,分别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测ROI的FA值和ADC值。结果:NC组与aMCI组、aMCI组与AD组比较扣带束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C组与AD组比较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颞叶、海马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CI患者扣带束FA值异常降低;AD患者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降低和颞叶、海马ADC值增高,提示DTI检查有助于aMCI、AD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量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以及探讨其相关的微观病理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仪,对34例Ms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分别测量MS组和对照组的9个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平均弥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这9个部位包括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侧脑室旁白质、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以及小脑中脚。比较两组NAWM之间的MD和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S组的NAWM的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胼胝体体部、内囊、侧脑室旁及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更为显著(P〈0.01);MS组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体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及内囊、侧脑室旁发现明显降低(P〈0.05),以后4个部位更为显著(P〈0.01),而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小脑结合臂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TI定量研究可以探测到多发性硬化的NAWM所出现的微观病理改变,表现为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幅度明显升高,以幕上明显,并且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等白质纤维明显失去正常的方向性。DTI在对白质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脑白质细微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HIV阳性者(阳性组)和83例HIV阴性者(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测定双侧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压部及双侧胼胝体干脑白质感兴趣区(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及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后支、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通过FA值和ADC值的异常改变而发现HIV阳性患者内囊及胼胝体区脑白质结构的细微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胼胝体纤维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胼胝体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vMCI患者(32例)、正常年老组(25例,年龄≥60岁)和年轻组(30例,年龄20~39岁)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获得胼胝体的平均扩散(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分别测量压部和膝部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MCI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的ADC值较年老组高,而FA值较年老组低.年老组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均低于年轻组相应部位的FA值(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ADC值均大于年轻组(P<0.05).vMCI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96,P<0.05),而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03,P<0.05).结论 vMCI病人胼胝体完整性受到破坏,故胼胝体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脑缺血性疾病与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所导致的脑缺血性疾病患者32例,临床确诊为复发缓解型MS患者18例,均行头颅MR常规及DTI横轴面扫描。测量这些患者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压部以及额叶白质、枕叶白质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结果 MS患者的FA值在胼胝体的体前部、体后部和压部分别为0.67±0.12、0.67±0.09、0.71±0.01,较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为0.75±0.05、0.72±0.05、0.76±0.06)降低(t值分别为3.443、2.281、1.846,P值均〈0.01);MS患者在胼胝体膝部、额叶白质和枕叶白质FA值分别为0.63±0.13、0.34±0.08、0.29±0.06,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为0.69±0.08、0.34±0.05、0.加±0.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1、0.137、5.449,P值均〉0.05)。结论 DTI可以在活体无创性地对脑白质进行检测和评价,对鉴别脑缺血性疾病和MS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 对 aMC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 aMCI 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 DTI 扫描,测量两组受试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的内囊后肢、小脑中脚、上纵束、下纵束、下额枕束和扣带束的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CI 组双侧下额枕束的 FA 值均较对照组低,右上纵束的 ADC 值较对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部位白质纤维束的 FA 和 ADC 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M-CI 患者的下额枕束和上纵束发生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DTI 对于aMC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不同年龄及性别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 连续采集277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其中男119例,女158例,年龄20~81岁,分为20~29岁组(男19例、女19例)、30~39岁组(男26例、女40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0例、女35例)及≥60岁组(男10例、女15例)共5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FA值,比较其弥散特征,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间FA值可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分别为0.788±0.047、0.796±0.052,膝部显著低于压部(t=-2.148,P=0.033).膝部与压部FA值均为男大于女,膝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压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5).膝部及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膝部及压部FA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17,P=0.651;F=1.140,P=0.338).结论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FA值显著低于压部,膝部与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均为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胼胝体磁共振轴位扩散张量成像(DTI)与矢状位DTI各向异性(FA)可能的差异,探讨2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6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轴位和矢状位DTI扫描,年龄18~78岁。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对相同部位的轴位和矢状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矢状位上测量的胼胝体膝部FA值大于轴位,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3,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在矢状位与轴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结论:矢状位与轴位DTI测量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不同,矢状位DTI能研究胼胝体各个区域各向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评估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脑结构损伤情况。方法25例急性(5.0 d±1.44 d) CO 中毒患者和37例性别、年龄、利手、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DTI 扫描,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像,并分别测量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黑质、海马、额叶白质(侧脑室前角前下方、侧脑室体部上方)、尾状核头、苍白球、丘脑、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枕叶白质(视中枢)、顶叶白质(侧脑室体部上方)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共26个感兴趣(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组间配对 t 检验。结果病患组双侧苍白球、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黑质、右侧小脑、左侧额叶下部白质、右额叶上下部白质、胼胝体膝部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病患组右侧黑质、左侧苍白球的 ADC 值显著降低(P <0.05),病患组右额叶上下部白质及双侧枕叶白质 ADC 值显著升高(P <0.05)。结论急性 CO 中毒患者广泛脑微结构受损,提示脑微结构的原发损伤可能是 CO 中毒迟发性脑病潜在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为PVL合并脑瘫患儿1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及DTI检查,并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测量病例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皮质脊髓束(内囊膝、内囊后肢、大脑脚及脑桥水平)、基底节区核团(尾状核、豆状核)感兴趣区的FA值差异.结果 双侧内囊膝、内囊后肢、脑桥、胼胝体压部、膝部及双侧大脑脚的FA值在病例组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豆状核、尾状核的FA值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膝部任意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双侧内囊膝、脑桥、双侧大脑脚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内囊膝、脑桥、双侧大脑脚治疗前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可显示脑白质细微结构变化,其FA值在PVL合并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恢复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DTI参数ADC值、部分各项异性(FA)值及神经密度在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并获取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47例正常人按照年龄段分为10组,行颅脑DTI,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嘴部ROI的ADC值、FA值及神经纤维数,并计算神经密度。结果:①男性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随年龄增长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男性及女性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FA值随年龄增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基本上符合升高—相对稳定—下降的趋势。③男性及女性的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神经密度随年龄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在>3~6岁组,女性胼胝体嘴部的ADC值显著高于男性(P<0.01);在40岁以上男性,胼胝体膝部的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女性(P<0.01);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和FA值、胼胝体嘴部的FA值和神经密度在各个年龄段内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FA值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生长发育及老化的整个过程。②本研究所获得的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FA值及神经密度可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DTI评价不同期HIV相关性痴呆脑白质微细结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瑞利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36-1039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不同期HIV相关性痴呆(HAD)患者脑白质微细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7例HAD患者(中重度组9例,亚临床组8例)及1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