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对灯盏花素的增溶性能并探讨其增溶机制; 研究PAMAM树状聚合物对灯盏花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测定和比较了G1、G1.5、G2、G2.5代PAMAM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时对灯盏花素的增溶量; 另将1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 每组6只, 分别以灯盏花素及灯盏花素-PAMAM灌胃,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药物浓度。在pH小于7.0时, PAMAM树状聚合物对灯盏花素的增溶量随着PAMAM代数、浓度和溶液pH的增加而增大, 其增溶机制为灯盏花素的羧基与PAMAM的伯胺和叔胺发生静  电作用; 灯盏花素、灯盏花素-PAMAM口服给药的Cmax分别为 (119.65 ± 9.36) 和 (518.17 ± 17.07) ng·mL-1, AUC0-8 h分别为 (370.09 ± 63.08) 和 (1 219.47 ± 201.87) ng·h·mL-1, 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 0.01)。说明PAMAM能显著提高灯盏花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大改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迟发性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室肌细胞迟发性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结果 灯盏花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Ik,0 0 1g·L-1灯盏花素使Ik 增大 4 4 6 % (0 0 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灯盏花素二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在不同溶剂以及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采用溶解度法测定电离常数(pKa);采用摇瓶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对灯盏花素水溶液在25、37℃时的稳定性以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NaHSO3对灯盏花素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灯盏花素是一个弱酸性物质,pKa为3.29,在水中的溶解度受pH值的影响很大,油/水分配系数为0.27,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在25℃时,灯盏花素在pH值为2~5的水溶液中较稳定;在37℃时,在pH值为3~5的水溶液中较稳定,在水中存在专属性酸碱催化降解机制。EDTA-2Na和NaHSO3可明显提高灯盏花素在水中的稳定性。结论:理化性质的研究为灯盏花素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证了提高灯盏花素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拟制备灯盏花素胃漂浮缓释片,研究剂型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HPLC建立灯盏花素胃漂浮缓释片的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制剂的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性能.结果 制备的3批灯盏花素胃漂浮缓释片中灯盏乙素的含量合格,RSD%为1.22;在偏碱性条件下,3批灯盏花素胃漂浮缓释片的释放性能基本稳定,均能达到胃漂浮缓释片体外累积释释放的要求.灯盏花素胃漂浮缓释片漂浮性能表明在胃液中持续漂浮达8h以上.结论 该制剂具有提高灯盏乙素利用率的优点,延长药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有利于灯盏花素以原形药的形式吸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测定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特性。方法用培养于Transwell上的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素双向转运;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及HPLC的方法测定介质中灯盏花素或灯盏乙素的转运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灯盏花素与灯盏乙素的双向转运Papp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Papp(A-B)均小于1×10-6cm.s-1,流出率ER均大于2。结论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灯盏花素Papp具可行性。灯盏花素在Caco-2细胞单层吸收上存在明显外排,这可能是其生物利用度极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Caspase-3、NF-κB p65表达的研究。方法:本实验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喂服灯盏花素。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灯盏花素中剂量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用药4周后,检测NF-κB 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Caspase-3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Caspase-3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光镜显示:灯盏花素各剂量组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①灯盏花素能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降低转氨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②灯盏花素可以降低Caspase-3、NF-κB p65表达,抑制星状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加强控制灯盏花素注射液的质量。方法取清洁级大鼠,体重180~200 g,雄性,用YLS-14B血栓生成仪,将刺激电流控制在1 mA,电刺激时间定为3 min,建立大鼠单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活血化瘀的功能。结果比较大鼠颈总动脉单侧血栓全阻塞时间,灯盏花素注射液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延长率>60%,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生物活性符合规定。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生物活性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用灯盏花素应用情况,提高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应用情况。结果:100份含注射用灯盏花素病历中,73例遵循中药注射剂辩证辨病相结合使用原则;13例溶媒种类及用量符合说明书规定;96例未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结论:我院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提高灯盏花素注射液澄明度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灯盏花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用灯检率的高低来衡量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澄明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pH值调至7.5,-10.0℃冷藏,按1.0 ml/10000药液的量加入吐温-80.结论采用最佳制备工艺来制备灯盏花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的抗氧化作用及拮抗硒对大鼠肝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人类允许的最高摄入量 (UL upperlimitofintake)硒所致毒性的拮抗作用。 方法 采用体外化学发光法测定灯盏花素清除亚硒酸钠 (Na2 SeO3)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的能力、动物模型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肝脏丙二醛 (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灯盏花素能有效清除由Na2 SeO3产生的ROS。动物实验中补UL硒及灯盏花素组大鼠肝脏MDA含量低于仅补UL硒组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高于仅补UL硒组 ;肝组织切片显示受损伤程度与仅补UL硒组相比减轻。结论 灯盏花素能有效拮抗UL硒所致的毒性 ,其机制与灯盏花素清除硒产生的ROS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冰片对灯盏花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冰片对灯盏花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大鼠尾静脉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乙素24 mg.kg-1)及灯盏花素冰片注射液(灯盏乙素24 mg.kg-1 冰片0.96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灯盏乙素的浓度,BAPP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灯盏乙素在0.05~6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灯盏花素与冰片配伍给药可使灯盏花素中灯盏乙素的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和t1/2γ较单独给药时明显减小[t1/2α:(1.87±0.14)vs(3.46±0.45),P<0.01;t1/2β:(11.18±2.07)vs(14.74±2.89),P<0.05;t1/2γ:(53.31±8.21)vs(161.16±15.48),P<0.01],而K12较单独给药时明显增大[(0.120±0.042)vs(0.039±0.037),P<0.05]。结论:冰片可加快灯盏花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消除。  相似文献   

13.
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对52例糖尿病足溃疡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654-2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52·2%(P<0·01),在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博莱霉素A5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H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灯盏花素对照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除正常组及灯盏花素对照组外,其余2组大鼠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于造模后d1分组予以给药,于给药7、14、28d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每次每组6只。应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及H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治疗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表现一致,但较模型组减轻;在不同时段灯盏花素治疗组TGF-β1及H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降低TGF-β1和HA含量,减轻博莱霉素A5致大鼠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灯盏花素固体自微乳剂(灯盏花素-SSMEDDS),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工艺,研究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和用量,筛选灯盏花素固体自微乳剂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结果灯盏花素固体自微乳剂的处方中,灯盏花素、GTCC、吐温-20、PEG-400、Transcutol-P、甘露醇的质量比为0.75∶0.69∶10.0∶7.02∶16.36∶65.17;乳滴粒径为34.62 nm;溶出度受溶出介质的影响为:人工肠液>水>人工胃液。结论自微乳剂能够改善灯盏花素的难溶性,固体自微乳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阳离子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灯盏花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考察灯盏花素普通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灯盏花素阳离子脂质体性质稳定,包封率为(76.42±1.973)%,平均粒径为(186±35) nm,Zeta电位为(48.9±9.83) mV。灯盏花素普通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的释放过程的拟合方程分别为lnln[1/(1-Q)]=0.779 7lnt-2.318 7(r=0.973 9)和lnln[1/(1-Q)]=0.355 3lnt-3.197(r=0.989 9)。结论:确定了最优处方,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且状态稳定的灯盏花素阳离子脂质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乙在甲醛复制的内脏炎症痛中的作用及其对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内脏炎症痛组、溶媒组和灯盏花素乙组。观察:①鞘内注射灯盏花素乙后大鼠行为学变化,以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2h,计算疼痛分数;②致痛后30min取脊髓,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OS活性、NO产量和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①灯盏花素乙组在前90min内疼痛分数低于内脏炎症痛组(P<0.05orP<0.01);②内脏炎症痛、溶媒和灯盏花素乙组脊髓的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P<0.01),灯盏花素乙组低于内脏炎症痛组(P<0.01)。结论①灯盏花素乙能减轻甲醛复制的内脏炎症痛;②灯盏花素乙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内PKC的激活,进而抑制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脂质体/水分配系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 ,初步揭示灯盏花素与磷脂分子间相互的作用机理 ,探讨灯盏花素口服吸收机制 ,并且解释一些因素影响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的规律。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灯盏花素的脂质体 /水分布系数。结果与灯盏花素的油 /水分配系数随着 pH值的增加而减小相反 ,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大 ;磷脂浓度增大 ,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有增大的趋势。结论药物与磷脂膜的作用除疏水相互作用 (hydrophobicinteraction)外 ,离子间静电、氢键等相互作用占了很大比例 ;初步推测灯盏花素的吸收差可能是因为其吸收有除简单的被动转运外的其它机制 ;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包封率影响因素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 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2例 ,除常规给予消心痛、肠溶阿斯匹林、维生素 E、静脉点滴硝酸甘油 2 .5 mg~ 5 mg,胸痛发作时含化硝酸甘油 0 .5 m g外 ,同时静脉点滴灯盏花素 ;对照组除不用灯盏花素外其余治疗药物相同。结果 :灯盏花素组较对照组治疗期间胸痛发作次数减少 (P<0 .0 5 )。心电图明显改善 (P<0 .0 5 ) ,结论 :灯盏花素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心电图明显改善 ,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研究灯盏花素(BC)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同样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而灯盏花素组病例,每天1次,加用灯盏花素20mg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0d。对患者进行用灯盏花素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P)。结果譹灯盏花素组神经功能缺失,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0%(P<0.05)。譺灯盏花素组患者病灶一侧CVDP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V)用灯盏花素治疗中及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较对照组亦有显著增加(P<0.05)。血管阻力(R)、弹性及临界压力(CP)经灯盏花素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病灶对侧大脑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注射液治疗ATCI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使部分CVDP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