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两姐妹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启动子和18个外显子片断,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异常电泳条带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姐妹2人及其父亲,叔叔,祖母均发现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与GeneBank对照证实第1879位G→A碱基置换,氨基酸的改变为丙氨酸→苏氨酸(A606T突变),其母亲和女儿经测序并未发现此突变位点。结论:姐妹2人均为LDL-R基因存在A606T杂合错义突变,并均来自其父系亲属;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临床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患者家系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研究及其基因突变分析,旨在探讨其分子病理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血脂、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表达量和功能;以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3500区域片断,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排除由该突变导致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用降落式PCR方法,在同一程序中分别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突变后验证其父母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LDL-R的表达量和结合功能显著下降(分别为正常人的13.6%和21.1%);ApoB100基因3500区域未见突变,LDL-R基因第1864位碱基T取代了G发生纯合错义突变,导致第60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变成脯氨酸(D601Y)。其父母LDL-R基因发现了相同的杂合突变,经检索该突变在我国未见报道。结论:证实家系先证者存在LDL-R基因突变,分别来源于父系和母系的遗传,该突变可能是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D601Y也可能是我国FH患者LDL-R基因一种新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个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GSD 1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GSDⅠa患者家系资料和亲属外周血标本,PCR法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的5个外显子,并测序比对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肝组织学检查及家系分析,患者诊断明确。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患者p6-Pase基因5号外显子密码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在其父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727G→T杂合子突变,导致剪切点突变;其母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1071C→A杂合子突变,导致第331位密码子编码的A转变为E。结论患者的祖父及外祖母为首发突变者。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4代家系成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探讨该家族FH可能发病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结合DNA测序,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 Bank比对寻找突变;采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位点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和PCSK9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第6号外显子发生Cys276X杂合无义突变,为半胱氨酸改变为提前终止密码子,使终止密码子在第276位提前出现,为致病性突变,国内尚无报道;另外,第15号外显子发生Arg744Arg同义突变.其母未发现上述突变,未检测出患者及其家系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突变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突变.结论:此患者及家系LDL-R基因存在Cys276X无义突变,可能是FH的致病突变,该突变是我国FH患者LDLR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中国人Wilson病(WD)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苷酶(ATP7B)基因突变热区,对成人WD一家系成员进行早期基因诊断和突变特征分析.方法 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TP7B基因第8、12、13号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双向测序,然后应用在线BLAST软件分析.结果 Ⅰ1、Ⅰ2(先证者)、Ⅱ1和Ⅱ2第8号外显子存在Arg778Leu(2333G> T)错义杂合突变,且均伴有Leu770Leu( 2310C>G)同义杂合突变;Ⅰ1、Ⅰ 2、Ⅰ3和Ⅱ1第12号外显子存在Lys952Arg(2855A>G)错义杂合突变;所有受检者第13号外显子均未存在突变.结论 对有先证者的Wilson病家系成员应进行ATP7B基因第8、12、13号外显子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症状前患者和携带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家系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β( thyroid hormone reecptorβ)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家系5名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GR分段扩增TRβ基因1-10号外显子,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检测突变位点.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有2名成员TRβ基因第10外显子1642位核苷酸发生C转换为A的错义突变,使该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苏氨酸(P453T),此种突变为杂合子突变.结论 经基因测序检测诊断证实患者TRβ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P453T突变,该突变可能导致了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BMPR2 )基因突变是否能导致中国汉族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  方法 :对一个独立的家族性PPH家系和 1 0例散发患者及 1 0 0例正常人进行BMPR2基因突变扫描 ,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BMPR2基因 1~ 1 3号外显子 ,自动测序仪检测突变。  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BMPR2基因第 4 91密码子位置发生C→T转换 ,使精氨酸 (R)变为色氨酸 (W)。家系中另两例患者也携带此突变 ,而其他家系成员和散发病例以及正常人均未发现BMPR2基因 1~ 1 3号外显子的异常改变。  结论 :BMPR2基因R4 91W错义突变能导致家族性PPH ,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一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亚型JLN综合征 (JLNS)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以期发现中国人特有的JLNS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一JLNS家系进行KCNQ1及KCNE1的基因检测。结果 在先证者及其姐姐的KCNQ1基因的第 1 5外显子发现一错义突变 :2 0 37(G→A)、G6 4 3S ,还有另一突变是KCNQ1基因外显子 2a的第 2 2 7位核苷酸C被T代替 ,其编码的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所代替。而这两突变分别来自其表型正常的父母亲。结论 JLNS可由KCNQ1基因上复合的杂合突变所引起。在中国QT延长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两个JLNS的新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探讨其分子病理机制。方法以1例临床诊断为FH纯合子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降落PCR方法,在同一程序中分别对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检索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此外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载脂蛋白(Apo)B100基因Q3500R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 B100缺陷症。结果该患儿及其父亲第4外显子发生Cys^122→Tyr(C122Y)杂合错义突变,同时患儿及其母第9外显子发生Thr^273→Ile(17383I)杂合错义突变,因此该患儿LDLR基因第4、9外显子各存在一个杂合突变,上述突变尚未在FH突变数据库见到。未检测出患儿及其父母Apo B100Q3500R突变。结论此患儿为LDL—R基因存在C122Y、T3831合纯合突变并分别来自其父母;以上两位点突变可引起FH;是FH患者LDL-R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检测1例FⅤ缺陷患者及其家系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Ⅴ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患者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18.3s和44.9s,其FⅤ∶C为26.0%,FⅤ∶Ag为20.3%。患者FⅤ基因第22外显子上发现67868C→T的杂合突变,导致2031Glnstop;同时在患者FⅤ基因第10和16外显子上发现2个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为Arg485Lys和Met1736Val;患者的母亲、二弟、三弟、儿子、侄儿同样存在上述的基因杂合突变和SNP,其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的父亲和女儿为正常野生型,其FⅤ∶C和FⅤ∶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FⅤ基因第22外显子上67868C→T杂合突变,导致2031Glnstop与Arg485Lys纯合多态性的协同作用是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FⅤ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个中国大家系Brugada综合征相关基因SCN5A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个Brugada家系(4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36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在Brugada家系中发现了一个杂合变异,即SCN5A基因第12外显子上发现一个错义变异(A1685G),导致代表组氨酸的558位密码子突变为精氨酸(H558R)。结论:在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已经报道的错义多态位点(H558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一个DMD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40例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基因位点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PELP).结果 在DMD家系中先证者(DMD患者1例)发现了一个纯合变异基因,即Dystrophin基因59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错义变异(G9017A),导致代表精氨酸的2937位密码子转变为为谷氨酰胺(R2937Q).在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此位点的变异.结论 在一个中国DMD家系先证者的Dystrophin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基因的表达量及突变与其宫颈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HPVl6感染患者,其中33例宫颈脱落细胞HPVl6持续阳性(持续感染组),63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阴性(非持续感染组)。采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l6E5、E6、E7及长控制区(LCR)基因表达量,基因测序法检测HPVl6E5、E6、E7及LCR基因突变。结果持续感染组HP~16E5、E6、E7、LCR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20±0.02、0.30±0.02、0.19±0.01、0.53±0.02,非持续感染组分别为0.17±0.02、0.27±0.03、0.16±O.06、0.504-0.04,两组比较P均〉0.05。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3978A→c(144L)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33、63例,4041A→G(165V)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33、63例,4076A—T(同义突变)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28、31例;两组4076A→T突变例数比较,P〈0.01。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E6基因178T→G(D25E)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10、4例,两组比较,P〈0.05;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E7基因647A→G(N29S)与846T→c(同义突变)联合突变例数分别为9、8例,两组比较,P〉0.05;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7761c→T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33、63例,P〉0.05;7727A→c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14、4例,两组比较,P〈0.01。结论宫颈脱落细胞中HPVl6基因表达量与持续性感染无密切关系,HPVl6E5、E6、LCR基因突变与宫颈持续性感染有关,其中HPVl6E54076A→T(同义突变)、E6178T→G(D25E)与LCR7727A→c突变点可能是导致HPVl6持续感染的关键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突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18个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电泳结果异常者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患者及其母亲第10外显子存在一异常条带。DNA测序结果证实患者第10外显子的471位密码子由AGA同义突变为AGG,483住密码子由TGG突变为TAG,导致在483住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报道了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耐药菌株的出现是近年H.pylori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目前根除治疗作用最强的抗生素之一——克拉霉素。目的:研究克拉霉素耐药H.pylori菌株的基因型分布,为快速检出抗生素耐药提供基础。方法:以琼脂稀释法筛选出2002年9月~2003年2月13株原发性、22株获得性克拉霉素耐药H.pylori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克拉霉素耐药H.pylori菌株23SrRNA基因中7种不同的点突变(A2115G、G2141A、A2142G、A2142C、A2143G、A2143C和A2142T)。结果:34株(97.1%)克拉霉素耐药H.pylori菌株发生A2143G突变,其中13株为原发性,21株为获得性;1株(2.9%)获得性耐药菌株发生A2142G突变。结论:我国克拉霉素耐药H.pylori菌株基因型以23SrRNA基因A2143G突变占主导地位,与欧美国家报道的A2142G和A2143G突变率相近不同。  相似文献   

16.
Pseudoxanthoma elasticum (PXE) is a rare, inherited, systemic disease of elastic tissue that in particular affects the skin, eyes,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cently, the ABCC6 (MRP6) gene was found to cause PXE. A defective type of ABCC6 gene (16pl3.1) was determined in two Japanese patients with PXE.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atients have a defect in ABCC6 gene, we examined each of 31 exons and flanking intron sequences by PCR methods (SSCP screening and direct sequencing). We found two novel missense variants in exon 26 and 29 in a compound heterozygous state in the first patient. One is a missense mutation (c.3661C>T; p.R1221C) in exon 26 and the other is a missense mutation (c.4069C>T; p.R1357W) in exon 29. These mutations have not been detected in our control panel of 200 alle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utation identification in the ABCC6 gene in Japanese PXE patients. The second patient was homozygous for 2542_2543delG in ABCC6 gene and heterozygous for 6 kb deletion of LDL-R gene. This case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genetically confirmed case of double mutations both in PXE and FH lo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线粒体基因ND412026A→G突变的糖尿病家系临床特点。方法两个携带此点突变的家系共25人,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以PCR-RFLP法检测线粒体基因ND4区np12026突变,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两个家系中共发现13例该点突变,发现5例糖尿病患者,3例甲亢患者(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未发现耳聋。结论线粒体基因ND412026A→G突变携带者的家系临床表现多样,并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8.
谢新宝  朱启镕  王晓红 《肝脏》2009,14(2):93-9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体内HBV前C区和核心启动子(CP)区热点变异情况。方法82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临产孕妇采用HB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抽提孕妇血清HBVDNA,血清HBsAg、HBeAg采用EIA法检测,半巢式PCR法扩增产妇HBV前C区、CP区核苷酸片段,ABI3730型DNA自动荧光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82例无症状HBV携带临产孕妇中HBsAg单阳性52例,HBsAg、HBeAg双阳性30例;单阳性孕妇中1896G→A变异的检出率为21.2%(11/52),仅测到1例双阳性孕妇存在1896G→A变异,1899G→A变异仅发生在1例单阳性孕妇,且与1896G→A变异连锁出现。1762A→/1764G→A变异总是连锁出现,且仅发生于单阳性孕妇,单阳性孕妇中双变异的检出率为17.3%(9/52)。结论HBV前C区、CP区1896G→A及1762A→T/1764G→A热点变异在无症状HBV携带单阳性孕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BV前C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热点变异可能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例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患儿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的18个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检测PCR产物,对电泳结果异常进行DNA测序。结果: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患儿第10外显子存在一异常条带。DNA测序证实患儿第10外显子发生N515S纯合错义突变。结论:该病例为一个新的LDLR突变位点;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可用于该突变位点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