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1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英国NICE高血压指南与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均把β受体阻滞剂排除在一线降压药之外。理由是β受体阻滞剂在减少心血管风险方面,特别是脑中风疗效不如其他四类降压药。但是复习文献发现,证据多来自2005年以前的临床试验,β受体阻滞剂70%是阿替洛尔,半衰期短,每日1次,不可能平稳降压;受试者多为年龄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奈比洛尔,具有半衰期较长,副反应小的优势,因此不能把阿替洛尔试验的结果强加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头上。加拿大2013高血压教育计划,仍然推荐β阻滞剂为6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一线降压药。欧洲心脏学会与高血压学会的推荐值得学习,他们不再推荐哪一类药是一线降压药,降压药选择要根据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情况。要考虑高血压以外的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临床实践中,真正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的高血压患者不到5%;另外推荐一线降压药的观念与推崇的21世纪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的观念格格不入。大量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救命,服务于抗高血压的战争已经半个多世纪,不应退休。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力衰竭是一组严重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存活率低,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共同通路。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是心衰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参与并促进了心衰的发生发展,又被心衰进一步激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衰的不断发展与恶化。本文就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利钠肽类、炎性细胞因子系统、C反应蛋白及其他神经体液因子与心衰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是广泛用于临床的降血脂药物,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尽管大多数人能很好地耐受这一药物,但极少数人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在人群中其降脂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与基因的多态性有关。本文综述了阿托伐他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阿托伐他汀的个体化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心脑血管病包括脑中风和心脏病,是大部分西方国家和我国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心脑血管死亡率占城市居民总死亡率的40.72%,每年新发脑卒中150多万人,生存患者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美国近40年来,年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减少2%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控制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对象和方法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的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变异后行Sanger法测序验证。1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软件分析,对发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型分析提示本猝死家系为心源性猝死,分析可疑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其父为猝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除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和间歇性QT间期延长(QT/QTc 536 ms/494 ms)外,未发现其他临床线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致病原因为长QT综合征(LQTs)。可疑患者遗传基因检测发现3个罕见基因变异CACNA1C c.G2573A,R858H、SCN1B基因c.C566T,p.T189M、SYNE2 c.C585A,p.C195X。其子也携带同样的三个罕见基因变异。其中CACNA1C R858H突变为肯定致病突变,能够导致LQTs 8型。虽然其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具有明确猝死风险。结论 LQTs 8型是导致该家系猝死的最可能病因,CACNA1C R858H突变是其遗传病因。临床表型分析结合遗传基因检测,能够指导临床更加精准的识别猝死病因,基因检测对于家系成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学科学研究仍然领跑世界,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全球的仰慕与信任,创造了一个个科学的春天,科学复兴时代。人们对科学寄予无限的厚望,使全世界普遍相信,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前沿,技术进步的起搏器。但是,正如2011年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ANGPTL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389例,健康人503例的AN-GPTL3基因 90782C/G多态性并统计各组的多态性频率。结果:冠心病亚组与对照组、冠心病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冠心病心肌梗死亚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9.6%、51.5%和41.6%(P<0.05)。结论:ANGPTL3基因rs1168013位点C/G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相关,ANGPTL3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国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否增加国人冠心病(CHD)的危险。方法 分析169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30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及500名健康人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及血糖水平与CHD及其它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CHD组男女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检出率(%)[男:16.43±1.60μmol/L,(51.3%);女:14.38±11.51μmol/L,(39.3%]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男:13.70±1.49μmol/L,(34.1%);女:12.27±1.39μL,(22.0%)及健康对照组(男:12.37±1.32μmol/L,(24.7%);女:10.65±1.31μmol/L,(10.0%),且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P<0.001)同时,CHD组患者的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百分率和总胆固醇、LDL-C水平等亦明显高于,而HDL-C水平却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冠造阴性组(P<0.01)。(2)各组男性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男性CHD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和同型半胱氨酸中、重度增高率分别是女性的1.31和1.56倍(P<0.001);且男性健康者及女性CHD患者的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r=0.258,P<0.001 andr=0.129,P<0.05)。(3)CHD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68±1.50μmol/L,)亦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一HCM家系中进行心脏型肌钙蛋白Ⅰ基因(TNNI3)、心脏型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家系调查的8例有亲缘关系的对象中5例携带TNNI3 4693C/T(R145W)突变,全部发病,外显率100%.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该突变位点使TNNI3基因第7号外显子143位的精氨酸变为色氨酸,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心尖部肥厚为主,1例表现为室间隔基底段肥厚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微的胸闷.MYH7、MYBPC3及TNNT2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TNNI3基因4693C/T突变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外显率为100%.其携带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肥厚为主,临床表型较好.对于心尖部肥厚为主的HCM家系有必要进行TNNI3的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