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CR技术对Wilson病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Wilson病(WD)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首先设计两对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Rc/CMV载体中。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WD基因第778位密码子由精氨酸(Arg)残基突变为亮氨酸残基(Leu),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Wilson病的发病机制和Wilson病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我们发现的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新的SCN5A基因突变K317N进行体外定点诱变研究,并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K317N的pRc/CMV-hH1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根据突变位置附近的两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AgeI/Sse8387I设计一对定点诱变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PCR扩增,使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Rc/CMV-hH1载体中。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巳经发生突变,SCN5A基因在第317密码子由赖氨酸(K)突变为天冬氨酸(N),成功实现定点诱变。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pRc/CMV-hH1(K317N)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我们发现的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新的SCN5A基因突变K317N进行体外定点诱变研究,并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K317N的pRc/CMV-hH1的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根据突变位置附近的两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AgeI/Sse83871设计一对定点诱变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PCR扩增,使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人pRc/CMV-hH1载体中。结果 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巳经发生突变,SCN5A基因在第317密码子由赖氨酸(K)突变为天冬氨酸(N),成功实现定点诱变。结论 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pRc/CMV-hH1(K31714)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点诱变合成p53基因突变子进而构建表达载体。 方法:以野生型p53基因为模板,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设计2对引物,将突变位点设 计在引物上,通过重叠延伸法2次PCR扩增,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 增片段克隆入pcDNA3.1载体中。 结果: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p53基因第175位密码子由精氨酸(cgc)突变为组氨酸(cac),第248位密码子由精氨酸(cgg)突变为色氨酸(tgg),第273位密码子由精氨酸(cgt)突变为组氨酸(cat)。p53基因突变子表达载体成功构建。 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基因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 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USE定点诱变技术制备Wilson病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Wilson病(WD)基因的全长cDNA,制备WD的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突变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和TOPO-TA克隆技术,克隆了全长WDcDNA,并以此为膜板应用USE定点诱变技术(特异性位点抹除技术)构建了778位(CGG→CTG)、1069位(GTG→GTC)两个突变体。【结果】成功克隆了WDcDNA,并经过全长测序没有发现突变的存在。以此为模板制备了WD基因8号外显子第778位密码子由CGG突变为CTG、14号外显子1069位GTG→GTC的突变体,从而构建了含中国人和欧美WD基因的高频突变点。【结论】USE定点诱变技术是寡核苷酸引物诱变技术的一个重大的改进,该技术采用双位点同时突变的方法,经两次酶切,两次转化,选择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人胰岛素原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成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定点突变 ,使之能在普通细胞中被Furin蛋白酶识别去除C肽分泌成熟胰岛素。方法 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 (PCRsite directedmutagenesis ,PCR SDM) ,设计 4对引物 ,引入 5个Furin识别的突变位点 ,通过重叠延伸法PCR扩增 ,使人胰岛素原编码基因B10密码子由CAC突变为GAC ;C3密码子由GAA突变为AAA ;C4密码子由GCT突变为CGT ;C3 2密码子由CTT突变为CGT ,将扩增片段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结果 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突变符合要求。结论 应用PCR诱导突变技术 ,在体外能准确、简便有效的诱导胰岛素原基因突变 ,使体外应用非内分泌细胞构建高效分泌成熟胰岛素的细胞克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并鉴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设计含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bFGFcDNA引物 ,采用PCR法从原核pET3c bFGF中扩增bFGFcDNA片段 ,纯化PCR产物 ,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并连接至 pcDNA3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 ,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子 ,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经PCR能扩增出 4 83bp的片段 ,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 ,构建的重组体经酶切鉴定能切出插入片段 ,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牛bFGF真核表达重组体bFGF pcDNA3 。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导突变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突变型IDUAcDNA ,可用于下游的体外表达 ;此定点突变技术具有简便、诱变效率高等优点 ,是体外构建突变型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USE定点诱变技术制备Wilson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Wilson病(WD)基因的全长cDNA,制备WD的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突变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和。FOPO-TA克隆技术,克隆了全长WD cDNA,并以此为膜板应用USE定点诱变技术(特异性位点抹除技术)构建了778位(CGG→CTG)、1069位(GTG→GTC)两个突变体。[结果]成功克隆了WD cDNA,并经过全长测序没有发现突变的存在。以此为模板制备了WD基因8号外显子第778位密码子由CGG突变为CTG、14号外显子1069位GTG→GTC的突变体,从而构建了含中国人和欧美WD基因的高频突变点。[结论]USE定点诱变技术是寡核苷酸引物诱变技术的一个重大的改进,该技术采用双位点同时突变的方法,经两次酶切,两次转化,选择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GEFS+致病相关基因SCN1A表达载体的定点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长距离PCR定点突变技术对GEFS 致病相关基因SCN1A进行定点诱变.方法:在突变位点处设计一对延伸方向相反的引物,通过长距离 PCR扩增,得到携带突变位点的新质粒;然后用Dpn I酶切去掉母质粒;再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克隆.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SCN1A所编码的第1765位密码子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亮氨酸(Leu).结论:SCN1A突变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I型电压依赖型钠通道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诱导霍乱毒素A亚基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有效去除霍乱毒素A 亚基( CT A) 的毒性作用而保存其佐剂性能。方法: 采用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 SDM) ,设计两对引物,引入一个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 扩增,使CT A 编码基因第63 位密码子由CTC 突变为TTT,亦将扩增片断克隆入PUC19 载体。结果: DNA 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已发生突变,用PCR 诱导成功CT A 突变体。结论: PCR 诱导突变准确、简便,为深入研究CT 免疫佐剂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构建转录因子EB(TFEB)丝氨酸114位点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 方法 根据SOE PCR技术原理设计突变引物,以pGEX-6p-1-TFEB质粒为模板,分别采用外侧引物F和R及突变引物Fn和Rn进行第1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产物1和产物2。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对产物1和产物2进行重叠拼接,以拼接后DNA片段为模板,采用外侧引物F和R进行第3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目的DNA;将其克隆至pGEX-6p-1载体,采用BamH Ⅰ和Sal Ⅰ进行酶切鉴定,DNA测序验证突变结果。于大肠杆菌(E.coli)中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TFEB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 4B琼脂糖凝珠分离纯化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产物蛋白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第1步PCR扩增获得均含有突变位点的2条DNA片段,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和第3步PCR扩增后获得大量含有突变位点的完整DNA片段。双酶切鉴定,连接的DNA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DNA测序显示TFEB的114位丝氨酸(TCT)成功突变为丙氨酸(GCT)。在0.5?mmol·L-1 IPTG、16?℃诱导过夜条件下获得TFEB及其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纯化后蛋白浓度较高,分子大小正确。 结论 利用SOE PCR技术成功实现了TFEB丝氨酸114位点的定点突变,并且TFEB及其突变体基因在E.coli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4.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并设计出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CS突变体全长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RSET-A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最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TCS突变体(TCSYFF81-83ACS),并获得了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产生出大量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TCS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原核系统内的表达,为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CS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抗菌肽FALL-39定点突变子及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SDM),设计两对引物,引入一个突变点,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使FALL-39第32位密码子由AAT突变为AAG,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GEXλ1T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用IPTG诱导,表达的FALL-39-lys32经纯化后与FALL-39进行抗菌活性比较。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发生突变,突变后的FALL-39-lys32蛋白对大肠杆菌ML-35p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由FALL-39蛋白的18.75和37.50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0.94和21.88μg/ml,对绿脓杆菌ATCC27853的MIC和MBC值分别为FALL-39蛋白的31.25和37.50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8.75和31.25μg/ml。两种蛋白均在含Medium E的LB培养基中表现出较高活性,在LB培养基中抗菌活性最低,但在同一种培养基中FALL-39-Lys-32蛋白抗菌活性要高于FALL-39蛋白。结论:用两步PCR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一个FALL-39-Lys-32突变子,其表达分子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提示在FALL-39分子中增加碱性氨基酸可以增强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是很强的免疫原,也具有很强的粘膜免疫佐剂作用,但LT的毒性限制了它在人类疫苗中使用。本研究希望通过定点诱变构建无毒或减毒并保持LT免疫学特性的突变体。方法:以人源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菌株E.coli44815为研究对象,应用本研究室改进的SDS裂解法小量制备含LT基因的野生大质粒,PCR扩增LT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NEB193_elt;采用重叠延伸法PCR对LT第63位氨基酸进行体外定点诱变,构建LT突变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采用本研究室改进的SDS裂解法,可成功地小量提取满足扩增模板要求的大质粒;所克隆的LT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定点诱变正确,无非特异性突变。结论:克隆的LT野生基因和定点诱变基因可用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对其粘膜免疫佐剂性或其他相关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