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采用乳熟期的甜玉米为原料制备甜玉米乳饮料的工艺流程,并对甜玉米乳饮料的风味、色泽和组织形态与关键生产工艺的关系作了重点报道,对几种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表明该饮料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营养性饮料。  相似文献   

2.
万建春  姜波 《饮料工业》2007,10(9):16-17
用植脂末替代调配酸乳饮料中的奶粉原料,并添加了适量的乳酸钙,制作代乳饮料。对影响饮料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添加白砂糖10%、柠檬酸0.18%、乳酸0.10%、植脂末5.0%、乳酯钙0.20%、单甘酯0.1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0%和黄原胶0.050%时产品稳定性好,代乳饮料口感和奶粉调配的乳饮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酸性乳饮料,有酸乳酪、乳清饮料、果奶、发酵豆乳、无脂乳固形物的杀菌乳饮料制品。这些饮料尽管品种不同,但有一共性,都是酸性蛋白质的分散液,且是以牛乳为基质。牛乳酸性化后,形成酸性酪蛋白粒子,酸性饮料pH大约3.6—4.2,接近酪蛋白的等电点(约4.6),可见,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饲料工业》讯:由江南大学研制的以白米和糙米为主要原料,并添加一些营养成分的米乳饮料已研制成功。该项研究确定了米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米乳饮料的稳定性;选择了合适乳化剂和增稠剂;评价了该饮料营养作用;对该饮料进行了卫生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米乳饮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米乳饮料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的谷物饮料。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获得风味和口感俱佳,营养全面及状态稳定的甜玉米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感官评定和稳定性试验对玉米乳饮料生产工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原辅料配比在甜玉米∶白砂糖∶奶粉=10% ∶ 7% ∶ 0.5%,甜玉米乳饮料风味最佳,口感最好,感官评分最高;以0.1%黄原胶和0.1%海藻酸钠为稳定剂,0.05%单甘酯,0.1%蔗糖酯为乳化剂,稳定效果最好;为了获得最佳稳定性,料液应在70℃,20MPa下均质.经30天贮藏试验证明产品稳定性极佳.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导了乳熟期甜玉米乳饮料的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水 =1∶ 1 0 ,p H5 5 ,SE0 0 5 % ,海藻酸钠0 0 5 % ,微波杀菌 85 0 W,3min。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 ,建立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 HACCP) ,为工业生产甜玉米乳饮料的产品质量的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菜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和稀释而制成的活性或非活性饮料。其种类可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2种。配制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加入水、糖液和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产品,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O%的称为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的称为乳酸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经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活性或非活性产品。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O%的称为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的称为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8.
含乳饮料的发展及产品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菜汁或糖类为原料,有或没有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稀释而制成的活性或非活性饮料,其种类可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两种。配制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加入水、糖、酸味剂等调制而成,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的称为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的称为乳酸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经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发酵制得乳液,再加入水、糖等调制而成具有相应风味的活性或非活性产品,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的称为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的称为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国际乳品工业》报道,目前,国外对以乳、乳清或其它乳成分基料的饮料需求日益增长,乳饮料在一些国家已成为软饮料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亦很明显。 乳饮料大体有以下几种:风味乳基饮料、低脂或脱脂乳饮料、酸乳饮料、酸乳(?)饮料、稀奶油饮料、乳清饮料及乳加冰淇淋饮料等。  相似文献   

10.
发酵型酸乳饮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前言近十多年来,继碳酸饮料之后,含乳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喜乐等含乳饮料也发展很快。尤其是发酵型酸乳饮料因具有比配制型乳饮料更加优良的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因此具有更加广泛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本文拟通过普通酸奶发酵剂对脱脂奶进行发酵,然后利用发酵乳进行调配,生产出风味及状态良好的酸乳饮料。2.材料及设备2.1实验材料2.1.1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2原辅料脱脂奶粉、砂糖、柠檬酸、Vc、CMCNa、海藻酸钠、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等。2.…  相似文献   

11.
含乳饮料是指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或未经发酵加工制成的制品,其以风味独特等特点在软饮料行业中独树一帜。从80年代起步,如今已成为软饮料中的重要品种。含乳饮料是一种常见的营养型饮料,这种饮料的配料中除了牛奶以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果味剂等。  相似文献   

12.
调配型水果乳饮料生产工艺和设备谢可伟吕晓玲乳饮料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调配乳饮料、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一般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存在,如保加利亚乳杆菌等,这些有益菌作用于人体中,对有害菌及有害物质起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工业》2005,(8):50-50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菜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稀释而制成的活性或非活性饮料。其种类可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两种。配制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产品,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的称为乳饮料。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饮料市场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饮料行业标准也逐渐完善起来。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新版饮料通则将饮料分为11大类: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等)、果蔬汁类及其饮料(果蔬汁饮料、果肉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发酵果蔬汁饮料等)、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  相似文献   

15.
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行业中是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品类。花生、核桃、杏仁等都有了自己的领导品牌、知名品牌,并且还有创新的植物蛋白饮料不断推向市场:乳饮料也是饮料行业中的一大饮料。其市场占有份额要大于植物蛋白饮料。当植物蛋白饮料与乳饮料混搭的饮料诞生后,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与青睐。其中有一种花生与牛奶混搭的饮料,还产生了饮料行业中的一大知名品牌——银鹭花生牛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生鲜玉米汁、常压杀菌、中温杀菌、高温杀菌、超高压(UHP)、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处理甜玉米汁饮料样品进行风味检测。结果显示D-柠檬烯、月桂烯等是生鲜甜玉米汁饮料中的主要风味成分。D-柠檬烯有似鲜花的清淡香气,月桂烯具有什锦水果香,其含量均随热杀菌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生鲜甜玉米汁饮料中最高,分别为14.18 mg/L和2.71 mg/L。二甲基硫醚具有"甜玉米清香",是热杀菌甜玉米汁饮料的标志性成分,在生鲜甜玉米汁和超高压处理甜玉米汁样品中均未检出,其只出现在经过热杀菌处理的甜玉米汁饮料中,高温杀菌处理组含量最高可达32.48 mg/L,中温杀菌组、UHT组、常压杀菌组含量分别为15.07 mg/L、11.43 mg/L、9.16 mg/L。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杀菌方式样品的萜烯、醇类、醚类等风味成分有显著区别,非热杀菌和低强度热杀菌能较好地保持甜玉米汁饮料的原有风味,热杀菌产生的二甲基硫醚等风味物质能赋予热杀菌甜玉米汁饮料独特的清香味。  相似文献   

17.
甜玉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甜玉米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工艺,水解甜玉米中的淀粉,生产出澄清透明、具有甜玉米特有香味的澄清型甜玉米饮料,并研究了混浊型甜玉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从而确定了产品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是研究以甜玉米为原料,采用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工艺,水解玉米中的淀粉,制造出澄清型的甜玉米饮料,并对制造混浊型的饮料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叙述了酸性乳饮料的制作方法。由于该饮料不稳定而使产品质量欠佳,因此,本文从乳固形物含量,稳定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糖酸比例,工艺条件以及水质等几个方面对酸性乳饮料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乳饮料稳定的最佳条件;乳固形物含量4.0%,稳定剂含量0.6%,乳化剂含量0.12%,品质改良剂0.13%,白砂糖12.0%,果汁4.0%,有机酸含量0.2%;并且在55℃时采用21MPa和15MPa的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中性食品复合防腐剂在巴氏杀菌乳饮料和豆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经过100℃30分钟杀菌的乳饮料和豆奶饮料中,加入0.9%的中性食品复合防腐剂,保质期能达到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