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预测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工具,结合Pcgene和Vector NTI suite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猪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编码33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细粒棘球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序列同源性最高,理论分子量为36459.2 Da.预测编码蛋白无跨膜区,无二硫键,稳定性较好.与吸虫属的苹果酸脱氢酶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猪带绦虫核糖体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预测猪带绦虫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Ts CDC3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所提供的有关基因和蛋白序列和结构功能分析工具,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包,从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CDC37基因,对猪带绦虫CDC3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该基因全长1 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ebank中与日本血吸虫的cell division side 37 homolog蛋白的一致性最高,达60%.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46802.5 ku,预测其有6个主要的B细胞抗原表位,无亚细胞定位序列.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猪带绦虫CDC37基因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3.
申萍香  王宇  黄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2):139-142,146
目的:分析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凝溶胶蛋白(gelsolin,GEL)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从获得的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ST)中识别凝溶胶蛋白基因,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猪带绦虫成虫凝溶胶蛋白基因与细粒棘球绦虫凝溶胶蛋白的一致性为88%,相似性为93%;全长1 514 bp,编码区为167~1 263 bp,编码365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在溶液中性质稳定。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出了猪带绦虫凝溶胶蛋白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其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A和B的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测及比较分析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A(Taenia sol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A,TsLDH-A)和乳酸脱氢酶B(Taenia sol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B,TsLDH-B),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LDH-A和LDH-B的全长编码基因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 两序列都是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全长基因,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LDH-A或LDH-B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均大于50%.两者编码的蛋白在编码的氨基酸数目(331)、蛋白的理化性质、L-乳酸脱氢酶结构域、构成LDH酶催化中心的关键氨基酸、包含LDH活性位点的线性表位、无亚细胞定位等方面是一致的,但两者在翻译后的修饰位点、3个跨膜区和其他线性表位方面既相似也有区别.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TsLDH-A和TsLDH-B的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和比较了两者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所编码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suite,从亚洲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1737bp,编码区为第205~1503bp,编码433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棘口吸虫烯醇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78%。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46653.5 Ku。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预测编码蛋白有1个跨膜区,3个亲水性部位。与吸虫属的烯醇酶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亚洲带绦虫烯醇酶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6.
亚洲带绦虫烯醇酶基因及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 suite, 从亚洲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737 bp,编码区为第205~1503 bp,编码433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棘口吸虫烯醇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78%?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46653.5 Ku?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预测编码蛋白有1个跨膜区,3个亲水性部位?与吸虫属的烯醇酶进化关系最近? 【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亚洲带绦虫烯醇酶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预测牛带绦虫成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大型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Vector NTI suite,分析从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的烯醇酶基因的结构和编码区序列,并分析、预测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抗原表位、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 641 bp,编码区为133~1 096 bp,编码32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34866.8 Mr。具有一从内到外的跨膜区,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有13个主要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发现烯醇酶基因,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和IEDB Analysis Recource提供的各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 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WD40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 208 bp,编码区为81~1 056 bp,编码40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5 942.4;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预测该蛋白表面有三个亲水性强的线性表位和三个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4(Actin related protein2/3complexsubunit4,Arp2/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suite,从亚洲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Arp2/3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718bp,编码区为30-530,编码167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日本血吸虫Arp2/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8%,相似性达90%。理论分子量为19533.9。没有跨膜区和各种亚细胞序列。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为53~58,74~82,138~143均在Arp2/3空间结构的分子表面。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Arp2/3基因。  相似文献   

10.
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延伸因子-1的全长编码基因并预测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是全长基因,长度988bp,编码区为67~868,编码269个氨基酸,无跨膜区;与GenBank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源基因的一致性达87%,相似性达91%;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位于135~140,126~131,157~162。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EF-1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牛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NCBI和ExPASY系统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全长908 bp,编码区为135~771 bp,编码212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3%,相似性为96%;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33~53 aa,62~68 aa,179~184 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结论: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欧猥迭宫绦虫成虫谷胱甘肽转移酶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1,GST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从欧猥迭宫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所获基因的氨基酸组成、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同时构建其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并对其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及定位;建立其编码蛋白的三级空间结构模型。结果:GST1基因编码22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767.39Da,理论等电点为5.98,理论分子式为C1188H1786N304O330S5,具有2个完整的保守功能域;在细胞内可能发挥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功能,与猪带绦虫的同源一致性达53%。在进化的过程中与绦虫类亲缘较近,而与脊椎类亲缘较远。预测最有可能的3个潜在抗原表位分别位于35-46aa、87-94aa、215-221aa之间。结论:GST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胞质型蛋白,可能是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及新型免疫诊断的分子靶标,为对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预测家蝇黏蛋白mucin-46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EST测序技术从家蝇幼虫cDNA文库中获得家蝇黏蛋白mucin-46基因cDNA序列,采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中的相关工具,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家蝇黏蛋白mucin-46基因的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383 bp,编码46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6.42 kDa,等电点4.13;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4个几丁质结合功能域,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及多个蛋白磷酸化作用位点;二级结构β折叠(E)和无规则卷曲(L)的比例是14.13∶85.87,没有α螺旋(H)结构类型;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家蝇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家蝇黏蛋白mucin-46基因序列并预测了其结构及功能等生物学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家蝇围食膜蛋白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 protein fraction was isolated from calcareous corpuscles of Taenia solium cysticerci. The antigens in this fraction were recognized in ELISA and Western blot assays by all sera from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neurocysticercosis (NC) and were not recognized by the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estern blot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several high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were strongly recognized by antibodies in all the neurocysticercotic patient sera, suggesting a potential for serological diagnosis of neurocysticercosis. METHOD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se antigenic proteins, we used a monoclonal antibody raised against a high MW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calcareous corpuscle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CaBP1). RESULTS: Western blot assays revealed the recognition of a protein band of about 260 kDa, appearing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high MW antigens recognized by the NC sera. Several cDNA clones were isolated through screening of a T. solium metacestode library with a DNA probe for EgCaBP1, containing partial coding sequences showing about 88% identity with the protein of E. granulosus. Moreover, a recombinant product expressed in bacteria from the partial coding sequence of T. solium showed the ability to bind Ca2+ and was recognized by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recombinant calcium-binding protein of T. solium was not recognized by the NC patient sera by ELISA and Western blot. CONCLUSIONS: Antigenic proteins in the calcareous corpuscles of T. solium metacestodes deserve further analysis as candid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tools for neurocysticercosis.  相似文献   

15.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a novel gene, named EST-1 (endoplasmic reticulum-localized seven-span transmembrane protein-1) an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pattern and intracellular location of EST-1. Methods:The cDNA library was screened to isolate novel cDNA fragment. The structure of novel gene was analysed by computer software. Expression of EST-1 was analyzed by dot blot and Northern blotting,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was observed after EST-1-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GFP) fusion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mammalian cells. Results: The full-length cDNA of mouse EST-1 was 1 802 bp, with a 1 293 bp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431 amino acids. It was predicated that protein encoded by FST-1 contained a signal peptide sequence at the N-terminus, seven putative transmembrane domaius,and an ER-retaining signal at the C-terminus, EST-1-EGFP fusion protein showed an ER-lik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in mammalian cells. Expression pattern analysis showed that EST-1 is expressed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Conclusion: EST-1 is encoding a putative seven-span transmembrane protein localized in endoplasmic retieulum. EST-1 was expressed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suggesting an essential function of EST-1 in cells.  相似文献   

16.
克隆不易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树Ju(treeshrew,TS)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AI,apoAI)的基因,比较分析其结构特点,方法以提取的肝组织mRNA为模板,反转录构建了TS肝组织cDNA文库。利用制备的兔抗TS载脂蛋白AI多抗血清为探针筛选该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实验。结果克隆获得了TSapoAIcDNA序列,全长序列由900个核苷酸构成,包括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L18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L18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L18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结果酶切、PCR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GEX-TSOL18成功转入长双歧杆菌。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1KD,与预期结果相一致。Western blot显示,目的蛋白能被兔抗血清、囊虫病猪血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TSOL18基因能够在长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