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社区见习效果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临床学习阶段医学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社区见习的效果。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对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参与预防医学理论课和社区实习的本科生12人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预防医学社区见习很有必要;社区见习的学时应增加;学生对社区见习感兴趣的前5位内容为:慢性病管理的知识、现场调查的基本技术、全科医生服务的内容、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全科医生进行临床预防服务的模式;以师资团队形式带教的效果令学生满意。结论 安排临床医学本科生社区见习是必要的,应增加社区见习的时间。实习内容需要以学生的需求和预防医学学科的特点为中心,在教学中应发挥师资团队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并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习及其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到社区实践基地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习,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评价教学效果.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学生对社区实践基地的带教能力、带教热情、医疗水平、医疗/教学设施四个方面比较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带教能力和医疗/教学设施两个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有助于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发展现状,有助于增强对慢性病和三级预防观念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结论 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已实施多年,但目前还存在带教师资队伍薄弱、带教大纲欠细化、带教形式欠多元化等一些问题.本文以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讨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带教中的一些体会,要加强发展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带教工作,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师资人员的培训,完善社区实习基地建设,重新修订轮转大纲,才能促进全科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了解上海市临床五年制医学生见习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医师对于全科课程实践的认知,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对13家社区教学负责人及300名带教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结果带教医师认为前期全科课程很重要,应在早期就完成;社区见习课程的全科课程不但重要,而且学生更感兴趣。结论为了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应足量开设前期全科课程,完善培养体系;延长社区实训时间,丰富实训内容;统一带教师资考评标准,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实习带教教师的整体现状和扩生对社区实习带教教师的满意度。为完善社区实习内容、改善社区实习环境,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和改进带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式调查方法对我校参加社区实习的2003级83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带教教师中50%以上是中级职称,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占95%。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中8项基本带教能力良好率均达到85%以上。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率达到95%,对实习内容和实习环境的满意率分别为82%和81%。结论本届社区实习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较高,其8项素质良好率均达到85%以上。宾习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较高。但社区实习内容和实习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实习的教学过程、社区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临床专业社区实习的满意度,为提高社区实践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临床本科生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录入,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学生对社区实践的教学目标满意度最高(77.3%),实习内容满意度为73.3%,师资带教态度满意度为76.3%,能力培训和师资全科医学知识满意度偏低,分别是61.3%和68.0%,对整个社区实习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在70%以上.结论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及学生等各环节管理,加强师资培养及与社区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是提升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社区卫生人员的角度,了解北京市大医院支援医生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评估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于2007年7月和11月分别对北京市176名和256名社区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6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大部分社区卫生人员希望支援医生来社区服务,近1/3的社区卫生人员对支援医生的服务满意。结论北京市对口支援政策为大部分社区卫生人员所接受,需加强支援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支援医生的社区带教职责。  相似文献   

8.
社区卫生实践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毕业生产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之后对带教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以提高教学意识及带教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有助于毕业生将社区医院作为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大医院支援医生对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医院支援医生对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评估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1月对北京市118名已支援过社区的支援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名大医院支援医生、2名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负责人、2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62.9%的支援医生表示愿意到社区提供出诊或其他服务,90.5%的支援医生表示愿意带教社区医生。结论支援医生对到社区提供服务还存在一定的认识阻力,相关部门需积极挖掘大医院支援社区的动力,完善利益协调和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由学生对全科医学社区见习内容和带教情况进行评价,为今后完善社区见习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设问卷于2014年11月,对完成《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社区见习的151名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社区见习内容及带教的评价;答题选项采用李克特式五级评分设置,由“很不好”到“很好”程度依次赋值1~5分。使用Epidata 3.0和SPSS 17.0建立数据库与进行分析;定量资料计算平均分,分类资料统计例数和构成比;对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摩全科医生接诊的总体评价与带教情况评价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151份。学生对社区见习的总体评价为4.34分,对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体评价为4.25分,对观摩全科医生接诊的总体评价为4.34分。在对两次见习课带教师资的评价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评分最低,分别为4.21分和4.34分。社区见习中教师的带教意识、专业水平、与学生的沟通,分别与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观摩全科医生接诊的总体评价相关联(P<0.05)。结论 社区见习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见习基地和师资建设,完善对社区见习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尤丛蕾  姚弥  齐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64-4371
背景 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简称全科继教)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继教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继教现状的看法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全科继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目的 从全科医学师资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全科继教现状及全科医学师资对现状的看法,探索全科继教师资的内涵,旨在为改善和提高全科继教的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用滚雪球式抽样、目的性抽样法选取符合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且具有丰富全科继教培训经验的全科医学师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视频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结果 共纳入10例全科医学师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8.7±5.8)岁;8例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例在三级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从事全科继教培训工作的年限为4~12年,平均年限(7.8±2.8)年。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全科医生方因素影响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足;教学理论对于全科继教教学较为重要,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缺少相关内容;立足基层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培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结论 我国全科继教面临师资管理水平较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明确全科继教师资内涵,并完善全科继教师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对于探索有效的全科继教培训模式和提升全科继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调动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对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视,来提高外科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实习教学大纲内容和考评体系,是外科临床实习带教教师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对目前在外科临床实习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近年来在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总结,希望能跟广大临床带教医生交流探讨,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多站式考核对上海市社区教学基地全科师资进行综合能力评估.方法 2013年8月对上海市4个社区教学基地的41名全科师资进行为期半天的多站式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体格检查、辅检判读、临床操作和教学知识5项.结果 综合知识项目的平均分、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4±6.8)分和97.6%;教学知识项目的平均分、合格率最低,分别为(44.5±15.1)分和14.6%.社区带教年限≥5年的社区全科师资在临床操作项目中的得分高于<5年的师资[(72.1±12.3)分比(54.9±21.5)分,t=2.974,P=0.007],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师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家社区教学基地在全科基本理论部分(F=4.550,P=0.008)、X线片部分(F=5.438,P=0.003)、临床操作项目(F =3.503,P=0.025)、教学知识项目(F=12.607,P<0.001)及其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部分(F=11.558,P<0.001)、规范化培训细则和要求部分(F=7.281,P=0.001)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全科师资教学能力薄弱,应加强相关内容的师资培训.多站式考核可作为全科师资遴选与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的建立,以统一师资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择了32名全科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三轮函询.经数据分析、汇总和统计,确立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结果 三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94、0.882、0.89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0.166和0.215 (P=0.000).最终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基层医疗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39 8、0.335 6及0.324 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从3个维度规范社区全科师资的遴选标准,对于保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慢性病已成为消耗我国有限卫生资源的主要因素,现推行的家庭保健员管理模式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 了解北京市家庭保健员培训需求,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0-11月,在前期实施问卷调查的北京市15区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5家,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名家庭保健员及10名培训者实施个人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材料。结果 家庭保健员访谈主题包括丰富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者访谈主题包括培训授课技能、培训中青年家保员、强化经费支持、增加人力分工合作。结论 丰富家庭保健员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中青年家保员,同时加强培训者授课技能、年轻化师资队伍、加大经费开支、强化与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是进一步提高家庭保健员培训质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可以激发本科生的创造力。本研究从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包括学生科研操作的规范化培训、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时间协调、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带教任务等相应对策。医学生需要处理好学习、社团、助学、课外活动以及课外科研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参与。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承担相应的科研带教任务。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全科医生是保障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提供者,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果。目的 调查深圳市2008-2014年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7-8月,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2014年已经毕业的深圳市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6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对实际工作帮助程度、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医生相比的优势和机会、培训满意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结果 共发放问卷638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0%。深圳市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54人增长到2014年的131人。调查对象对培训总体情况满意人数所占比例为46.8%(245/523),其中全科医师培训的理论学习(52.0%,272/523)、理论课程师资水平(56.6%,296/523)、临床基地教学师资水平(52.0%,272/523)、社区实践教学(51.4%,269/523)、社区实践教学师资水平(51.2%,268/523)5项满意度超过50.0%。在工作岗位上较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69.2%(362/523)、57.2%(299/523)、38.8%(203/523)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优势主要在诊疗能力、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改进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独立实践机会、带教师资的能力、整体轮转科室的安排。结论 深圳市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培训取得初步成效。优化集中理论培训课程内容,改进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加大带教激励力度、加强考核结果反馈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导师"在内科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学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及2008年在我院临床实习的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120人,进行"双导师"教学法实习,与2005年和2006年入我院临床实习的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与前两级医学生相比,研究组医学生的出科考试、内科理论、生产实习考试平均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导师"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模拟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本校1999级、2000级、2001级三届五年制本科生妇产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使用模拟辅助教学的经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索模拟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结果70%以上的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对理论考试有帮助;80%以上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对于提高课间见习效果有帮助;对模拟辅助教学实施前后二阶段考试成绩对比发现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它的作用确实有效;98.5%的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方式不能替代临床实习,即使是高仿真模拟人也与真人之间存在差异。结论模拟辅助教学手段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是临床实践不足的一种补充方式,随着越来越多高智能仿真模拟人的出现,这一临床实践补充手段会更加完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做好见习学生儿科门诊带教的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效果的儿科门诊见习的带教方法。方法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门诊见习观念、在门诊及时复习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将门诊见习作为病房见习带教的良好补充等多种的综合手段以提高儿科门诊见习带教效果。结果合理的儿科门诊见习工作安排及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能使学生的见习工作紧凑、有序地进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在门诊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使门诊见习带教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技能和思维的重要补充。结论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有益的儿科门诊教学实践探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