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健文老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葛健文主任医师诊治慢性肾衰竭(CRF)的临证经验和探讨其学术思想。方法:从4个方面即分标本虚实辨证论治,从脾肾二脏着手,认为脾肾虚损为本,湿热、水湿、痰湿、瘀血、浊毒等为标,治疗宜扶正侧重培补脾肾,而祛邪则以通腑泄浊、活血化瘀、利湿清热等法论治,审证求因,随证加减,灵活施治,顾护正气,坚持治疗,巩固疗效,带病延年。结果:总结出葛老师辨证论治CRF立足脾肾,分标本虚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变通,审因论治,注重调理等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结论:葛健文老师诊治CRF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收集老师处方,按主要功效分类为化痰、祛瘀、补肺、健脾、补肾等处方,归纳老师临证心得,探析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宋康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肺脾肾亏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主张"化痰、祛瘀以祛邪,补肺、健脾、补肾以扶正"的诊疗理念,临证时重视肺脾肾的调治,常用清肺化痰法、活血祛瘀法、补肺润肺法、益气健脾法、补肾纳气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卓著,所举肺胀病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宋康教授从痰瘀及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学习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验案,分析叶师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演变的认知以及辨治用药经验,并辅以病案佐证。 [结果]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相互搏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补益脾肝肾、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通腑泄浊及运用虫类药。所示病案以脾气亏虚为主,夹有湿热、痰浊之邪,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化痰攻毒散结,疗效显著。 [结论]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为标,治疗时强调标本兼顾,灵活处方,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可有效指导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环节,"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从湿浊论治是治标之法,具体有化湿泄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发汗泄浊。佐以扶正、活血通络,可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5.
李少华 《中外医疗》2009,28(11):70-70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以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关键,并以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所以,CRF患者以脾肾两虚为多见。尿毒清颗粒以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方。这些药物组方,各种疗效互补,有利于延缓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孙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方法]通过跟随孙伟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案例,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总结归纳孙伟教授诊治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孙伟教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病因是湿浊瘀滞,病机是脾肾衰败、浊瘀毒邪阻络,创"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施治时强调益肾健脾以固先后天之本,清利止痛以治其标,解毒泄浊以清其根源。孙师主要经验用药为生黄芪、潞党参、老苏梗、淮山药、制苍术、炒白术、土茯苓等,临证常随病情变化加减化裁。以"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指导临床遣方用药,验案所示收效良好。[结论]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泄浊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有降低尿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介绍焦安钦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经验。焦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关键为气血水功能失调,但本质为脾肾亏虚,从气、血、水辨治本病,以清热利湿、和胃泄浊、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自拟清降泄浊汤,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探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慢性肾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中,中医主证出现率以脾肾气虚证最高,阴阳两虚证最低。标实证中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气虚证比例减少,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非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多见,透析后病人脾肾气虚证减少,阴阳两虚证明显增加。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营养不良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采用肾替代治疗后对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霓芝教授对慢性肾衰竭诊治造诣颇深,强调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慢性肾衰竭早期防治,并且认为慢性肾脏病多因气虚而发病,因血瘀致病情迁延不愈,从而确立"益气活血"法。同时重视脾肾,治病求本,治疗用药当平淡和缓,适时守方,坚持用药,慢病缓治。她强调分期论治,并采用健脾补肾、利湿化浊、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典型病案,介绍李勇主任医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经验.认为慢乙肝的病位在肝,发于脾,湿热内蕴及毒瘀互结为其病机.对于临证用药,主张一法为主,多法联用,灵活辨证施治,治肝不忘清热利湿,祛邪解毒,活血化瘀及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12.
叶景华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浊、瘀内阻为标,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泄浊化瘀为其基本治则,泄浊活血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3.
从健脾补肾和解泄浊论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脾肾两虚、少阳不利、湿阻血瘀、浊毒留蓄是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 ,具有健脾补肾、和解泄浊功效的补肾排毒合剂 ,对肾衰竭具有明显缓解厌食、乏力 ,提高机体血浆清蛋白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瘦素 神经内分泌轴与肾衰竭营养不良具有相关性 ,补肾排毒合剂通过调节瘦素 神经内分泌轴的代谢紊乱而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病案228 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28首,涉及中药192味,高频药物有莪术、三棱、当归、大枣、积雪草、杜仲、黄芪、丹参、川芎、芡实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金樱子-芡实、当归-黄芪等; 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结论: 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性味多以寒、平、温及甘、苦、辛味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疾病的理论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脉诊、用药探讨连建伟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附胃痞、腹胀、失眠、血精属肝郁脾虚证的病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型,依据四诊合参,只要病机符合,均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连教授善于通过左右关脉诊断肝郁脾虚证,肝郁多为左关弦、小弦,脾虚多为右关虚、缓;用药轻灵,如疏肝之柴胡多不过6g,若肝郁甚,则加香附、佛手等;健脾多以白术、茯苓,用量的多少视肝郁与脾虚病机的轻重,法度严谨。所选胃痞、腹胀、失眠、血精等四则病案,皆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法,方以逍遥散灵活化裁,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的临床经验丰富,临证以患者情志以及左、右关脉为依据,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者,皆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方以逍遥散化裁。  相似文献   

16.
周杰教授从“心脾相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教授归纳慢性心力衰竭心气鼓动乏力、血脉瘀阻、痰浊内阻、水饮停聚之病理局面,属因虚致实、虚实交错之证候。其基于"心脾相关"学说,提出脾失健运是促使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血瘀水肿证病程发展的关键环节。脾失健运既是导致心气亏虚发生的始动因素,又为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生成的关键所在。治疗方面,周杰教授善于从脾脏之角度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多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进行随症加减,以达到补益心气、化痰泄浊、逐瘀行水之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汤水福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CRF)病程较长,病机复杂多样,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则有水湿、湿热、浊毒、瘀血,治疗注重泄标实,尤善用通络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通络、虫类搜剔通络、软坚散结通络、益气扶正通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何晶晶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57-157
目的:运用清热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结论:认清本虚标实,兼有多种证候表现为其本质,证型不清、病聋缠绵难愈为特点,故必须采用清利湿热为先导,活血化瘀为重点,补肾扶正为调理,结合局部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李佃贵教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证及四气五味归经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其内在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李佃贵教授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处方,通过将符合标准的150首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中,来探索并分析出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50首处方中,核心用药为炒白术,其次为黄连、陈皮、茵陈、乌药、砂仁、枳实、茯苓、川芎、厚朴;药性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主要证型为胃气壅滞证、湿浊中阻证、浊毒内蕴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最常用药类型为清热解毒、健脾芳香化浊、清热化湿和活血化瘀药。结论通过对李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其善于将芳香药与苦寒药结合使用,芳香以化浊,苦寒以清热;行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相结合,行气可止痛,活血以化瘀。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