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地农芽孢杆菌lw-72摇瓶发酵合成纤溶酶的最佳条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0.5%、黄豆饼粉2.0%、Na_2HPO_4 0.4%、NaH_2PO_4 0.2%、CaCl_2·2H_2O 0.01%、KCI 0.01%;培养摹初始pH为7.0;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30 ml/250 ml摇瓶,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72 h.在该条件下发酵液中纤溶酶酶活力为622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的3.4倍.  相似文献   

2.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从豆豉中筛选到的一株纤溶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HGD107进行发酵产酶条件研究.在最适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豆豉纤溶酶酶活达到尿激酶3643u/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高产纤溶酶海洋菌株Y-6-A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产酶量并考察该法的有效性。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各因素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到影响菌株产酶的主要因素,接着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酶活最高区域,最后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各显著因子进行优化。结果最终得到影响产酶的因素有4个:可溶性淀粉、黄豆粕粉、温度和转速,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46.1g/L,黄豆粕粉23.3g/L,温度31.2℃,转速184r·min-1,在此发酵条件下得到的酶活为3 606.23IU/mL,经3次验证实验测得的酶活稳定在3 580.32±14.82I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4%,此外,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63%。结论响应面的优化结果比较理想,经优化后能较好提高酶活。  相似文献   

4.
优化了石刁柏细胞L-天冬酰胺酶发酵条件并对其粗提进行了探索。其最佳产酶条件为:最适培养基为MS 蔗糖(35 g/L) 6-(苄胺基)嘌呤(0.01 mg/L) α-奈乙酸(3 mg/L)最适pH值为6.4、最适温度为27℃、最适转速为110 r/min、接种量为5.0×104个/ml。在此发酵条件下,L-天冬酰胺酶发酵液酶活力的峰值可达到22.37 U/ml、产酶稳定期持续7~8 d,利用吴氏提取工艺可以得到回收率为30.8%,纯化倍数为9.85,比活力为0.55 U/mg的L-天冬酰胺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产豆乳凝固酶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常规土壤分离方法和培养基。结果从广东、敦煌、吐鲁番等地得到的12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产豆乳凝固酶的菌株芽孢杆菌LD30。在给定的发酵条件下,豆乳凝固酶的产率达到600 U.L-1。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60℃保温1 h,残余酶活力为50%。在pH6.0~7.0内,酶活力稳定,最适酶反应的pH值为5.9。结论筛选到的产豆乳凝固酶菌株芽孢杆菌LD30具有较高的产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步发酵法对…株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期在已优化的一步发酵的基础上酶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二步发酵产酶的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得到二步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浓度和菌龄,同时选取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菌体量和装液量4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的最优条件为:胶体几丁质0.8%,酵母粉1.0%,菌龄12h,发酵时间72h,初始pH8.5,菌体干重90mg,装液量20mL。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021U·mL^-1。在二步发酵工艺中另添加0.1%纤维素,酶活力可提高至1.128U/mL,比一步发酵提高了1.27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霉素梯度琼脂平皿法,从土壤中快速筛选出35株产胞外青霉素酰化酶的菌株,经复筛有5株酶活力较高,经鉴定均为芽胞杆菌,B35-17菌株酶活力最高.研究了B35-17菌株的胞外青霉素酰化酶产生条件,该菌株在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力达2.67u/mL.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的玉米浆能降低Fe2+对酶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井研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平板分离粗筛到 4 8株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 ,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株 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菌 (P.pen-ner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研究了摇瓶最适产酶条件和 2 L 实验室小罐发酵工艺 ,该菌的最适发酵工艺为培养基大豆蛋白胨 2 .5 % ,蔗糖 1.5 % ,Na Cl0 .4 % ,硅油 0 .0 5 % ,p H7.5 ,接种量 5 % ,通气量 1∶ 1~1∶ 1.2 (v/ v) ,搅拌转速为 6 0 0 r/ min,30℃发酵 10 h,酶活力单位高达 32 2 U/ L。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三角叶黄连中一株产红色素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对目标菌株的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以红色素效价单位为指标,考察不同的培养基、温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及发酵时间对红色素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初步鉴定该目标菌株为半知菌类无孢菌群;250 mL摇瓶中产红色素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温度为18℃、pH为7.5、接种量为20%、初始装液量为100 mL、最佳发酵时间为11d.结论:该菌株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后能稳定产生红色素,产色素单位可达1.552 U/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株海洋源产非诱导型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的液体发酵产酶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在中试水平的50 L液体深层通气发酵实验中验证摇瓶实验结果的可行性与可放大性。方法 采用Minnimum-Run Equireplicated Res IV设计和中心复合设计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Minnimum-Run Equireplicated Res IV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蔗糖浓度和发酵温度是影响LC1-1产壳聚糖酶的2个显著性因素。以壳聚糖酶活力为响应值,对2个显著性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酶活性的二阶模型,确定了壳聚糖酶的最优产酶条件为:蔗糖浓度22.7 g/L,胰蛋白胨15.0 g/L,K2HPO4 2.0 g/L,KH2PO4 1.0 g/L,NaCl 5.0 g/L,MgSO4·7 H2O 0.7 g/L,酵母粉2.0 g/L,pH 5.5,发酵温度34 ℃,装液量20%,转速180 r/min,接种量 2%,发酵周期 20 h。在该条件下测得壳聚糖酶活为32.23±0.32 U/mL。在50 L发酵罐中对摇瓶的优化结果进行中试水平工程化验证,发酵17 h得到最高酶活为39.9 U/mL,证实了摇瓶优化条件的可重现性及可放大性。结论 通过优化菌株LC1-1的发酵条件,提高了菌株产酶能力,并在50 L发酵罐中对摇瓶优化结果进行中试水平的验证,为进一步工程化生产壳聚糖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株产纤溶酶菌株BS-26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纤溶酶产生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方法采用LB-纤维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进行筛选;通过对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纤溶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BS-26活性最高。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很相近。将所测得的16SrDNA序列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BS-26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99.63%。结论BS-26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起始pH值、摇瓶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发酵天数。结果:最适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是培养温度28℃,发酵液起始pH6.5,250mL摇瓶装40mL培养液,接种量30%,摇床转速175r/min,发酵9d。结论:优选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的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优化的摇瓶发酵条件,以提高菌株YS4108抗肿瘤多糖YCP的得率,为工业化发酵生产铺垫。方法采用单因数和正交设计的方法,以YS4108菌丝体得率、粗多糖含量或YCP收获率为指标,优化培养条件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配方。结果该菌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为:28℃,初始pH 6.0,120r/min,7 d,1 L摇瓶装液量400 mL;最佳发酵配方为:蔗糖2.5%,玉米粉1%,NaNO30.2%,酵母膏0.2%,KH2PO40.05%,MgSO4.7H2O0.05%,KCl 0.05%,FeSO40.000 1%,人工海水100%。结论该发酵工艺YCP收获率为0.227 2 g/L,为优化前工艺的3.6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埃博霉素产生菌Myxobacteria sp.Ery1369,通过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同时对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pH等进行实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土豆淀粉0.8%,酵母提取物0.5%,葡萄糖0.3%,CaCl2·2H200.05%,MSS04·7H200.15%,XAD-163%,初始pH值7.4,种子菌龄72h,50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接种量20%,摇床转速200r·min^-1,发酵温度30℃;最佳发酵时间为8d,其埃博霉素B产量相比对照提高45%以上,为埃博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荒漠拟孢囊菌SIPI-HT47为出发菌株,发酵合成奥利万星中间体A82846B。应用紫外和NTG诱变,结合自身抗性及氯化盐耐受筛选,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命名为FH-32-322,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72.5%。通过PB试验、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最佳摇瓶发酵配方。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上,突变株FH-32-322摇瓶发酵效价达到1 013 mg/L,较原工艺提高85.9%。  相似文献   

16.
彭招全  王普  蔡谨  黄磊  徐志南 《齐鲁药事》2011,30(3):125-127
目的优化Sanglifehrin A(SFA)的发酵工艺,提高SFA的产量。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种龄24h、接种量6%(v/v)、温度30℃、起始pH6.5、摇床转速300 rpm、装液量25 mL/250 mL,发酵时间108 h。结果 SFA产量达到最高(6.12 mg.L-1),是优化前的3倍。结论此方法简单可靠,可以提高SFA的产量,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以提高星孢菌素的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 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n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优化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糊精 69.8g/L,豆粉49.6g/L,烟酸0.5g/L,碳酸钙4.0g/L,转速200r/min,pH7.2,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5%,温度28℃,发酵 时间7d,摇瓶产量为996mg/L。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发酵效价达1063mg/L。结论 在此优化条件下,星孢菌素的摇瓶产量 提高了177%。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可溶性GST-PLAD蛋白的表达量,对含有GST-PLAD基因的E.coli BL21(DE3)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大肠杆菌生长及融合蛋白表达的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配比(%)为:蔗糖0.5、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1.5、硫酸铵0.4、氯化钠1、硫酸镁0.03;最佳表达条件为:诱导剂IPTG浓度为0.4 mmol/L,37℃培养5.5 h,诱导9 h,摇瓶装瓶量为100 mL/500 mL。表达条件优化后菌体生长密度是优化前的1.89倍,GST-PLAD表达量是优化前的2.0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