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化疗后动态调强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 11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先行4~6周期化疗再三维适形(6例)和动态调强放疗(111例).化疗分别采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紫杉醇+多柔比星)、NE(长春瑞滨+表阿霉素)、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放疗采用6 MV-X线全乳腺调强放疗50Gy,瘤床电子线外照射加量10 Gy;其中68例患者锁骨上预防性照射50 Gy,42例肿块位于内侧象限的同时照射内乳淋巴引流区,锁骨上区、内乳区及胸壁均包在一个靶区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加用内分泌治疗.治疗结束后6~12个月由2位医师评分评价美容效果.结果 随访至2009年9月,随访率为94.0%,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14、91例.全组3生存率为99.1%,5年生存率为96%,5年无瘤生存率为88%,局部复发率为3.6%,美容效果满意者为100%.放疗中及放疗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放射性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 乳腺保乳术+化疗后胸壁动态调强放疗使靶区得到更均匀照射,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的3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随访36-90个月,平均随访63.5个月。3年生存率100%(34/34),3年无瘤生存率97.1%(33/34),随访满5年的24例,5年生存率100%(24/24),5年无瘤生存率91.7%(22/24)。[结论]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1376例Ⅰ、Ⅱ期(T1-2N0-1/T3N0)单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930例(67.6%)同时接受化疗,先放疗后化疗 517例,先化疗后放疗 413例。1055例(76.7%)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86例(39.6%) HER-2阳性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55个月,10年样本量 90例。全组5、10年OS率分别为98.6%和91.5%,DFS率分别为94.6%和82.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6)、T分期(P=0.006)、N分期(P=0.004)、脉管癌栓(P=0.038)和放疗距手术时间(P=0.048)是DFS独立预后因素。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44)和ER水平(P=0.026)是D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满意。影响DFS率的因素包括年龄、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和放疗距手术时间。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的DFS率和N分期与E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三维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9-2010年45例pT is~2N 0~1M 0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或简化调强放疗,全乳43.5 Gy,瘤床补量8.7Gy,2.9Gy/次, 总疗程24 d。33例接受了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2例、术后化疗31例。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结果 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1例单发骨转移。2级乳房水肿1例,2级乳房纤维化6例,2级上肢水肿1例。2级放射性皮炎4例,1、2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5、2例。与同期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放疗次数由30次降至18次,疗程由40 d缩短至24 d,费用由30450元降至19770元。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1-2N0-1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患者41例,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计划靶体积43.5Gy/15次,瘤床区电子线补量8.7Gy/3次,2.9Gy/次,5次/周,疗程共24天。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Ⅰ级4例,Ⅱ级3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I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例;患肢水肿轻度2例。放疗前、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良好率为95.1%、87.8%,放疗后1、3、6、12个月优秀+良好率均为9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大分割放疗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134例,其中0期1例,Ⅰ期78例,Ⅱa期55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5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瘸床放疗102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 MV X线,为减少肺受照量,采用半开野等中心照射,中平面剂量45 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 Gy。其余32例未行全乳放疗。视术后淋巴结状况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结果随访5~15年,失访5例。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7%、2.2%、95.5%。复发共5例,均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保乳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似有所提高(9.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4例。结论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局部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原位复发。足够剂量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期低危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的局部控制情况、美容评价及不良反应,并对剂量学结果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2008—2010年前瞻性临床Ⅱ期研究入组 39例早期(0~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28例、导管原位癌 5例、其他类型浸润性癌 6例。放疗处方剂量为38.5 Gy分10次,2 次/d,间隔6 h以上。不良反应评价采用NCI-CTC 3.0标准,美容评价依据Harris美容级别标准。结果 三维适形APBI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学结果,85%(33例)患者完全满足放疗质量控制评估标准。与ASTRO、GEC-ESTRO共识比较中危/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6%、18%和31%、3%。随访率100%,无一局部复发,无3、4级不良反应。放疗后6个月美容评价优异加良好者占90%(35例)。结论 三维适形APBI入组患者选择恰当,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和美容评价初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 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非共面野行三维适形照射,3.40 Gy/次者 39例,3.85 Gy/次者 5例,照射2 次/d(间隔至少6 h)并连续照射5 d。结果 随访时间满2、3、5年者分别为39、31、16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只有 17例发生1级放射性皮炎(39%)。放疗后6个月和 2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5%。放疗后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9%、94%,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符合条件的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外照射是可行的,急性放射反应低,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短疗程放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8—2010年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306例,其中 16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后续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46~48 d;146例行短疗程放疗(短程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同步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30~32 d。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χ2检验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1、2、3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局部复发(χ2=0.00,P=1.000)。常规组与短程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与45.1%(χ2=0.73,P=0.695)、16.3%与13.7%(χ2=0.73,P=0.695),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9%与17.1%(χ2=0.00,P=0.954);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与13.7%(χ2=0.23,P=0.633);美容优良率分别为66.2%与65.5%(χ2=0.01,P=0.927)。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疗程方案与常规放疗的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 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缩小临床靶区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为小靶区IMRT技术在NPC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03-2007年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413例,中位年龄45岁,男311例、女102例。按第6版AJCC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66例、Ⅲ期235例、Ⅳa期78例、Ⅳb期31例。336例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 随访率100%,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93%、96%、81%和75%。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年龄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1、0.001、0.002),T分期、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0、0.001)。进展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组5年总生存有高于无诱导化疗组趋势(78%∶68%,P=0.053),辅助化疗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低于无辅助化疗者(65%∶83%,P=0.003)。结论 鼻咽癌小靶区IMRT技术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疗效和美观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 保乳术后全乳外照射和瘤床加量共10 9例,79例除应用高剂量率插植技术[T1期肿瘤用单排插植,针距为1.5cm ,T2期以上肿瘤用双排或三排插植;针距间单次剂量(DB) 10~12Gy ,靶区周边剂量为85 %DB]外,其中4 8例还经组织间插植加量放疗;30例除采用电子线常规外照射15Gy外,其中2 7例还经电子线外照加量放疗。全乳照射应用6MV直线加速器,采用双切线半野照射技术,靶区剂量为4 5~5 2Gy(平均4 8.6Gy)。采用医生评分与患者问卷方法评价美观效果。结果 5年生存率为93.8% ,局部复发率为6 .5 %。全组无放射性溃疡发生,5例出现位于插植针孔周围急性皮肤炎症。在经临床随访体检的75例中,医生打分和患者自评满意度为优的比例分别占87%和81% (P >0 .0 5 )。两组满意度医生总评为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2 %和85 .2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少。不同的瘤床加量放疗方法不影响美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NP方案诱导化疗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5-2009年62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组,先长春瑞滨(25 mg/m2)和顺铂(25 mg/m2)诱导化疗 2~4周期,然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 72~76 Gy分 36~38次(有局部残留则γ刀加量5 Gy),颈部淋巴结区预防照射50 Gy (肿大淋巴结则加量至 60~70 Gy)。
结果 随访率为100%。鼻咽原发灶有效率为89%,颈部淋巴结有效率为90%。1、2、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92%、82%,94%、73%、65%,97%、89%、87%和97%、84%、77%。3~4级急性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减少为37%、血小板减少为18%、黏膜炎为6%。无 3~4级远期颞颌关节损伤及口干症状。
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25 mg/m2长春瑞滨、顺铂诱导化疗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的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