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滨  吕东辉 《仪器仪表学报》2004,25(Z2):231-234
皮肤颜色信息是人脸检测和定位中一种有效的健壮特征.肤色模型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在肤色与非肤色交叠区域建立判决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判决提取YCbCr颜色空间数据的肤色分类方法.该方法从大量肤色样本和非肤色样本统计出实验数据,使用贝叶斯规则建立肤色分类器.考虑到在高亮度区和低亮度区肤色色度(Cb,Cr分量)与亮度(Y分量)非线性相关,采用Y-Cb和Y-Cr两个子空间的查询表来建立肤色模型.实验表明,引入贝叶斯判决可以通过改变阈值来调节漏检率和误检率变化;采用两个查询表比传统的Cb-Cr查询表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复杂动态背景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相似度聚类分析的动态背景建模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融合亮度和色度信息的像素相似度理论,然后用像素相似评价标准对图像各像素点像素值的时间序列进行聚类分析,以建立动态背景模型.最后,利用该背景模型进行了多场景前景检测对比实验和算法内存消耗以及算法单帧处理时间等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前景检测准确度高,时间和空间上的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高斯肤色模型及其在人脸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高斯肤色模型在肤色和光照变化较大情况下不能有效提取肤色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斯肤色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人脸检测中。模型参数采用一种自适应更新的参数选择方法,通过对相似度人脸和灰度人脸在对应像素点加权相乘的方式,得到将肤色相似度信息和灰度分布信息有效结合的人脸肤色模型,并结合Adaboost算法设计了人脸检测方法。在FERET(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database)、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GTFD(Georgia Tech face database)和多人脸图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肤色提取正确率比传统高斯肤色模型提高了27.1%,提出的人脸检测方法的检测率比Adaboost算法提高了5.5%。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体定位和动态肤色阈值的肤色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对基于内容的敏感图片过滤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敏感图片过滤中关键部分之一是肤色检测.本文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肤色检测算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脸和人体的位置信息动态确定检测肤色的算法.首先运用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其次在人脸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模型,实现了人体的初步定位;最后针对传统肤色算法的不足提出了绝对位置信息、相对位置信息算法,使每个像素都可根据人脸和人体信息动态调整肤色算法的阈值.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尤其对人脸比例较大、类肤色背景较多的图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饱和度增强的程度受制于其亮度,因而亮度可以作为饱和度自适应的因子.肤色若使用基于亮度的自适应色彩饱和度增强算法,则由于其饱和度增强效果过于明显而显得不自然.所以进一步识别肤色,需要对肤色采取另外的调整算法.为便于VLSI实现,对基于亮度的自适应色彩饱和度增强算法及肤色调整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加以整合,并采取了权重插值的方法来减弱肤色及非肤色区域分别采用各自的算法进行调整所带来的图像不连续问题.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能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并易于VLSI实现.  相似文献   

6.
用彩色CCD相机测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色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色度计和彩色CCD相机相结合快速测量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像素的亮度和色度的方法.首先,用彩色CCD相机测量LED显示像素,通过图像处理提取每个LED显示像素点在RGB颜色空间中的亮度值和色度值.然后,建立RGB颜色空间和CIE 19 31XYZ颜色空间的多通道自适应矩阵,并使用色度计对部分LED显示像素点进行精确测量,基于精确测量值和对应的RGB值计算出自适应矩阵.最后,通过自适应矩阵计算出所有LED显示像素的亮度和色度值.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矩阵大小合适的情况下,该方法计算出的数据与色度计测量数据之间的色差值△E<1,在人眼视觉中的颜色差异轻微,可快速、精确地采集LED显示像素的亮度和色度值,实现LED显示屏的高精度亮度、色度校正,从而大幅提高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梯度矢量流Snake和灰预测的人脸轮廓跟踪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提高动态图像序列中人脸轮廓跟踪时梯度矢量流(GVF) Snake算法的实时性,同时解决人脸跟踪中的遮挡问题,提出了GVF Snake和单变量一阶灰色模型GM(1,1)相结合的人脸轮廓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人脸运动信息和肤色模型粗略地检测出运动人脸轮廓,然后采用GVF Snake算法将人脸轮廓精确地提取出来,从而有...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检测线束端子显微图像的内径轮廓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在色度亮度空间中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滤波的显微图像分割算法。首先,根据彩色线束端子显微图像颜色分布的特点,将红绿蓝颜色空间中的彩色图像转换到色度亮度空间中,消除光照影响并分离亮度和色度信息,并将色度信息转换到色度球体上;然后在全变分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色度球体上的变指数变分模型对色度信息进行滤波,其中变指数函数具有结构自适应性质;接着通过分析单色通道的边缘检测结果,选择在图像的红色通道中使用Canny算法进行边缘检测;去除虚假的不连续边界曲线后,得到最终的内径轮廓。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得端子内径轮廓周长与手工测量相比,偏差小于0.5%。本文算法得到的线束端子内径轮廓、周长等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脸检测识别中存在的识别率低、图像易受光照、亮度等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肤色检测算法与二值形态学处理算法相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捕捉到的图像进行YCrCb模型检测减少图像中亮度的影响,运用HSV模型检测算法降低光照对图像的影响;然后将得到的检测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进行二值形态学去噪处理;最后得到了人脸识别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于不复杂、较为复杂和复杂人脸图像的检测识别率分别达到了98.6%、93.3%和90%。  相似文献   

10.
基于LCoS像素级图像亮度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采集到的图像通常由于被测物体局部高亮或局部镜面反射导致局部过饱和,从而影响测量系统的后续数据处理.针对此问题,根据反射式硅基液晶能够逐像素调节入射光的发射率的性质,采用高解析度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和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相结合,设计了基于LCoS的图像亮度调节硬件系统.根据硅基液晶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性质,确立了摄像机模型像平面和LCoS掩膜平面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空间映射的像素对应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准确、可靠,可以实现图像亮度的像素级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虚拟企业对虚拟产品数据管理(VPDM)的需求,结合ASP模式的先进实施理念,提出了基于ASP模式的VPDM系统概念;分析了VPDM与传统PDM之间的区别;并基于B/W/D三段式结构,阐述了基于ASP模式的VPDM体系结构;最后讨论实现该系统的方法和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大径定心的花键轴花键的实用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阀门开闭引起管路液力冲击的机理,计算换向阀换向时管路实际压力冲击突变值及换向阀阀芯所受液动力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交流异步电机伺服系统提供必要的设计数据,根据SVPWM的基本原理和实现算法,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SVPWM仿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SVPWM控制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相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滚子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子表面的麻坑(黑点)缺陷是腐蚀坑,主要是由于热处理炉保护气氛不纯,滚子在高温状态下产生表面腐蚀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B/S结构在线监控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DCOM、ActiveX等组件模型,结合ASP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了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锅炉在线监控.该系统在DCOM技术基础上通过ADO编程实现数据传输和访问,结合ASP和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动态发布和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插值法的计量泵流量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产计量泵实际流量显示不直观、计量精度低等问题,分别用分段插值、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4种算法,对不同压力下多种型号的计量泵实际流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段插值算法所得标准误差最小,残差图中的离散性最明显,置信区间最小,更真实的反映了实际流量和频率的关系,可大大提高计量泵的计量精度,适合用作计量泵控制器流量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的移动方式有很多种,但大致就分为两种:车轮式和足步式两种.本文从轮式移动机器人(WMR)的体系结构出发,重点设计了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平台.首先,通过对非完整轮式移动结构和直流伺服电机模型的分析,建立了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模型.其次,设计了基于AVR微控制器(AT90S8515)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主要包括PWM功率驱动、测速单元和串行通讯模块等;对机器人速度、位置控制采用模糊PID算法,较好地克服了移动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转速位置控制要求的多变和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程序使用ICCAVR C语言编写,在AVR SUDIO调试软件中用ICE200仿真.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了电火花微细加工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概括地分析了商品电火花成形机用于微细加工所具有的一些特殊优势。最后通过微轴的加工实例来证实其进行实用微细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偏微分近似理论,在考虑焊接外电路动态全负载情况下,对电源-电弧系统稳定性进行了模型刻画,得出系统稳定系数的数学解析式,依此定性并量化分析了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和最优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电流偏差相对转换方法,获得了动态电流偏差因子的时间序列解析表达式,进而通过偏差衰减时间方式来量化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分析结果与动态电流偏差因子量化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