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米曲霉菌株特性及通风制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株日本米曲霉及2株中国米曲霉菌种进行理化性质比较,优选出1株日本菌株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米曲的培养周期较短,一般48h内即成曲。出曲时间可通过检测总酸变化,在总酸消长曲线达高值后15h左右即可。2.培养温度为32~36℃,不能波动太大。3.当菌株糖化力与液化力同时达到高峰时,对制曲非常有利。该工艺经过通风制曲生产,其糖化力可达1200u/g·h所酿的酒符合成品酒质量。(丹妮)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的曲霉菌株及不同原料所制曲的糖化力、液化力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将其综合效果最好的曲用于玉米清酒的酿造。结果表明,菌株QJ是最好的糖化茵种。用QJ米曲酿造清酒的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3.6%vol,总酸3.23g/L,氨基酸态氮0.56g/L,总糖85叽,固形物23.8g/L。  相似文献   

3.
对米曲霉的制曲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装量、翻曲、接种量、培养温度、时间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制曲的最佳条件为:装量为30g(干料)、接种量为4%、温度35℃、培养78 h,其间间隔24 h进行翻曲.在此培养条件下,米曲酶的糖化力可达到5205.23 u/g,液化力可达到250 u/g.  相似文献   

4.
强化大曲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培养红曲霉、黄曲霉、根霉、酵母,制成帘子曲,然后添加到浓香型大曲中,制得强化曲。经酿酒生产实践证明,用曲量减少,优质酒率和出酒率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添加怀牛膝、白芍、党参等19种中药材的米曲制备试验数据为基础,对米曲性能指标与药材的种类、药性、所含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统计学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党参、红景天、白芍对米曲糖化力和液化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各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材中的三萜及其皂苷类和多酚类成分可能是提高米曲糖化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丽  张文学  罗芳  杨俊  易欣 《食品工业科技》2014,(18):194-198,202
分别将不同的中药材和红曲霉添加到纯种米曲中得到了红曲药曲,通过测定其底物减重、糖化力、酯化力、蛋白酶活、总酸,筛选出制曲效果最佳的两种药材:红景天、西洋参,并考察其最适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即西洋参粉不超过0.6%,红景天汁在0.6%~4.8%。将选出的药曲用于清酒的制作,通过测定其指标表明:以红曲药曲为主要糖化发酵剂使用,其理化指标、体外抗氧化性等均好于一般米曲清酒。  相似文献   

7.
利用筛选出的米曲霉和酿酒酵母,以南四湖水产品白莲藕和鱼台大米为主要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酿造白莲藕酒。采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考察了酵母接种量、米曲用量及发酵温度对酒精度、甲醇含量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0×1010 cfu/L、米曲用量200 g/kg、发酵温度20℃,100 L小试酿造试验显示成品酒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口感优雅,气味芬芳。  相似文献   

8.
多菌种制曲在原池浇淋酱油制曲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原池浇淋工艺,添加糖化增香曲(HQ)、曲精(QJ)与米曲霉沪酿3.042进行混合制曲,以沪酿3.042米曲霉、曲精分别单独制曲进行对照实验,对制曲过程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曲精和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成曲的酸性蛋白酶活力比曲精单独制曲提高42.6%,但是多菌株组合混合制曲较单菌株制曲,成曲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没有增加,淀粉酶酶活力均不高,未检测到纤维素酶活。  相似文献   

9.
酿酒用米曲霉酶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的原料、装量、翻曲、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米曲霉的酶活(糖化酶、淀粉酶)特性.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制曲条件.研究表明酿酒用米曲霉酶活最佳的培养条件为:以珍珠米为原料,装量为30g、接种量为4%、温度35℃、培养78h,每间隔24h进行翻曲.在此培养条件下,米曲酶的糖化力可达到5205.23U/g,液化力可达到250U/g.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作为白酒发酵的重要菌种,得到了白酒企业的重视。本研究从大曲及酒醅中分离到8株红曲霉,对8种红曲的酯化力、糖化力、产酒精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红曲霉E具有应用价值。其应用于清香麸曲酒发酵,总酯增加了44.86%,乙酸乙酯增加了87.30%,且能改善麸曲酒的口感,但其与所使用生香酵母之间并无协同增酯功效。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毒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株从发霉粮食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发酵培养和产毒能力的HPLC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菌株均为黄曲霉菌株且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基因aflR;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巨大:黄曲霉菌株3.4408产毒量最高,黄曲霉菌株HDWS产毒量最低,黄曲霉菌株3.2572甚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中部分黄曲霉菌株产生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黄曲霉菌株HDWH只产生黄曲霉毒素AFB1、AFB2。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西藏高原粮油作物曲霉菌污染状况及黄曲霉菌产毒能力,连续5年对西藏青稞、小麦、花生3种作物中曲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分离到的黄曲霉菌株开展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204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5种曲霉菌,曲霉菌污染率呈花生>青稞>小麦。青稞、小麦中曲霉属优势种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毒素主要为杂色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花生优势种为黄曲霉(A.flavus);仅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于不同作物的黄曲霉菌,其产毒类型也有差异,麦类作物产毒菌株以产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为主;花生产毒菌株以产AFB1、AFB2、AFG1、AFG2为主。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培养基中,用不同添加方式,于不同生长时刻测定黄曲霉菌糖化力,研究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植酸后黄曲霉菌糖化力均有很大提高,可为工业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植酸最佳作用浓度范围是0.20%~0.25%,发酵24h糖化力最大可提高44.32%。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实验室前期从福建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分离及台湾生物资源研究及保存中心(BCRC)的不同丝状真菌菌株(黑曲霉AN19、黄曲霉AF20、米曲霉AO35、米根霉RO45、黑曲霉BCRC31494、黄曲霉BCRC31654、米曲霉BCRC30222和米根霉BCRC32229)的产酶性能,从中筛选出产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较高的4株菌株:黄曲霉AF20、米根霉RO45、黑曲霉BCRC31494和米曲霉BCRC30222。将此4株丝状真菌菌株分别进行单一和两两混合发酵糯米,研究其产酶及产糖性能。结果表明:接种纯种米根霉RO45到糯米培养基中,测得的液化酶活力和还原糖产量最高,然而整个发酵过程蛋白酶活力始终较低;米根霉RO45与米曲霉BCRC30222混合发酵,不仅保持较高的液化酶活力和还原糖产量,还能够显著提升发酵体系中的蛋白酶活力。本研究结果对于黄酒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和优良产酶菌株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传统培养法对湖南与湖北两省粮库中的稻谷进行研究,对高大平房仓粮仓上中下三层的稻谷霉菌量及优势霉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储藏一年稻谷与新入库稻谷中层霉菌数分别为6.4×10~3 CFU/g、1.3×10~3 CFU/g,相比上、下层,中层最多;湖北省储藏一年稻谷下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上、中层,下层最多,湖北省新入库稻谷上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中、下层,上层最多。通过传统的菌落培养及菌丝、孢子观察,初步判断上中下三层的优势霉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将扩增出来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进行BLAST,最终鉴定优势菌株为黄曲霉、白曲霉、聚多曲霉、内生真菌、黑曲霉。  相似文献   

17.
日本黄曲霉1#菌株与苏-16菌株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士良 《酿酒科技》2004,(6):39-39,42
将日本黄曲霉1^#株与苏-16黄曲霉菌株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日本黄曲霉1^#的糖化酶活力比苏-16低16.7%,液化力略高,但酸性蛋白酶活力是苏-16的4倍。为了有利于黄酒生产,建议用日本黄曲霉1^#菌株代替苏-16菌株培养麦曲。(丹妮)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发酵的小麦酱中分离得到4株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2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其进行生理效价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4号产糖化型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最强,且具有较强的产α-淀粉酶和酯化酶的能力,适合作为小麦酱制曲的发酵菌株。对其制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4%,制曲温度为32 ℃,制曲时间为70 h的条件下,小麦曲的蛋白酶酶活力为549 U/g,较自然发酵制曲的481 U/g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苏惠玉  谢荣珍  牛建军 《食品科学》2010,31(10):287-291
目的: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对食品中黄曲霉菌进行捕获的技术,为检测食品中污染的黄曲霉菌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山羊抗黄曲霉菌血清的免疫磁珠捕获食品中的黄曲霉菌,不需要进行增菌培养,应用磁捕获-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IMC-FPCR)技术快速检测鉴定食品中的黄曲霉菌。结果:IMC-FPCR 方法检测黄曲霉菌的最低检测值为2CFU/mL。应用IMC-FPCR 对从市场上购买的12 种食品进行检测,发现有两份样品含有产毒素相关基因(即为可能的致癌菌株),检出率为16.7%,其中花生中检出1 株黄曲霉菌,面线中检出1 株黄曲霉菌。结论:建立了黄曲霉菌的磁捕获-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IMC-FPCR)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食品中黄曲霉菌的快速检测及鉴定,实物检测结果提示市场上食品有被真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