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 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ICD ,并进行随访观察 ,从心电储存器中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结果 :1例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由于ICD放电过迟 ,导致患者心源性晕厥。另 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致ICD误感知。 2例均经过重新调试 ,设置ICD工作参数 ,并联合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随访至今未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结论 :术后严密随访 ,合理设置工作参数 ,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提高ICD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1例经静脉安置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了解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42~69)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5例、心肌病2例、Brugada综合征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基础心脏病不明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随访29.3(2~64)个月,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电转复及电除颤治疗。1例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ICD未能察觉,经调整参数后,2次成功地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超速抑制了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4个月不明原因死亡。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常规进行随访和设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参数,对保证:ICD及时有效的治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 1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10例为单腔ICD ,2例为双腔ICD ,通过ICD程控仪调出ICD内储存的资料 ,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 ,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例随访 16 .8± 9.9个月 ,有 8例接受成功的ICD治疗 ,占全部患者的 72 .7% ;2例 5次将快速心房颤动误识别为室性心动过速 (VT) ,1例误将窦性心动过速识别为VT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后 1例VT加快 ,ICD识别为心室颤动 ;调整VT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进一步随访 ,未再发生类似情况。结论 :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提高患者生存率 ;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4.
对 1 0例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ICD的治疗效果。男 6例、女 4例 ,年龄 5 6.9± 1 3.3( 30~ 70 )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 6例、心肌病 3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 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 /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2 9.3± 2 0 .4( 8~ 64)个月 ,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电转复及电除颤治疗。 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 ,ICD给予误治疗。 1例患者术后 3年发生电极断裂。结论 :常规进行随访和设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参数 ,对保证ICD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3例经历了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电风暴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随访3~6个月,3例未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结论 :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电风暴的发生,减少ICD放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7例的经验.方法:选择2000-11至2006-10我院17例植入ICD病例,对术中、术后及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顺利植入ICD,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8 V,R波高度7.6 mV,心房起搏阔值0.9 V,P波高度2.7 mV,除颤阈值均小于20 J.4例患者共发作室性心动过速27次,4例发生心室颤动12次(其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7次)均经超速抑制(burst)及除颤终止,调整药物后明显减少.误放电2次均为快速心房颤动诱发,调整ICD设置后未再发生.结论:ICD能及时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从而预防心脏性猝死,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后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已经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尽管它能够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 ,但对于有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重要的辅助治疗 ,对于频繁发作的有症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更是如此。为达到最大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需合用ICD和药物治疗。本文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 ,综述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在ICD患者中使用的趋势、用药的指征、有益和有害的相互作用和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13年前体检时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肌肥厚”。因反复晕厥3次,当地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于2003年以“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室速”第一次收入我院。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舒张末容积70mm,左心室射血分数0.37。于2003年11月24日植入双腔ICD(GemDR7227),术后坚持服用卡维地洛、胺碘酮,基本可正常工作、生活。于2004年10月7日再发晕厥,ICD记录持续性单形性室速,频率140次/分,ICD低能转复治疗未成功,转为心室颤动,经1阵Shock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20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例患者中共置入6台ICD,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程控分析仪进行随访,对患者情况及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调整起搏参数,心律失常药物,及时处理ICD故障。结果6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72次,启动治疗程序64次,其中包括低能量复律和高能量除颤转复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19次(占29.7%,19/64),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治疗室性心动过速35次(占54.7%,35/64),误放电治疗10次(占15.6%,10/64)。误放电原因包括:感知窦性心动过速3次,电磁干扰2次,电极导线绝缘层破损干扰5次。其余208次心律失常事件均在ICD启动诊断识别过程中自行终止,ICD未继续实施治疗程序。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中心4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接受ICD治疗,男性3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9±15)岁,成功随访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获得ICD储存资料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ICD;35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其中26例患者共记录室速和室颤事件763阵,ICD成功除颤224阵(成功率99.1%),抗心动过速起搏1次成功终止室速375阵(成功率71.8%),低能量同步转复22阵(成功率100%);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发生误放电4次。术后大多数患者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随访期末,死亡4例,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ICD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静脉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6例药物难治性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 (VT)及 /或心室颤动 (VF)患者接受经静脉ICD治疗 ,并随访 12±7 0月 (1~ 2 1月 )。其中冠心病 2例 ,扩张型心肌病 1例 ,原发性室颤 3例。结果  6例成功地置入经静脉ICD ,脉冲发生器埋于左上胸皮下 5例 ,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 1例。 3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45 1次 ,均被ICD有效终止。 3例患者共有 6次VT经电击复律成功。 2例分别因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而误放电 ,其中 1例因口服胺碘酮致VT频率减慢至VT探查窗口以下而未被ICD察觉 ,经程控调整有关设置后得以纠正。结论 经静脉ICD是一种植入方法简单、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的重要手段。定期随访和针对患者改变的心律失常状况的再程控 ,是防止误放电和保证ICD有效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的原因及改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6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接受ICD治疗,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时频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确定治疗方法和参数。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接受过电击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包括紧张、情绪低落、恐惧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ICD放电可引起患者心理适应不良,期望通过ICD参数的调整、加强内科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早搏(室早)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例由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1例对室早进行射频消融(RF—CA)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1例经射频消融未完全消除室早而选择植入ICD,第3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消除室早,未再发室颤。结果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ICD未再记录到室速/室颤。结论在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病例中,应分析室早与室速/室颤的相关性,给予个体化治疗,射频消融室早可以消除/减少晕厥和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直接原因.而大部分患者先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继而蜕变为心室颤动(室颤).研究表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可有效终止室速.本文观察了172例植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应用ATP终止室速的效果.方法17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性13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2.8岁.103例患者术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史,其中75例有电击除颤史.137例术前记录到室速或室颤心电图.植入ICD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记录,分析ICD治疗中ATP治疗室速的效果.结果在平均随访37个月中,ICD共记录室速l 789阵.其中,316阵为短阵室速,在ICD治疗前自行终止;1 473阵室速接受了ICD有效治疗.其中ATP治疗成功981阵(成功率66.6%),余492阵室速由低能量转复终止.在981阵ATP治疗成功的事件中,ICD第一次发放ATP成功终止室速513阵(成功率52.3%).结论ICD抗室速起搏功能可有效终止大多数室速,对于植入ICD前有明确室速史的患者,ICD治疗应尽量先采用ATP治疗,以减少ICD放电,延长ICD使用寿命及避免电击时的痛苦,即所谓的"无痛性ICD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有冠心病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病史15年。2004年3月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我院经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Gem 7227Cx,美国Medtronic公司)。术中参数测试如下:起搏阈值为0.4 V/0.5 ms,R波高度为15.4 mV,起搏阻抗为1060 Ω,高压阻抗为15 Ω,除颤阈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70岁。两年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植入美国圣犹达公司EPICTM+VR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起搏电压阈值0.8V,R波电压12mV,阻抗560Ω。ICD参数设置: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心率范围、突发程度、持久程度等特征,治疗采取阶梯方案,频率设置室性心动过速150~200次/min,>200次/min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依次为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至高能转复10、20、34J电击;心室颤动首选20J电击,无效则增大为34J重复1~3次,最后两次极性对调。出院后定期随访,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随着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技术改进及程控参数的多元化,其操作更加简单,应用也更加普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确立了对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所致的心脏骤停幸存者,ICD为一线治疗。本文报告3例ICD植入病例,探讨ICD对特发性室颤的治疗效果以及诊断和随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在治疗Brugada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Brugada综合征的11例患者植入ICD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4例(36.36%),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二级预防的患者7例(63.64%)。起搏模式:6例(54.55%)单腔ICD,5例(45.45%)双腔ICD。所有患者术中测试ICD的起搏参数并诱发心室颤动,采用20 J一次电击复律成功。随访(17.0±12.7)个月,无漏访。一级预防组和二级预防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阵次比例[80%(4/5)vs.90.3%(28/31),P>0.05]和心室颤动发作阵次比例[20%(1/5)vs.9.6%(3/3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率[75%(3/4)vs.96%(24/25),P>0.05]及除颤治疗成功率[100%(2/2)vs.100%(4/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未见植入ICD相关并发症。结论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广泛用于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临床资料表明,ICD能降低致命性室常急性期病死率,疗效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1].  相似文献   

20.
随着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技术改进及程控参数的多元化,其操作更加简单,应用也更加普及。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对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所致的心脏骤停幸存者,植入ICD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明显降低死亡率,确立了ICD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地位[1]。本组报告3例ICD植入病例,探讨ICD对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治疗效果,诊断和随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1、36和48岁,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家族中亦无猝死史。患者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