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2):160-163
通过医学科研伦理审查薄弱现象,分析困扰研究和管理人员的科研伦理审查不力因素。我院科研伦理审查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伦理管理符合科研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的内在要求。伦理审查质量提升的管理要素包括加强伦理委员会的建设监督,建立统一规范的审查制度和体系,加强监管,增加培训建立稳定的专家队伍,把控重点审查内容,重视伦理审查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5,(8):113-114
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医学伦理审查实践,建立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相关管理办法、审查流程与制度,提出了在伦理审查中根据项目类型采取快速审查、常规会议审查"两条通道"相结合的审查方式,同时按照初始审查、跟踪审查、结题审查的程序全程管理模式,既方便了临床,达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目的,又提高伦理审查与管理有效性。此外,提出了目前在医学伦理审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统一的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对伦理审查委员进行系统地伦理知识培训;在医务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中普及伦理知识等。  相似文献   

3.
伦理道德问题是医学科研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从医学科研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入手,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强化医学科研人员遵守伦理道德的责任感,发挥伦理审查的监督作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体制建设等伦理对策,以期实现其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医学宗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提高伦理审查能力,分析2004--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受理的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档案,归纳统计申请项目的类型、不同审查结论的构成比和计算审查一次通过率,分析审查结论为“作必要修正后同意”的项目存在的伦理问题。加强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是提高伦理审查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冬霞 《卫生软科学》2011,25(3):198-200
生物科学研究的风险特性、各方利益冲突及危害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伦理审查委员会能力建设的必要性;生物科研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生物科研监管的不良状况以及我国伦理审查委员会运作存在着普遍性的缺陷情况则凸显了中国伦理审查委员会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因此,加强我国伦理审查委员会能力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期刊编辑部对医学伦理规范的知晓度,调查其如何处理违背医学伦理的论文, 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重庆市23种医学期刊编辑部对国内外主要医学伦理规范的知晓度,在审稿中主要审查的医学伦理内容,如何处理违背医学伦理的论文,已出版的论文中是否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结果】 重庆市医学期刊对医学伦理规范知晓度比较高,95.65%的编辑部对医学伦理审查有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人体试验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100.00%)、是否获得患者知情同意(95.45%)、是否保护患者隐私(81.82%),但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批和对临床试验注册的审查有待加强。编辑部在审稿时发现有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时,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国内外规范。但是对于已发表的论文,如果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结论】 编辑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伦理的审查,对于出版前和出版后的医学论文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都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流程,以促进我国的医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地市级科研申报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2015—2017年三年的科研申报书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了解申报书中暴露的伦理问题。结果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项目负责人资历上来说,医学科研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相当严峻,相关伦理原则普遍未获重视。结论针对地市级医学伦理,应从机构的角度加强伦理监管和进行有效的伦理培训。  相似文献   

8.
伦理审查机构建设是加强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三级甲等医院伦理机构建设及工作情况的现状调查,分析当前医院伦理审查工作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指出当前医院普遍存在机构能级偏低、工作创新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人员配置缺口大等问题。提出:新时代要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和完善伦理审查体制机制;通过管理创新,驱动伦理审查工作新突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伦理信息化管理;加快专业队伍培育,提升伦理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科研伦理审查规范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4月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明确临床医生对科研伦理审查规范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医生对伦理审查规范的总体知晓率为69%,医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发表SCI/SSCI研究论文等知晓率较高,高学历、接受科研伦理教育培训和医院设立伦理委员会对知晓率起正向影响作用。结论 临床医生对伦理审查规范的总体知晓率较低,是否接受科研伦理培训教育和医院设立伦理委员会是影响医生伦理审查规范认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15日在其官方网站就《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要求,所有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前,须先通过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构(或)组织审查立项。审查的核心,除了风险性评估,还包括伦理审查。此次制定《办法》,旨在建立健全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体制,规范医疗卫生技术、公共卫生干预、计划生育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涉及人体的医学临床试验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全面完成无疑是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必将导致新的医学与生物学革命,同时也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法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作出准确的科学解释并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奠定了相关法制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规定进行试用或验证的过程,该过程需由具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审核.经其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对医疗机构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内容,流程和批准标准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为医疗机构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阐述了评审标准对医院医学伦理学建设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医学伦理建设的建议。文章强调,推进伦理学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伦理学督导,提高医疗科研水平;遵循伦理学原则,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医学工作者在从事临床医学科研和临床医疗过程中,都存在医学科研的价值与道德判断问题。作为道德理性的医学科研伦理可以增强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医学科研后果的道德责任感,在临床医学科研中把握好医学伦理观,是每个医学科研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临床科研中的伦理问题,和谐医患关系,医院伦理委员会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回顾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介绍其主要功能和职责,探讨和分析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文章探讨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促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发展和完善的对策,认为只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技术才能发挥造福患者的积极作用,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医德医风有积极的经济学内涵,研究对比医德强化前后医院的各项社会、经济效益指 标。[对象]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方法制定医德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课题组收集、统计三年数据分 析。[结果]2002年、2003年、2004年基本医疗环境一致,但三年比较2003年门诊、住院人次增长 最多,抢救患者最多,经济收入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结论]本研究通过三年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指 标对比,医德医风教育年的2003年各项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有显著性差异,医德医风有利医疗资 本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和特性,探讨教师专业道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加强和推动医药健康科技创新,为保障和改善妇幼健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因此,本文对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多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母婴健康医学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一概述,对新兴技术在母婴疾病防治中...  相似文献   

20.
The evidence-based movement has influenced medical research to the point that the agendas and methods of qualitative inquiry are often excluded from resources of medical granting agencies. Yet, its narrow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evidence and its myopic vision about health must be challeng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qualitative research does contribute to a reduction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out the cost in dollars and lives that are necessarily incurred in evidence-based inquiry. She asserts that we must reframe our definition of evidence to meet this new ethic of inquiry--which she calls the ultimate ethic--as a way of conduct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