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3 cm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初步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前10年间采用FSRT且资料完整的直径>3 cm的脑转移瘤患者47例,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1~87岁(中位值58岁).原发灶病理为腺癌1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3例,黑色素瘤2例,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病理类型不明6例.初治组26例,复发组21例.脑转移瘤直径3.1~6.0 cm(中位值3.8 cm).计划靶体积2.5~33.8 cm3(中位值9.4 cm3).FSRT总剂量16~68 Gy(中位值31 Gy)分2~15次(中位值5次).原发灶治疗方法 :手术23例,放、化疗22例,未治2例.结果 随访截止2008年4月,随访率为100%,满5年随访的例数为28例.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44%、44%.中位生存期11.0个月(0.5~88.0个月,95%CI=8.1~13.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17%、6%.在死亡的46例中,21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17例死于颅外病变进展,8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FSRT通过分次治疗、个体化给量、全脑放疗或一程FSRT后推量,能有效控制最大径>3 cm的脑转移瘤、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3 cm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初步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前10年间采用FSRT且资料完整的直径>3 cm的脑转移瘤患者47例,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1~87岁(中位值58岁).原发灶病理为腺癌1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3例,黑色素瘤2例,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病理类型不明6例.初治组26例,复发组21例.脑转移瘤直径3.1~6.0 cm(中位值3.8 cm).计划靶体积2.5~33.8 cm3(中位值9.4 cm3).FSRT总剂量16~68 Gy(中位值31 Gy)分2~15次(中位值5次).原发灶治疗方法 :手术23例,放、化疗22例,未治2例.结果 随访截止2008年4月,随访率为100%,满5年随访的例数为28例.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44%、44%.中位生存期11.0个月(0.5~88.0个月,95%CI=8.1~13.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17%、6%.在死亡的46例中,21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17例死于颅外病变进展,8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FSRT通过分次治疗、个体化给量、全脑放疗或一程FSRT后推量,能有效控制最大径>3 cm的脑转移瘤、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管是个中空的器官,离体后随着血液的流失,加之血管本身的弹性回缩,使离体血管腔的容积、内径和外径等明显不同于在体内时的状态。所以用目前针对一般实质器官的形态计量方法,均不适用于离体血管的形态计量,而要用离体血管的仿真形态计量技术才能使测量结果真正反映血管的生活状态。  我们在作了多年离体血管仿真形态计量的理论、微机实现技术以及它在临床病理方面应用价值等探索后,认为对形态规则血管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仿真形态计量,在目前通用的病理制样技术完成的切片上是可以达到的,并在此基础上还开发出一套“心血管仿真形…  相似文献   
4.
一种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以达到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三个目标。材料与方法:采用HP-MSA2000磁盘阵列管理设备结合高性价比的750GBSATA硬盘以构成整个放射治疗科的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采用下述以DOS批处理实现的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以及高效率的数据管理:(1)用每年全备份+每月增量备份+每工作日增量备份的策略将所有临床在用数据备份到数据存储服务器;(2)自动搜索临床暂时不用的数据并将其打包、上传到数据存储服务器,确认上传成功后删除本地数据以释放硬盘空间;(3)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软件接收上传数据。按各个存储卷上的可用硬盘空间信息来分配接收到的数据以实现自动空间管理。结果:自动数据备份保证了所有临床数据安全,自动的数据打包、归档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高性价比的磁盘阵列极大了节约了开支。结论:我们所构建的系统可以实现放射治疗中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的综合效果,该方案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3 cm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初步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前10年间采用FSRT且资料完整的直径>3 cm的脑转移瘤患者47例,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1~87岁(中位值58岁).原发灶病理为腺癌1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3例,黑色素瘤2例,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病理类型不明6例.初治组26例,复发组21例.脑转移瘤直径3.1~6.0 cm(中位值3.8 cm).计划靶体积2.5~33.8 cm3(中位值9.4 cm3).FSRT总剂量16~68 Gy(中位值31 Gy)分2~15次(中位值5次).原发灶治疗方法 :手术23例,放、化疗22例,未治2例.结果 随访截止2008年4月,随访率为100%,满5年随访的例数为28例.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44%、44%.中位生存期11.0个月(0.5~88.0个月,95%CI=8.1~13.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17%、6%.在死亡的46例中,21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17例死于颅外病变进展,8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FSRT通过分次治疗、个体化给量、全脑放疗或一程FSRT后推量,能有效控制最大径>3 cm的脑转移瘤、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反向投影算法(模型),由射野影像和患者的CT图像,计算体内的三维剂量分布,进行剂量验证.方法该模型计算体内剂量分布步骤如下:(a)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获取射野影像,将射野影像转换为射出剂量;(b)从射出剂量分布重建入射原射线注量分布;(c)由患者的三维信息(CT图像),计算得到体内的原射线剂量分布;(d)体内散射核叠加,求出体内散射线剂量分布,与原射线剂量相加,即得到体内的剂量分布.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算法.通过设置规则、不规则及调强射野,对均匀和不均匀、规则和不规则5种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实验,并将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实验在射野内、剂量梯度小的区域计算的剂量和测量的剂量的偏差<5%.在射野边界附近低密度肺组织内的计算剂量和测量的剂量的偏差>5%.结论所建立的反向投影模型用于剂量验证,其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要求.但模型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准确计算电子失平衡区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利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加速器的日志文件验证放疗计划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加速器( Elekta Synergy)日志文件以二进制格式记录了加速器执行计划时每个控制点对应的机架角度、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累积机器跳数(MU)等信息,利用Matlab7.1编写内部程序从加速器日志文件中读取这些信息,然后将原计划文件中各控制点的机架角度、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累积MU替换为日志中对应信息,从而生成一个新的计划.将新计划导入到计划系统( Philips Pinnacle3)中重新计算剂量.对比两者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与剂量分布,判断加速器执行计划的准确性.结果 新计划与原计划相比,12个弧中有4个弧机架角度差别大于±1°的控制点,占整个弧控制点数目的比例约35%.对于所有弧,约95%控制点的叶片误差为±0.5 mm.单个控制点的MU误差较大,但每个弧的累积MU相差很小,所选l2个弧的累积MU为-0.09% ~0.11%.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别分别为-0.07% ~0.42%、-0.38% ~0.40%、0.03%~0.08%,危及器官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差别分别为-1.16% ~2.51%、-1.21% ~3.12%.结论 利用加速器日志文件验证VMAT计划的方法可作为实验测量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别根据中、外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标准,对低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为修订和完善现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英国电离辐射法规(IRR)17号和国家标准GBZ/T 201,对于一个每日平均治疗125例患者(90%为调强放疗技术)的6 MV X射线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分别设计机房屏蔽方案,对比关注点(主束次屏蔽区A、B点、主束主屏蔽区C、D点、侧墙次屏蔽点E、室顶主屏蔽点F和室顶次屏蔽点G)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治疗室内使用面积、室内层高和室顶承重。结果 按照NCRP 151号报告和IRR 17号法规,计算得到的A、B、C、D、E、F和G点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分别为79、105、136、166、104、137、76 cm和94、126、183、189、119、175、92 cm。而按照我国标准GBZ/T 201计算得到的相应关注点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是最厚的,特别是主束主屏蔽厚度的增加明显,分别为117、133、207、227、121、175、94 cm。与此同时,与NCRP 151号报告计算得到的屏蔽方案相比,治疗室内使用面积、室内层高显著降低,分别减小11.24%和7.13%,室顶承重增加更为明显(25.20%)。结论 与NCRP 151号报告和IRR 17号法规相比,按照我国现行屏蔽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是最大的,特别是现行国家标准中要求的瞬时剂量当量率评价指标会显著增加主屏蔽区所需的屏蔽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VMA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混合调强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基于固定角度IMRT的混合调强技术和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设计两组放疗计划。第1组仅以全乳作为放疗靶区,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完成;第2组以全乳及瘤床同步加量区为放疗靶区,处方剂量全乳50 Gy、瘤床同步加量区60 Gy,分25次同步完成。分别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与基于固定角度IMRT的混合调强技术相比,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未能提高单纯全乳照射者靶区CI、HI值(P=0.866、0.056),反而全面增加了OAR受量和调强野机器跳数(P=0.000~0.050和P=0.002);但对全乳加瘤床同步加量照射患者,能减少肺受量、脊髓受量、调强野机器跳数、计划执行时间(P=0.004、0.001、0.000、0.000)。结论 对全乳加瘤床同步加量照射患者,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能更好保护OAR,提高计划执行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前10年内22例不可手术且化疗失败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3个病灶接受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原发灶部位分别为乳腺12例和结直肠5例.单纯肝转移患者15例(68%),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患者7例(32%).中位病灶最大径2.0 cm(1.0~4.3 cm),中位靶体积3.68 cm~3(0.45~77.29 cm~3).接受一程治疗18例,二程治疗4例.中位总剂量40 Gy(30~60 Gy),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2~6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9个月(5.0~36.4个月),随访率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9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49%,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28%.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3级以上相关并发症.结论 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控制率高且并发症可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