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抗5102产生菌工程菌株WH—1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重组DNA技术,从农抗5102产生菌10-22菌株中得到I株工程菌株WH-1,它的培养特征出出发菌株10-22有明显差别,前埂气生菌丝白色,不吸水,基内菌丝线黄色,可溶性色素淡黄;后者所生菌丝灰,在大多数培养基均能吸水,基内菌丝暗柠檬色,可溶性色素淡褐。两者在28℃和37℃均可良好生长。菌株WH-1生菌株10-22所产生的种5102抗生素,而且活性均晚强,尤其是5102-1几乎要高出10倍。菌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连续传代的过程中,还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过程中,工程菌株WH-1均不稳定,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培养特征的变化和产生抗生素性能的衰退两个方面,且都是一个由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的过程。采用连续多次单孢子分离筛选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高产菌株。本实验主要通过5次单孢子分离筛选,得到了WH-1-1、WH-1-2、WH-1-3、WH-1-4和WH-1-5共5个较稳定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稀有放线菌属于革兰阳性细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绝大多数稀有放线菌还没有合适的遗传操作系统。本文报道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和碱变性方法,对土壤中新分离的约200株稀有放线菌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除约20个菌株的染色体可能为环型结构外,其余染色体为线型结构。在检测到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中,包括在诺卡菌属菌株中检测到1个线型质粒、4个环型质粒和1个噬菌体,此外,在链孢囊菌属中首次检测到1个质粒。这些遗传因子的发现,为发展稀有放线菌类群的遗传操作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87种中草药植物中分离内生放线菌及其规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从植物中分离内生放线菌的规律,采集了87种中草药植物,包括62种草本植物和25种木本植物.减少系统误差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从55种草本植物和13种木本植物中各分离和初步鉴定了519株和41株内生放线菌,暗示从大多数草本植物比从木本植物中分离到内生放线菌的概率大.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组织的出菌率,发现不论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和叶)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的数量比地下根部的多.这些初步的分离规律对于今后从中草药植物中高效地分离内生放线菌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容纳DNA大片段的柯斯质粒Supercos-1为载体.构建了除虫链霉菌的基因组文库.对约1000个柯斯质粒上插入片段的两端进行测序,并利用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构建了覆盖约91%基因组的有序排列的柯斯文库.利用入λ-Red高效DNA重组和大肠埃希菌-链霉菌接合转移技术,建立了除虫链霉菌的基因组遗传操作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在除虫链霉菌工业菌株中进行高效、精确的基因敲除工作和连续的基因缺失研究,获得可以用来生产多拉菌素的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生物内源重组系统建立的体内重组工程已成为对生物体内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技术,通过基因敲除与嵌入,或大片段DNA的缺失与插入,然后根据生物体表型的变化可以确定该基因或基因簇在体内行使的功能。随着对噬菌体重组系统的认识。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重组技术可以更简便、更精确、更快速地进行体内基因操作。本文试图就两种重组工程的原理与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68种中草药植物中分离了560株内生放线菌菌株,其中84株(约占15%)对金葡菌有抑菌活性,36株(约6%)对白念珠菌有抑菌活性,提示中草药植物的内生放线菌可能是抗菌新药的一个来源。检测了9种中草药植物的水或乙醇抽提液对金葡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内生放线菌菌株的抑菌活性与其寄主植物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发展刺糖多孢菌遗传操作体系,构建生产多杀菌素 J 和 L 遗传重组菌株。方法 由于刺糖多孢菌是公认的难 操作放线菌之一,本文通过 λ-Red 和 FLP 重组酶介导的体内重组体系结合黏粒文库,发展了刺糖多孢菌的高效基因操作体系。 结果 利用该方法实现目标基因高效敲除,测试基因敲除效率可达 66%。利用该技术构建了 SpnK 失活的刺糖多孢菌突变菌株, HPLC-MS 和 NMR 分析显示突变株产生的新化合物为多杀菌素 J 和 L,且产量与出发菌株产生的多杀菌素 A 和 D 相当。结论 该策略可用于刺糖多孢菌的遗传改造,可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改造后直接生产多杀菌素 J 和 L。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组DNA技术,从农抗5102产生菌10-22菌株中得到1株工程菌株WH-1,它的培养特征与出发菌株10-22有明显差别,前者气生菌丝白色,不吸水,基内菌丝浅黄色,可溶性色素淡黄;后者气生菌丝深灰,在大多数培养基均能吸水,基内菌丝暗柠檬色,可溶性色素淡褐。两者在28℃和37℃均可良好生长。菌株WH-1能产生菌株10-22所产生的3种5102抗生素,而且活性均更强,尤其是5102-Ⅰ几乎要高出10倍。菌株WH-1尚能产生菌株10-22不产生的1种活性物质(5102-Ⅳ)。该活性物质只能在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却不能在液体培养基中得到重复  相似文献   
10.
非链霉菌属的稀有放线菌类群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价值。在许多稀有放线菌中发现了环型与线型质粒,由质粒发展起来的遗传操作系统可以为研究稀有放线菌的生理及代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目前稀有放线菌中的质粒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