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移动换药车换药前后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6月26日和2017年8月8日—9月13日对某院整形烧伤病房的一辆换药车进行采样,换药车使用前、后及消毒静置3h后分别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细菌菌落数,比较不同采样时机菌落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样303份,其中换药前样本90份,换药后样本123份,消毒静置3h后样本90份。不同采样时机换药车顶层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换药后车顶层菌落数较换药前及消毒静置3h后均增加(均P0.05)。不同换药时机车把手、抽屉把手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采样时间点换药车各部位间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前换药车3个部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换药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样本合格率分别为100.00%、97.56%和97.56%,3个部位消毒静置3h后样本合格率也均为100.00%。结论移动换药车采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达到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于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标准,换药车消毒后在3h内移动使用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2.
普通外科是外科学的基础.纵观外科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个一个外科分支专业的发展壮大,自立门户的过程.外科学之初始阶段并没有细分专业,只是用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一门技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应用免疫酶联反应技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MP-7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也检测这些患者血清CEA、CA19-9以及CA24-2含量.将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及其它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对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多数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升高.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分布范围0.72-28.69ng/ml(平均4.41ng/ml;中位4.1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布范围0.69-3.97ng/ml(平均1.62ng/ml;中位1.36ng/ml)(P<0.01).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平均阳性率(46%)与CEA(30%),CA19-9(26%)及CA24-2(24%)相比均升高(P<0.05).进展期肿瘤患者血清MMP-7含量显著高于早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血清MMP-7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患者临床监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醇对胆囊癌GBC-SD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分别加入0、5、10、20、50、100ng/ml(终浓度)TP,24、48、72h后采用MTT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随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TP对GBC-SD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TP不仅能引起细胞形态的变化,而且能诱导GBC-SD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结论 TP能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Claudin-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除了组成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它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失调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反映到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中。 目的:构建重组大鼠重组Claudin-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方法:设计和合成包含5’非转录区的约2 000 bp的脱氧核糖核酸链,经过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MluⅠ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载体中,并用感受态E.coli DH5α和Pmd18-T-simple载体筛选阳性样品。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PCR证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GL3-promoter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pGL3-Basic质粒),实验组(转染pGL3-Claudin-1 promoter质粒)。将质粒转染293T细胞检测Claudin-1启动子活性。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DNA测序结果采用NCBI blast比对与GenBank(gi|62750811)中大鼠Claudin-1基因启动子序列完全匹配。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活性检测与pGL3-Basic质粒相比,重组pGL3质粒转录活性明显增强 (P < 0.001)。经过测序和转染结果证实有效的pGL3-Claudin-1启动子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及PPARγ被其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活化后对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GZ不同浓度(5,10,20,25 μmol/L)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细胞中PPARγ蛋白质的表达,利用细胞计数法和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检测TGZ和PPARγ选择性阻断剂T0070907对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大肠癌细胞系Lovo和HT-29中均有PPARγ高表达,SW-480细胞有相对低表达.细胞计数法和MTT 法显示随着TGZ浓度的增加, TGZ对大肠癌细胞SW-480生长抑制作用也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TGZ的不同浓度 (5, 10, 20, 25 μmol/L)刺激SW-480后第48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3%, 8.3%, 25%, 29%.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GZ对SW-480细胞诱导凋亡, 而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用TGZ刺激SW-480细胞后48 h测细胞凋亡时发现, TGZ浓度低于15 μmol/L时, TGZ对SW-480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弱. TGZ浓度≥20 μmol/L时, 诱导凋亡作用明显,与未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GZ浓度达25 μmol/L时诱导凋亡更明显.细胞计数法显示随着PPARγ选择性阻断剂T0070907浓度的增加, 对大肠癌细胞SW-480生长诱导作用也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ARγ在大肠癌细胞Lovo,HT-29, SW-480中均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7.
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炎性疾病(IBD)主要是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基本属于内科治疗疾病,但有不少患因内科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或出现并发症而需要外科处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Truelone提出意见可供参考:(1)出现急症需手术挽救生命;(2)内科治疗难以控制并发症和多次复发;(3)防治癌变而切除肠段。  相似文献   
8.
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标准手术,手术治愈率近96%,但有10~30%的患者术后出现血管运动性倾倒综合征,其胃肠道和全身性的症状经过饮食控制和患者本身的适应往往会消退,仅1~5%的患者症状持续存在,饮食和药物治疗都无效而需手术治疗。在苏格兰Dundee大学首选幽门重建术来治疗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术后的严重倾倒综合征,本文根据胃排空的研究和术后随访报道手术效果。本组9倒患者(7男2女)因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做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术后1周到6年(平均2个月)有严重的血管运动性倾倒综合征,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无效,属VisikⅣ级。在倾倒综合征发病1年以后,由同一术者完成幽门重建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medicalboard,CMB)资助的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考察团于1999年10月对美国多所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察,对较有代表性的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ColumbiaUniversityCollegeofPhysicians&Surgeons)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作为外科医师,仅对外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及外科各专业设置情况作一介绍。美国医学教育制度及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在美国,几乎所有正规医学院的报考者必须己经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4年学习。经过严格考试被录取的考生…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